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阅读了一本传记类的书,是一个1986年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女生写的自传,在这本书里,她记录了自己难以为常人所理解的成长经历,英文书名叫做《Education》,中文翻译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在这本书的宣传语中,有两个关键条目:1.比尔盖茨年度荐书;2.17岁前从未上过学的女孩,如何成为剑桥大学博士?
看到第一个条目,我心想这本书没啥可读的,因为这些年来,比尔盖茨推荐的书大都不咋地。看到第二个条目,却让人有读一读的冲动,17岁前没上过学的女孩到底是怎样成为剑桥大学博士的呢?带着这个好奇,我在kindle上购买了该书的电子版,用了大概5个小时的时间翻阅完毕。读完后整体感受可用这几个关键词来形容:怜悯,同情,佩服,还有疑惑和不解,文中还有一些逻辑不通的地方。
一、作者简介
塔拉·韦斯特弗TaraWestover,美国作家、历史学家。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哈佛大学奖学金,成为访问学者。2014年取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她根据成长和求学经历写成的回忆录。2019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二、全书主要内容
塔拉出生于一个信仰摩门教的大家庭,有父母和七个儿女。父亲在家中是绝对权威,是近乎偏执的摩门教信徒,也有可能是一位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他坚信世界末日将要来临,他的生活和工作的中心就是时刻准备各种物资,为世界末日做准备。母亲是一个在山区一带小有名气的助产士,专门为那些不相信医院的信徒们当接生婆,同时也是一个草药师,擅长利用草药制作各种精油、药膏等。父亲对政府抱有深深的敌意,对社会保持高度的警惕,尽量避免与外界的接触,七个儿女均没有上学,一直生活在大山中,跟着父亲在废料厂工作,同时承包一些小型工程项目。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塔拉和他兄弟姐妹的主要是在垃圾场干活,切割废铜烂铁,分类后卖钱,有了钱后,购买石油、食物,制作各种罐头,扩建房屋,为世界末日来临做好准备。这一家人在父亲意志的绝对支配下,没有任何自己的意志,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以及父母双方的兄弟姐妹都处于隔离的状态。他们生病了不就医,就算发生了严重的车祸,出现了严重的工程事故,都是回到家里,由母亲想办法进行医治。这个家庭只相信上帝,不相信其他任何措施,在工作时一点都不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对所有的防护措施嗤之以鼻,当因为缺乏防护措施而发生悲剧时,爸爸把他看成是上帝的意志。子女的教育由父母和年长的兄弟姐妹承担,在这个家庭,上学就意味着背叛。
塔拉的哥哥之一,肖恩,是一个控制欲极强、有暴力倾向的野蛮汉子,动辄就对塔拉和她的姐妹拳打脚踢,薅着头发在地板上把她们拖过来拖过去,把她们的头塞进马桶里,还有各种令人发指的行为做派,肖恩是家中除了母亲以外的女眷们(肖恩的姐妹,女朋友,妻子等)的噩梦。塔拉的遭遇自不必多言。
在这样的环境下,塔拉的几个哥哥陆续离开了爱达荷州,出去外面寻找自己的天地。十岁之后的塔拉,也逐渐开始和外界接触,先是到小镇上学习舞蹈,登台演出,后来十七岁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哈佛大学奖学金,成为访问学者。2014年取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和家庭之间翻来覆去的纠葛缠绕,塔拉被父母看作是背叛,但父母还是认为塔拉是他们的骄傲,是摩门教的骄傲,一度想要改变塔拉,使塔拉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轨道上,用父母的话叫做“皈依”,如果不“皈依”,那么塔拉就会被整个家庭所抛弃。因此,在塔拉的本科、硕士、博士期间,和家庭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她最大的困扰,几近让她无法继续上学,但在导师的帮助下,她开始一点点审视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家庭,用新学的理性知识武装头脑,用知识的头脑对自己的家庭和经历进行思考,最终以此为基础,为素材,写就了博士论文,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学位。
三、个人的几点体会。
1.对于塔拉所写所述的疑问。
这本书的基调是对家庭的否定,是对自己过往的否定。似乎家庭带给塔拉的全是不幸的、不好的东西,而她后来的成就是摆脱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后完全依靠教育而获得的。对此,笔者有一定的质疑,虽然在书中对家庭的描述、对家人的描述是各种不堪。但是,现实和她的描述有很多地方是相悖的,比如,既然父亲控制欲极强、是家庭的独裁恶魔,那么塔拉和几个哥哥有怎么可能轻松离开家庭去寻找新生活呢?既然父亲对社会抱着深深的敌意,与世隔绝,但又怎么会允许甚至还有些鼓励塔拉去镇上学舞蹈并登台表演呢?既然父亲母亲是极不正常的人,又怎么会开公司制造精油和药膏,雇佣了大量的人,还获得了巨额的财富呢?这个家庭中的七个孩子中出了三个博士,这是什么样的成材率?另外四个虽然高中未毕业,但是也不完全是文盲,也可以在父母的公司里获得一份工作养家糊口,这很惨吗?
