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了一天小雨,趁凉快我和妹妹来到王府井。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联美发” 。当年,如果身边有人来这里剪了头发,那可值得说一阵,虽然这里理发是比其他店贵,但是师傅们手艺高超,人们纷纷慕名而来,各种发型的照片贴在门口的橱窗里,招揽顾客。
“百货大楼”对我来说,有着诸多美好的记忆。怀着这种心理,我们进了百货大楼,看到不少大牌眼镜在甩卖,其他商店都要两三千的眼镜,这家店直接降到了990。
试了几款,还真不错,眼镜一戴上,立刻就有感觉,主要是舒服又轻巧,于是,我这个购物狂买了两副眼镜,非常满意,好像在股市上大赚了一笔似的,虽然是太阳镜,但是颜色很浅,尽管牛毛小雨仍在下,也舍不得摘下来,刚好防雨水进眼睛。
1999年,王府井有了步行街。改造后的王府井大街,既保留了百年老街的文化标志和内涵,也融入了现代化的购物体验模式。那时,我们买礼品送客户都喜欢来这里买才放心。
2019年底,王府井步行从金鱼胡同延至灯市口大街,街面上还有嘉德艺术中心、商务印书馆、首都剧场等文化场所,形成了王府井大街购物、文化、旅游一体的格局。
街上飘着小雨,要是不打伞,它能把人慢慢浇湿,打着伞散步很舒服,凉爽惬意,大街上好多外地的旅游团和散客,孩子们放假了,一家人穿着雨衣,打着雨伞赶到王府井观光,他们的脸上呈现着知足和快乐。
饭点到了,我们也感觉饿了,来到六楼,有鱼头泡饼,还有川菜火锅,老北京炸酱面,都不错,最后竟然发现一个座无虚席的东北菜馆,也没看名字就进去了,点了一个小柴鸡炖蘑菇,一份地三鲜,菜端上来的时候,一大盆,简直太好吃了,两道菜都唤起了童年的记忆。
酒足饭饱后出来,发现马路对面竟然新开了一个内蒙烧麦馆,而且还是内蒙大草原运来的羊肉。但是肚子实在太饱了,没办法再吃烧麦,只好相约下次,哪天天气不这么热了,再来吃烧麦。
接着准备去看看王府井中环,但是,我俩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知该往哪里走,问了一个路人,他说不知道,我试着用手机上的高德地图导航,但小雨落在手机屏幕上,高德地图有点糊涂,说的都像是醉话,而且是李雪琴的口音。
一个快递小哥听到我在问路,顺手一指说,“下一个红绿灯左拐就是。”结果拐过去一看,王府井中环和百货大楼之间过个小马路就到了,门对门的关系,但是我们却绕了一大圈,刚才从百货大楼出的门不对,哑然失笑了半天,接着踏进了现代化的王府井中环。
什么数字漫步,抽象的雕塑啊,还有墙上的大型投影,都把你带入未来。西餐,咖啡厅,面包店,比比皆是,给各类人群不一样的体验,还有一些正在开业中,非常国际化。
走出中环,“外文书店”四个大字还在街上安静地矗立着,但是从去年11月,书店已经开始特价处理了,因为要关门儿了。
记得以前一楼都是英文原版书,二楼是各种教材,我买到过很好的小提琴教程。三楼卖漫画,四楼是音像,很多音乐发烧友喜欢来这里买唱片和CD,90年代流行欧美音乐的时候。人们有了追星的体验,从很少的工资里,拿出钱为音乐买单。
外文书店照亮了很多在知识上醒过来的人,只要有机会,都愿意在那里逗留。
随着改革开放,书店迎来了自己的辉煌,很多读者坐在里面囫囵吞枣,凿壁偷光,满足一下精神上的需求。
大江东去,时代进步,随着网络的发达,外文书店终于迎来了她的暮年。
再看一眼外文书店,回想童年,回想青春,回想当时的无限惊奇,以及对于这个世界的无限的憧憬。那时,兜兜转转之后,从干瘪的钱包里,咬牙拿出点钱来买一本语法书。
书店是关门了,但是我们对知识的好奇,对知识的敬仰始终生生不息。
三点左右,我们进了地铁,很快就到家了,出地铁后,小雨停了,非常凉爽,完美的一天。
我爱北京,我爱王府井,你若是有机会也去转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