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吴铭
嘉宁三年正月十四
今天特别的开心,因为今天是镇上逢集的日子,每到这个日子,夫人就会让我或者彩莲跟李妈妈出去买东西。对我来说,更开心的是可以去无处看书。“无处”是镇上最大的书店,书名应该是取自“人生无处不相逢”吧。老板就是我跟小姐的教书先生吴秀才。更让我开心的是可以看到吴铭。
吴秀才经常要出去教书,这时看书店的就是吴铭。吴铭是吴秀才的侄子,十四五岁。听说吴铭是吴秀才哥哥的孩子,他哥哥很多年前就去了外乡。五年前,吴铭被吴秀才带了回来,据说他的父亲因为生病去世了,母亲因为伤心过度不久也不在了。他就跟他叔叔来到这里。
差不多三年前,跟吴秀才学了一年多的学,认识了不少字之后,我就到书店来买书看书。刚开始就买他推荐的三字经,弟子规,列女传,女则之类的。从那时起,就经常看到吴铭。
有次吴秀才不在,吴铭问我你:“买的那些书你看得下去吗?”我有些疑惑,回答说:“还好吧。”他说:“那你真是太厉害了,这些书你都看得下去!?”我说:“你什么意思啊?那些书里虽然有些说教让人心烦,但有些有故事啊!那你说应该看什么书啊?”
他说:“我特别喜欢看话本。不过估计我叔叔和你主家应该不让你买,我把我的借给你看吧。”我说:“当然好啦!”这一本接着一本就借了很多的书看,这样的书基本上没有说教全是故事,确实比我买的那些书好看多了。
于是此后,每次到镇上,我必到无处来。首先跟他还下我借的书,再挑下我想看的书,边挑边听他推荐他看过的好书。有时候交流下我们共同看过的书,当然很多意见不一致,我喜欢的情节他觉得无聊,他喜欢的情节我觉得枯燥;我喜欢的人物他觉得傻气,他喜欢的人物我觉得冷漠。
每次都是李妈妈催啊催的我才肯走。刚开始只是觉得天天跟彩莲小姐一起,大家都是女孩子,能有个不同的人谈谈挺好。
然而那一次却改变了我的想法。那天我来得比平时早,店里没有客人,空荡荡的。我进来的时候吴铭正专心的抄书。
他坐在深红色的书桌前,穿件淡蓝色的袍子,头发简单扎一个发髻在头顶,散发披在肩头。白的纸,黑的墨,晨光从侧面窗户射进来,照着一切,似乎镀上了淡淡的光晕,握笔的手有些透明。那一刻,我发现他竟然长得如此帅气,一双剑眉,眼光专注,鼻梁高挑,英气勃勃,浑身有一种说不出的与眼前的书墨混为一体的感觉。
我感觉我内心有种触动的感觉,第一次理解了什么叫做情窦初开。更要命的是他竟然回过头来,看到我进来,对我微微笑了一笑,眼神温暖而明亮。内心那种涌动更加的强烈,这种感觉让我觉得很新奇,也很不好意思,脸有点微微的热,情不自禁的地下了头。
有那一个时刻,你非常熟悉的一个人顷刻之间变得没有那么熟悉,你天天遇见的一个人突然就变成你不曾留意过的那个样子。你被他触动,从此在他面前不复平静。
之后再见到他就完全失去了之前的坦然,总觉得心跳得有点快。每次很想见到他又怕见到他,听到别人讲他的名字也会觉得很异样。可是每次借书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李妈妈总会很快的把要买的东西买好过来接我。我舍不得走也不好跟她讲。
有时他会把他抄写的最喜欢书的片段给我,我读完他给的片段,再去读那本书,那些片段对我来说就有了特别的意义,我也开始喜欢上了同样的片段,只是因为他喜欢。也因为我们共同读这本书,连同这本书我都有了不一样的情怀。
夫人很支持我读书,她说只要我把每天应做的事情做好,其他时间可以读书。而到了晚上,有时小姐画花样或者绣花,彩莲画做衣服的图纸或者裁衣服缝衣服,而我却在读书,很是过意不去,有种很不务正业的感觉,毕竟我只是一个丫鬟啊。
我应该绣花做衣服,不应该读书啊。有天我跟吴铭说这些,他说:“有什么关系,她们俩喜欢绣花做衣服,你喜欢看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应该不应该的想那么多干嘛。”他接着又说:“你现在是丫鬟,未必一辈子当丫鬟啊。”他这样一说我就不那么纠结了,是不是你中意那个人之后,他的话就在你身上很起作用?
今天吴秀才正好不在,只是客人不断,好不容易有点间隙,他问道:“明天的灯会你会去看吗?”我答道:“不知道啊!你也知道我们当丫鬟的做不了住的。往年通常都是跟夫人李妈妈同行的,怎么了?”
“哦,没什么,”他边收拾书边说,“我想,如果你去灯会的话,可否在掌灯时分去城隍庙那里逛逛。那天人多我跟叔叔打算在那里摆个摊子,卖卖书,也宣传下书店。”
“好的,如果我去灯会,一定会过去的。”我连忙答道。心里嘀咕:这算是约会了吗?
没多久,李妈妈就过来找我了。我慌慌张张的出去,把借好的两本书落下一本,吴铭赶出来给了我。仍然觉得脸有点烧,李妈妈问:“怎么了,脸这么红!”我答道:“看书的地方有阳光,晒的。”李妈妈更奇怪了:“今天是阴天啊?”我愈加的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