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概要
皇上南下至江南,在海宁长安上岸游玩,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一对农家夫妇并品尝了长安宴丸。
阿顾是个普普通通的村民,至少目前是这样。但今天不是普通的一天,他做梦也想不到,因为一时好心而招待的远来的客商居然就是当今的皇上。
阿顾两夫妇倒头就拜,三呼万岁。皇上上前扶起,口称平身。只见阿顾眉头紧皱,眉宇间似有忧色,而妻子更是泪光涟涟。皇上心中疑惑,便开口问道:“我观你夫妇似有难言之隐,不知所谓何事?如果有什么困难,你尽管和朕说说,朕受你一饭之恩,定为你做主。”阿顾一声长叹,站起身来,便将缘由细细道来
他说道:“皇上你有所不知,你今天所食的那条白鲢鱼,不是我捞到的,乃是我妻子的哥哥所赠。我所忧心的不为别的,乃是我的大舅哥最近碰到烦恼的事。”皇上心中好奇,道:“哦~什么烦恼事呀,你给朕说说。”
原来那位渔夫大舅哥平时都靠打渔为生,一身水性功夫极佳,为人又豪爽仗义,江湖人称翻江龙,乃是长安镇的一条好汉。可是好汉也要谋生吃饭呀。这不,最近海宁的知府最近发布了一条禁令,禁止长安镇的渔夫下河打渔,片板不准下水。这可难坏了附近的渔民呀。打渔人靠水吃水,不许下河打渔,这可怎么谋生呢?
皇上听完,心中有些恼怒,心想,“朕下江南游山玩水还在其次,(老二心里嘀咕,真的吗,万岁爷?你出宫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说好是边玩边把事情办了的)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整顿贪官污吏,这海宁知府行事如此不近人情,实在可恼。”但转念一想,这只是夫妇的一面之词,不可妄下判断,便对夫妇说:“那你大舅哥如今何在?可否带朕前去看看。”
于是阿顾嘱咐妻子在家看好门,自己便带着皇上一众人前去大舅哥家看看。大约走了半里的路,转眼已经到了河边,正是上塘河。河岸上搭着一间小茅屋,虽是简陋,但胜在干净清爽,也别有韵味。阿顾上前敲门,敲了半天都没有人回应,用力一推,发现房门居然是虚掩着的,心中不由一紧,莫非是出什么事了吗?
于是阿顾推门而入,两位大内侍卫紧跟其后,屏气戒备,后面的皇上带着剩下的侍卫也鱼贯而入。过了堂屋,丈夫阿顾又喊了几声,隐约听见卧房里传来些许呻吟声,便直奔卧房而去,推开卧房门一看,顿时魂飞九天,阿顾究竟看见什么了呢?
只见房中床上躺着的不是别人 正是那位号称翻江龙的好汉王节(猜猜他妹妹 也就是那位妻子叫什么名字)。但此时,王节的气色可称不上好汉,只见他脸色蜡黄,气若游丝,身上的腰腹部草草包裹着纱布,下面还有茵红的血液流出,床上的被子都已经被弄湿了一大半。显然王节已经危在旦夕。
阿顾心中那叫一个焦急啊,一个健步冲上去,坐到床边,高声呼喊,“大舅哥,你怎么啦?这是谁干的?”但此时王节已是意识模糊,根本听不清楚是谁干的,只是呻吟几声。阿顾上前将耳朵凑在王节嘴边,隐约听见“知府”“上塘河”“兄弟们”几个字眼,模模糊糊的,也不知什么意思。
这时皇上也进来了,眼见如此情形,心知此时决不能让王节死去,于是就一个眼色使向了老二叮当(对,就是上次从怀里掏文房四宝的那个家伙,高度怀疑他怀里有小叮当的空间袋)。叮当顿时会意,冲上前去,一把推开了阿顾,对他说,”稍安勿躁,救人要紧。”说罢手上也不停,各种五颜六色的瓶子和一盒银针就从他的怀里(对,就是怀里)喷涌而出,在床前的柜子上摆成一排
这时皇上也上前安慰阿顾,“你且放心,叮当虽然武功排不上第一,但他精通杂学,医术更是他的长项,一定可以救得你大哥的。”说话间,只见叮当双手如蝴蝶在花中飞舞一般,银针和药瓶此起彼伏,不一会儿,伤口已不再渗出鲜血,王节的呼吸也粗重了起来,只是皱着的眉头一直没有舒展开来,显然还是有莫大的痛苦。
这时候阿顾也松了一口气,只是王节依旧昏迷不醒,估计也问不出什么了。唯一的线索就在于之前模糊之间听见的几个字眼。于是便转头对皇上细说分明。皇上听完,脑子里转了几个心思,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便去问问我们的老三智多星吴敏,
吴敏心思玲珑,心想,这线索模模糊糊,但其中提到了知府二字,估计这海宁知府也脱不了关系。便对皇上说,“万岁,线索太少,属下也想不出所以然来,但依属下愚见,估计此事与海宁知府脱不了关系。万岁何不前去微服私访一下。”皇上觉得有理,便安慰阿顾说,“你且和叮当留在这里照顾王节,朕去会会这个海宁知府。”说罢就起身带着剩下的两个侍卫往海宁知府衙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