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收藏夹的时候,又重温了一遍这部温暖、诙谐却又寓意深刻的动画短视频《最后15分钟》。
如果人生只剩最后15分钟,你会做些什么?
故事里调皮的老奶奶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哪肯轻易就范?
仗着自己对城市地形的熟悉东逃西窜,躲避鬼差的追捕,闹出了不少笑话。
当我们都以为老太太是在戏弄鬼差大人的时候,情节却出现了大反转,原来可爱的奶奶拼尽全力拖延时间,是为了等待她定做的假牙。
曾经用笑容迎接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现在即使老到换了假牙,老奶奶也要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刻,用它来笑对死亡。
“死亡”这个话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讳莫如深,却又无法避免。
学会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死亡,对于少年朋友们来说,其实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课,也是父母师长送给孩子们意义非常的人生礼物。
01 活着,真好!
前段时间,在山东菏泽发生了一场悲剧。一名年仅13岁的男孩因与家人闹矛盾,负气出走。
警方最终在市郊的河中打捞出孩子早已冰冷的尸体。
13岁正是人生充满无限可能和希望的时候,可是这个男孩却将自己生命的时针永远定格于此,而原因仅仅是因为与家人的争吵。
生命的残忍之处,在于一去无返!一旦选择离开,这世间便再没有后悔药。
之前,一篇名为《一个寒门状元重生》的文章刷屏了朋友圈。被浙江大学录取的郑烨同学,不幸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幼年失怙,家境贫困,又身患重病,随时徘徊在死亡边缘的男孩,并没有就这样被打趴下。
为了节省治疗费用,他和妈妈租了一套需要爬六层楼的小屋子。
每次痛苦的化疗过程结束后,这个顽强的男孩,就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坚持爬台阶上楼。实在爬不动了,才由妈妈把他背上去。
有时我们无法抗拒生活中的苦难和挫折,但因为生命的宝贵和短暂,选择活着比选择死亡更需要勇气,也更加可贵。
最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郑烨的治疗费和配型骨髓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这个努力的男孩也终于有了重生的机会。
因为坚持才能看到希望,而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
除了这一生,我们没有别的时间,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就这样轻易地选择了死亡,毁掉的不仅仅是自己,更会让所有爱你的人痛苦心碎。
孩子们,这便是“死亡教育”带给我们的第一份人生礼物——珍视生命。
02 每个人,都会经历三次死亡
提到关于死亡主题的电影,最温暖人心的莫过于去年热映的《寻梦环游记》。
电影的主人公米格,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意外地进入亡灵的世界,遇上了想要回人间与亲人见面的埃克托。
影片中,埃克托向米格解释“终极死亡”的含义,成为全片的一大亮点:
大脑和身体的死亡,是第一次死亡,我们失去肉身;
葬礼之后,是第二次死亡,我们失去了社会身份;
等到人间再也没有关于你的任何记忆,便是最后一次死亡,在所有的空间里彻彻底底的泯灭消逝。
埃克托说,“当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记得你的时候,你将彻底消失。”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别,忘却才是。
这便是“终极死亡”的含义。
那些亡灵之所以留存,还能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是因为活着的人还在回忆,思念他们,而灵魂也因为亲人们这份牵挂和不舍,有了存在的理由。
埃克托惆怅感伤的几句话,道尽了生与死之间流淌不息的羁绊,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家人的意义。
尽管我们不愿面对,可仍不得不承认,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论多努力的奔跑,其尽头都是死亡,我们逃不掉,我们最亲爱的家人也无法例外。
所以,如果他们已离我们而去,请节哀,此时的怀念便是最好的慰藉。而当他们还在我们身边的时候,也请千万不要再肆意挥霍本应属于彼此相偎的时光。
那些看似平常的陪伴,一旦因为死亡,被加上了时限,都会变得异常宝贵。
同学们,这便是“死亡教育”带给我们的第二份人生礼物——珍爱家人。
03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没认真活过
看过一段小视频,关于“如何面对死亡”这个话题,记者采访了几位医生。其中一位麻醉师,道出了人们对死亡惧怕的本质原因——遗憾。
还有许多美好我还没有经历,就这样离开必然不舍且痛苦。而对于此,医生给出的建议便是“当你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努力去做,把它做好了。”
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是一个生活在死神镰刀下的人。当主治医生宣布他只剩两年的生命时,他似乎一下活明白了,“生命是何等宝费,多少事情还没有完成。”
在与疾病对抗的同时,霍金开始投入他最热衷并深感兴趣的事中,即对世界本源的探索。
从不在他看来没有价值的事情上浪费时间,成为了霍金奉行的人生原则。
于是我们看到了那本令人叹为观止的《时间简史》。书中的奇思妙想和优美的文笔不得不让人由衷地赞叹。霍金本人也被世界公认为是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罗振宇曾经说过,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我们塑造自己的方式。
正处于知识储备阶段的同学们,更应该利用宝贵的时间去冲刺心中的梦想。
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哪儿,你的成就便在哪儿。
若干年后,当你的能力终能匹配得上自己的抱负时,一定会感谢当时努力的自己。
同学们,这便是“死亡教育”带给我们的第三份人生礼物——珍惜时间。
“死亡”永远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是人类躲不开,也绕不掉的宿命。
同学们,即使你们正处花季,也应该花些时间静心思考“死亡教育”这堂课为我们带来的三份人生礼物——珍视生命、珍爱家人、珍惜时间。
该来的热情相拥,要走的从容相送。
珍惜当下,才能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