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无家人扫墓-一个悲伤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早上看了一段文字,让我老泪纵横,一个1984年21岁就牺牲在老山前线的战士,29年来无家人前来祭奠,谁之过?

籍贯山东新泰县21岁的年轻战士王悦发,在为前线战友送饭的途中,被炮弹击中腹部后,流血过多而壮烈牺牲,牺牲后被安葬在云南麻栗坡烈士墓园。

2013年,烈士王悦发生前所在部队的工兵一团政治处宣传干事韩维民,在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祭拜时,烈士陵园的张园长跟他说了一件事,王悦发烈士被埋在麻栗坡已经足足29年了,家人未曾来扫墓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随后,韩维民了解到,王悦发老家在山东新泰,离麻栗坡有4000多公里。王悦发的老母亲一直想去给儿子扫墓,但由于家里条件太差,子女家境太穷,没有足够的路费,一直没有去给儿子扫墓。张园长最后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韩维民的心灵:“王悦发同志牺牲29年,一个来扫墓的家人都没有,真可怜!”

这个本应该被大家铭记的英雄,如今却孤独地躺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连亲人都无法踏上祭扫的旅程。

韩维民心情十分沉重,于是他专程到山东新泰县王悦发烈士的老家,去看望烈士的家人。

韩维民到了新泰县王悦发烈士的老家,在这个院子里杂草丛生,年久失修的老屋里,韩为民见到了王悦发烈士的老母亲和他的弟弟王悦祥,原来,王悦发烈士牺牲之后,老父亲悲伤过度,不久撒手人寰,他的弟弟因家贫,身有残疾而只能入赘到邻村为婿。

让人不能理解的是,王悦发牺牲后,因为各种原因,他的老母亲和家人竟然没有享受到烈士应有的抚恤和补贴,是韩维民和王悦发生前部队的努力,才让烈士的家人享受到了应有的补贴。

从山东到麻栗坡4000公里,路费需要3000多元,老母亲虽然天天念叨儿子,但无力支付这笔款项,无法到儿子墓前祭扫,想儿子时只能在家以泪洗面。

韩维民看到牺牲战友家中的这种贫困壮况,决心帮助王悦发烈士的亲属实现祭扫的愿望。他首先联系了当年工兵一团的政委林晖,林晖听到韩为民的报告后,深感自责,马上在部队发起了为烈士家属捐款的倡议,很快就捐助了3万元。王悦发家属的祭扫之旅,终于在2013年迎来了转机,随着部队募捐的成功,王悦发的家人终于能够前往麻栗坡,完成29年来未曾实现的祭扫心愿。

得知部队组织捐款活动,老母亲看着王悦发生前的相片,哭道:“悦发儿,这29年,娘穷,拿不出路费。娘很想到你坟前看看,可是娘身体不好,没法亲自来看你,只能让你弟和你妹去看看你。娘对不起你啊!”她哭着说。

王悦发的弟弟和妹妹,终于来到了麻栗坡哥哥的墓前,把老母亲亲手挑选的家乡大红枣放在哥哥墓前,倾诉了29年的思念之情,完成了老母亲的心愿。王悦发在天之灵有知,不知作何感想,苦苦等待了29年,终于等来了老母亲亲手摘下的红枣,等来了弟弟妹妹的祭扫,他是该笑还是该哭呢?我想,他一定会喜极生悲,嚎啕大哭,29年啊,漫长的时刻。

兄妹俩在哥哥墓前迟迟不愿离去,最后在墓旁挖了一袋泥土,带回了老家。老妈妈生前就有为儿子立一个衣冠冢的愿望,得到这捧黄土后,老妈妈把它装进了一个瓷罐里,每天看见瓷罐,就等于看到了儿子。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悲痛的故事,让我思考了良久。我想起了一副有名的摄影作品,一位衣着破旧的老母亲好不容易凑够路费,来到麻栗坡儿子墓前,深情的抚摸墓碑;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阿灵顿公墓里庄严的下葬仪式……。

愿我们再也听不到这样悲痛的故事,愿烈士家属们都能得到丰厚的抚恤,愿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烈士们都能安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