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作为中国著名作家,写下过许多作品,而他作品的最大特点,便是将禅学和散文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佛学虽不起源于中国,但却在中国发展迅速,并有了本土特色。而佛教所传颂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又令人着迷,引发深思。
人身处在这纷扰的社会,难免受尘世的沾染,每个人刚出生时都是一尘不染,赤身裸体的婴孩,精神是最洁净,没有污垢的,但也是最无力的,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连生存所应有的能力和思维都还缺失。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学习中成长,我们目睹身边发生的一切,受人和事的影响而变得与最初的自己不同,这就是成长。但人的成长除了接触好的事物,难免也会接触坏的事物,这两者是并存的,不可能只存在其中一者,于是我们开始由最初的至善变得平凡,善恶在我们身上并存,并且无法完全消除。这个时候,便需要我们人为的限制自己的行为,时不时的反省自己,或者说是“明明德”,洗去原本沾染上的尘土,向原本的自己变化。
但尘世诱惑又何其之多,大多数人为了功名利禄,沉沦在纷扰世事之中,但当真正看透了世事的变化之后,也便不去争了,是非成败转头空,争就是不争,不争就是争。
但如何从争到不争呢,如何完成这一质变,这便是禅的作用了。通禅难以做到,但却又十分简单,禅的发现,往往在一瞬之间,禅就在万物之中,在这自然之中,我们通过“格物致知”去领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处处存在,但我们的心却难以发现,就如同我们带着一副眼镜,功名利禄会使它蒙尘,无法看清世界的原貌,但当我们放下了,尘土也会从上面飘落,原本的模糊又变为清晰,而真实世界的展现会让人感到美好,我们又会自发的行善,周而复始,经过这一个个循环,我们的善便会积累,这便是善的循环。
我记得文中仿佛有这么一段话,大意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菩提。每个人心中都有爱,都存在着爱,能生为一个人,便是可造之材,并非是无可救药的坏人,每个人都有被教化的可能,而这种可能,也便成为了佛教存在的理由。或许这也是林清玄先生写书的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