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未来在哪里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确如此,参加工作二十四年了,亲身体会了农村教育将近“三十年”的变迁。

刚参加工作是1999年,由于我们师范毕业生的分配,单位五六个民办教师下岗了,我们顶替了他们的位置,成了农村小学教育的排头兵。

那时村小一个班级也有二十几个孩子,天真活波、朝气蓬勃,让我们看到了农村教育的希望。

2006年,我从村小调到镇中心小学。因为村小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不少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镇中心小学上学,镇小的条件自然比村小要好得多。人们有了择校意识,村小就慢慢沉寂了、没落了。学生没了,教师自然也就调到其他大一点的学校或者直接调到镇里学校。

往后几年内,仅剩的几所村小也都变成了不完全小学,依然顽固的、“宁死不屈”的坚守着阵地,但最终也逃脱不了陆续被吞并的命运。

2019年,全镇最大的村小也被撤销了,教师都合并到镇中心小学。至此,全镇仅此一座小学。

这时的学生数量还是很可观的。全校有七八百个学生,一个学年至少三四个班。班与班之间的竞争很是激烈,那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当班主任,吃苦受累,还出力不讨好。

今年,2022年秋季开学,突然形势变了。六年毕业四个班,可一年级只能收上来两个班,有两个班主任竟然没有班可带,被迫结束了“老班”生涯。新入学的学生只有四十几个,可刚刚毕业的学生却有一百二十个。一下子,学校的学生数就大幅度减少,只有四百多人了。

很多老师庆幸自己还有一个班级可带,因为再过两年,一年级只能收上来二十多个孩子,也就是只能有一个班,再也没有平行班级了。一个镇小,二十几年的光景,就变成了一个村小的规模。

是什么导致这样的变迁呢?

第一,是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二胎的占少数。

第二,教育内卷严重,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竭尽所能的给孩子择校到县、市级别的学校。

第三,农村人口外流严重。年轻人都去南方大城市发展,在城里安家落户,孩子自然不会回农村上学。

即使老师们一如既往的认真教书,即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比城里差,即使一茬一茬的特岗教师在农村小学扎根,都阻止不了孩子进城读书的脚步。

突然间,我们这些在农村一线工作二十几年的教师,有了职业危机感。据说幼儿园小班今年只收上来五个孩子,那么三年后,我们全校还有几个孩子?我们还能不能在一所学校终老?会不会五十岁了还要抛家舍业的到新单位打拼?

东北农村很多学校都面临着这样的危机,农村学校的未来在何方?农村教师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