莫言,如雷贯耳的名字,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红高粱》《丰乳肥臀》是听得最多的作品。可关于作者本人,我是没有感觉的,没有读过任何一部作品,倒是受别人评价的影响,潜意识里,印象不佳。
家里有《红高粱》,对于我这种急功近利的人来说,仅仅是看中了其篇幅短。
小说是有灵魂的,不是说莫言的小说,是所有小说。当我处在一个不能静下来的状态去读的时候,大概率是走马观花,一段文字,反复读也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今天是这样的,《红高粱》里的情节,没能沉进去,再看只是浪费时间。好在书后有莫言自述和被访的段落,倒是给了我个先了解作者的机会。
不得不说,我喜欢莫言的叙述方式,平和自然,读来顺畅。未来,应该会一一拜读他的作品。
写这篇随笔,其实是想记录今天看到的文字对我的影响。
关于小说,想象力是很重要的东西,笔下的人物要有灵魂,我就必须成为这个人物。就像狼人杀,是狼的时候,反倒要把自己真真切切的当做平民去观察,去验证,去猜想,去表述。将假我同真我融为一体。角色也是一样,每一个都应该是作者本身,不是我写他,而是我写我。近日在写我的小短文时,有点用力过猛,过于苛求人物的个性和情感,还有情节与环境的融合,就像初中高中的阅读理解,非要用景去称托人物当下的心境,反而有点做作,真实感有些飘渺。
我想,我为什么喜欢莫言叙述的方式,因为实。能感受到那种实实在在的力量,就像外界的评价,连动物植物都是活的,每一个个体都能让读者感受到灵性。这是我喜欢的方式。结结实实的描绘,感受不到华丽,感受不到技巧,就是在叙述,就是在告诉我,有这么个人,有这么件事。
被访的过程,提到了史铁生和沈从文。也想随便说点。两位我很熟悉的是史铁生。沈从文还停留在课本里的认知。史铁生应该是我有自主文学意识后喜欢的第一位作家。第二位是蒋一谈。史铁生作品对我的影响,更多是精神世界,有点哲学的味道。蒋一谈让我惊叹中短篇小说的力量。从《中国故事》开始,对于人性的把握和刻画太让我震惊。也是从那时立志在有生之年写出一篇有力量的文学作品。
可惜,毕业三年,我离开文字三年。确实是太久没有阅读了,也太久没有思考落笔了,如今离文字太远,写出来的东西也只能用矫揉造作形容。
近日做个无业游民,逼自己静下心来看看书,读完《霍乱时期的爱情》和《飘》,前者断断续续,后者一气呵成,似乎有点找回曾经的自己。这就是小说和文字魅力了,或者说,这是作者和译者的魅力,深陷其中,实在是不能自拔,对于故事,对于故事里的人物,爱不释手。
现在,我重拾对于文字的期待,对于自己的期待。我想往文学这条路上再前进一点,再前进一点。
随意感慨,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