2.塔拉最大的悲剧,其实是肖恩的暴力。
有了以上的疑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塔拉的家庭确实和正常的家庭有很大差距,但也不是她所歇斯底里强调的那么不堪。父亲还是很以塔拉为自豪的,外公外婆对塔拉也是各种疼爱,塔拉的叔伯姑舅姨也会给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也就是说,塔拉的经历虽然励志,但还没有到很无助的极端情况,而得不到任何帮助,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底层孩子还有很多。但塔拉为什么对家庭有这么一种欲聚还离,欲说还休的复杂情愫呢?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于肖恩,这个暴力控制狂!是肖恩长期以来的暴力,和父母对这种暴力的无视或者说是和稀泥的态度使得塔拉的噩梦一直纠缠着她的头脑,使其痛苦万分,最终将这个痛苦的源泉归因于整个家庭。
3.塔拉的成就是否定之否定的结果。
塔拉将她的成就归因于“教育”,笔者认为这只是表面因素。她的成就可概括为否定之否定的结果。第一个否定,是塔拉对家庭的、对过往生活历史的否定,表现在逃离家庭,躲避家庭。塔拉所写的“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就是这个否定的彻底展现。其结果是“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第二个否定,是在导师的帮助下,经受了教育,学习了大量知识的塔拉鼓起勇气审视自己的家庭,审视自己的生活经历,把这些当做自己研究的素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博士论文,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这个否定用塔拉的话来说“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在第一个否定中,极其恶劣的生活条件塑造了塔拉坚定的意志品质,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这为她后来的成就奠定了重要基础。
有没有想起,中国先哲的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塔拉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回归家庭。
拿到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的塔拉,成了一名高级知识分子,成了美国知名作家、历史学家。接下来的塔拉,应该而且必须回归家庭,这种回归是对家庭的改造,是让整个家庭像她本人一样获得新生。在此基础上,帮助更多的类似塔拉的孩子,类似塔拉家庭的家庭,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担当。
5.宗教的意义。
本书还引起这样一个思考,在当今时代,宗教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存在,这是一个大课题。但是弘扬真善美,应该是最基本的原则。这里不再过多讨论。
附一:有关推荐语
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比尔·盖茨
塔拉在这本书中提出的问题是普遍的:我们应为所爱之人付出多少?我们必须背叛他们多少才能成长?——《Vogue》
这个故事像一剂镇定剂,能让大象都安静下来。韦斯特弗娓娓道出了她那无法想象的奇异成长历程,极具诱惑力和悲剧色彩,引起强烈共鸣。——《纽约时报》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型,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塔拉·韦斯特弗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塔拉·韦斯特弗,《福布斯杂志》访谈
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
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
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
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
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
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附二:本书目录
序
----------
第一部分
择善
助产士
奶油色鞋子
阿帕奇女人
诚实的污垢
大小盾牌
耶和华必预备
小妓女
当时世代的完全人
羽毛盾牌
直觉
鱼眼睛
沉默的教堂
我的双脚已离开土地
不再是孩子
不忠的人,违逆的天堂
----------
第二部分
守安息日为圣日
鲜血和羽毛
回到原点
父辈的吟诵
美黄芩
我们的低语,我们的尖叫
我来自爱达荷州
迷途的骑士
硫黄的作用
静候水流
假如我是女人
卖花女
毕业
----------
第三部分
全能上帝之手
悲剧之后的闹剧
大房子里吵架的女人
物理的巫术
事物的本质
太阳以西
两双挥舞的手臂
救赎之赌
家庭
守望野牛
教育
------------
作者的话
致谢
作者注
注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