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能担重任的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因此,必须给青年科技人才“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让青年科技人才在扎根科研一线中有动力、有干劲、有奔头。
要敢于“压担子”,锤炼“事不避难、能担重任”的意志品格。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只有敢于披荆斩棘、不畏艰难的攀登者才能到达胜利的顶峰。我国航天事业的嫦娥、神舟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3岁,但却依靠不服输、不怕难的信念,破解封锁技术、攻克核心难关,让“嫦娥”奔月、“神舟”飞天实现了千年梦圆。对青年科技人才而言,“压担子”是为了增见识、壮筋骨、长才干,更是为了锤炼敢搏击风雨、直面困难的坚定意志。要敢于把“难事”“重任”放手,让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项目、重要岗位、重点任务上去历练,在挫折、磨砺中千锤百炼、淬火成钢,从而锤炼出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的坚韧品格。
要善于“搭台子”,锻炼“攻坚克难、能挑大梁”的能力本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的作用在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要使青年科技人才迅速成长为能挑大梁、行千里的“汗血宝马”,就需要为其搭建施展才华、壮实本领的舞台和环境。要搭建事业舞台,拿出需要攻难关、破难题的岗位、项目,以“揭榜挂帅”“场地赛马”等方式,让有实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一展所长,打造事业“练兵场”。要搭建培训平台,建立校地企联合培养机制,打造“厂中校”“校中厂”“园中校”基地,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进行“订单式”“储备式”培养。要搭建激励奖台,完善人才评价、奖励制度机制,开展“骏马奖”“标兵奖”评选,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克难攻坚、勇于进取,厚植千里马竞相驰骋的成长沃土。
要严于“引路子”,淬炼“胸怀远志、能干大事”的理想信念。志向远大方能进步,目光长远才能前行。青年科技人才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阶段,更应该把志向和目标正确引导在为国家、为人民干大事、谋实事上,扣紧扣牢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邓稼先26岁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扎根戈壁研发“两弹一星”;黄大年24岁时对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青年科技人才要将个人理想信念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中,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奋斗航向,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在干大事、谋实事上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征程万里风正起,重任千钧再出发。青年科技人才肩负在祖国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的重要地位,更要砥砺斗志、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