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进办公室,好嘛新班主任都有礼物啊!每人桌上好几摞表格,没办法,例行公事,一看学籍办、助学金办昨晚又加班悄咪咪的动作,直接放我们桌上了。这样不用见面,也免去听见许多牢骚。
好吧,这种事,都是来得急,要的快,必须马上行动,最短时间交回的。我立刻收拾停当,坐下开始填写班主任需要填的内容和签字部分。
旁桌大姐来了,开启疯狂加滔滔不绝于耳的粗哑嗓音的吐槽、抱怨、愤怒模式……
好吧,习惯了,反正十几分钟一打上课铃我就会从办公室消失,还有活忙,自动屏蔽吧。
“啊,你这就开始写了,万一学生填错了,你不就白费了吗?我才不……”上课铃挽救了我,我就笑笑什么也不说,走人。
填表这种事,填的多了就总结出方法了,我先把身份证复印件发下去,然后发第一种表格,让大家按身份证上的内容把相应信息填好,照抄,慢些,不许填错不许涂改不许描笔画。没办法,取法乎上得乎中,严要求就能保证少犯错。
然后我把其他需要填的信息按表格位置一一写在黑板上,还真是一笔一划横平竖直的写好。为啥呀?照抄,错误率低。
经验告诉我,你千万别觉得你照着念告诉他们怎么写,他们就会按你念得去写。放心吧,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填错,他们可能会说听得就是这样的。所以,写在黑板上,证据确凿,知道错了也无法推脱,自然就会认真。有时候,他们错误百出,令人啼笑皆非,把自己生日填错的比比皆是,写错班级的也有,还有写错性别的,真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都说不明白为什么会写错。还有的比较细心,拿铅笔写一遍,拿黑色中性笔再描一遍。
果然第一张表格除了一个内容其他什么错也没有。而这个被我“除了”的内容,就是家庭成员年龄,一半人都不知道。好吧,以前还有不知道父母姓名的,还好还好!我一贯会自我安慰。
这样,一下子就拉慢了进度,因为每天上交手机,只有我有手机,我找到我备份的学籍注册文件,还好,我登记的都相当详细。我交代班长怎么搜索,他一个个的给大家查,顺便我就成了加减法计算器。
真的,礼仪之邦,百善孝为先,孩子们居然一大半不知道父母年龄、父母生日,还有的不知道父母名字是哪个字。
作为母亲,我心里挺不好受的。无论他们的父母怎样,我作为老师真的需要在这方面再来一节班会吗?能改变什么吗?不知道,很多事情,真的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可是不说更是什么都改变不了啊。
我控制自己压抑住心中郁闷,让班长去办公室把几位宿舍长的手机拿回来,一次发给他们注册信息,分头分组查询,这样速度快了很多。
第二节课,有安排宿舍长把各自所有的表格检查一遍,查漏补缺。然后按要求进行排序,然后交代班长和学委各自分头去交表。
这时已经小半节课过去了,我想了想,就以举手方式了一下班里对父母亲情况的了解程度——结果真的是有点凉凉的。
我问他们父母生日会有所表示吗?打电话、送礼物、做家务……好吧,我想多了,记住的都不多,打电话的则更少。有个孩子说每次打电话不过三句,爹就吵娘就骂的;还有一个更逗说,没次打电话,没说第二句,爹妈就问,是不是又要要钱啊?
我也知道,教育父母对于我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很难的事,那么我们只能教育自己了。我想了想说,至少必须知道父母的生日,这是最低要求。还有必须每周给父母打电话至少二次,这是政治任务。
孩子们很不理解,说打电话要挨骂,为什么要打?我就耐心的给他们说,并不是父母不喜欢接你们电话,只是你们之间的沟通方式有问题。他们渴望了解你们,你们也应该关心父母,既然出发点都是因为爱,咱们就从自己做起,从自己改变。
大家议论纷纷,只是这次明显都是底气不足,可能也知道自己不了解父母、和父母缺乏沟通时不对的。
我给他们算了算,从现在开始到五十岁,他们和父母能相处的日子,又算了算他们能为父母做什么,还煽情的说了说父母为他们都做什么还会做什么。好吧,头越来越低,都不吭气了,还好,孺子可教也。
后来,终于有人问了,该怎么和父母改善关系,打电话时该怎么说,说什么?
我笑着说,我教你们一招,百试百灵——“投其所好”!琢磨一下父母想听什么,关心什么,最喜欢你做什么……说就是了。最了解父母的是你们,实在不行,回家直接问,就像父母生日送什么礼物,直接问就可以了。最好能坐下来问问父母小时候的事,和自己小时候的事,这种话题什么时候都有的谈;还可以问问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多谈谈,才能走得更近一点,才能不让自己留下遗憾。
我们约定,以一月为期,试一试能不能对父母更了解一些,能不能和父母的沟通情况改善一下。
好吧,继花钱、吃饭问题之后,我又成功的成为了亲子沟通的蛊惑者,越来越觉得任重道远啊。
噢,好吧,我们又受表扬了,第一个高质量完成填表任务,班长学委回来脸上都有光,大家也都很高兴,纷纷自拍彩虹屁。
然后,旁桌大姐因为填表问题牢骚三四天,还是错误百出,备受批评,至今未完成。相比之下,我感到高兴,为自己也为自己的学生们。
很多时候,我觉得进行思想教育,以身作则的教会他们处理问题,也是班主任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