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日,先前看一本心理学的书,里面有这样的一段话:
菲利普斯认为,女性倾向于把生日看作一次庆典,所以总会期盼生日的到来;而男性更倾向于将生日作为回顾人生历程的时刻,他们会在生日临近的时候发现自己取得的成就其实非常有限,进而感到巨大的生活压力。
我的生日常常碰上节日,诸如平安夜,圣诞节,冬至,元旦,13年的时候也刚好撞上爱你一生一世(2013年1月4号)。如上面的心理学研究所说,关于生日,我更多是看作庆典。于是有过太多的期待与失落,就像人生也有过太多的惊喜与失望。
在24周岁前夕写下此文,当作总结往日时光。
(一)愿望成真
小时候父母在外开店,不常回家,父母的陪伴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不记得那年是几岁生日,也许是5岁,或者7岁,却清晰记得那晚的场景。
那天晚上天很冷,父亲在毫无预兆下,提了个大大的蛋糕回家,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叔叔伯伯和兄弟姐妹也都过来了,点了蜡烛,一屋子人围着我唱生日歌。儿时的冬天还是冬天,天很冷,但满屋子的笑脸却把我的心裹得暖暖的。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个生日庆祝,在那之前,我对生日并没有概念,庆祝给予了那天一份特殊意义。这应该算是我头脑里的一段核心记忆,代表着情感浓度比较强的记忆。
也是从那天开始,我总是期盼着来年的生日。人都这样,尝到甜头之后,就会产生欲望,渴望着那份甜的感受会再次降临。
(二)期望落空
2005年,初二。喜欢上一个男生,不算帅,但是说话很幽默。喜欢开玩笑。单相思,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其实我知道他对我也有特别的感觉。而我却以千万早恋幺死的凶手—学业为由,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那是一种比单相思更难受的感觉。
初中毕业后,这份感情却依然埋在心底。我顺利考上县重点高中,与他在不同的学校。但我们渐渐有了短信联络。
2007年,高一。周杰伦红遍大江南北的时代,那年的生日恰好撞上2008年1月1日。
从他说会给我惊喜的那一刻起。
我每天都无比期待着2008年1月1日的到来。
还有10天,他会不会给我送礼物?
还有7天,他会不会给我买蛋糕?
还有…5天,他会不会跟我表白?
还有2天…他会不会来学校找我呢?
我每天都沉溺于这样的期待中。既期待又害怕。害怕有什么意外阻止了惊喜的到来,害怕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我并不好。总之,我忐忑的心情,就像窗外的电线杆上那两只想飞又不飞走的麻雀。
而我期待了无数次的那天终于来了,2008年1月1日,从我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盼望见到他。
而他到最后一秒钟都没有出现。没有礼物,没有祝福,没有蛋糕,没有消息。
后来,他渐渐淡出我的世界。我也慢慢明白,惊喜一词,只是他随口一说,而我却当了真。就算我自以为与他有深厚的感情。
再后来,我还遇到了许多期望落空的事,诸如与他人关系没能按你想象中的发展,诸如考试落榜,诸如情场失意,诸如职场不顺心,诸如很多的努力总得不到回报。还有很多很多。
(三)期望在身上
当期望没有如期而至,内心就会感到特别的失落。年轻的时候,总会把人生的失意总结为运气不好。而运气天生是个倒霉鬼,他总被失意的人拿来当借口。
举上面的例子并不是在追忆青春,更多在表达过份期待一件事时容易丢掉了真相,迷失自己。
先前看过的一个演讲,讲到安全感,演说家许吉如讲了这么一段话:
“好好工作,会有物质上的安全感,好好学习,才能有期末考试的安全感,不作死你就不会死,那是爱情的安全感。安全感的本质是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生活进行的一场等价交换。”
期望的本质大概也是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生活进行的一场等价交换吧。
对生活有所期望也并没有错,只是切忌把对生活的期望盲目寄托在他人他物的身上,强求太多本不属于你的东西,往往失意。生活并不是模具,不是你把馅弄好,拍出来就是你想要的样子。
而有时候,相信大家也有类似的体验:你越没有期望过的事情,偏偏又会以一种叫莫大惊喜的方式发生。比如小桥今晚就经历了工作团队提前给予的生日惊喜。所以说,期望还真是个古灵精怪的东西。
糊里糊涂,也不知道有没表达清楚想说的。最后,祝愿即将迎来25岁的我,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愿你自强到不需要有人宠有人惯,又幸运到有人宠有人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