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们即将参加实习工作。在给他们上旅游英语课时,我特别强调了一下在英语语言中,总有减少人际摩擦的非常好的习惯表达方式。
比如,如果提要求,要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
However it is possible,I would like to (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
Is it possible if I ….(这样是否有可能…)
表示拒绝时,要注意对对方失落心情的感同身受,说话要缓和不能生硬:
I am sorry, but I am afraid…(不好意思,我恐怕…)
I can understand your feelings, but …(我能理解您的感受,但是…)
在和短暂接触的人说再见时,给对方留下一个可以回味的好心情:
Have a wonderful day!(祝您度过愉快的一天!)
就不用说常常挂在嘴边的”please”和”Thanks”了。
当然,这是语言交流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比这更为重要的是,是交流的态度--要注意用真心说话。你是真心为对方着想,你真的能理解对方的处境,真的想尽心解决问题,你真的希望对方会因为和你一起,而拥有愉快的经历。养成真心说话的习惯,慢慢的,你就形成了自己的气质与气场;别人就更容易为你的真心所打动,工作干起来也就更顺心遂意。
人到中年,我总觉得还在年轻的时候的选择很重要。社会和书本是如此不同;当我们突然迈进,会不知不觉模仿并不熟悉的各种声音。有的声音虚伪、粘腻,总是似乎充满热情。然而是否真心,其实对方总是能够准确感知;最后,为虚伪的声音所迷惑的,只是自己那一颗惶惶不能安定的心。
我对我的大学生们说,你要知道自己接受的教育的益处所在。老师教给你的,不是应付考试的空泛理论,而是帮你传达有头脑的人奉送给你的、在社会可以实战的有效经验。
导游这个职业的身份特别又微妙,因为它对你的身份限定是服务者,同时又是这个陌生团队的短暂组织者。要想少纠结、少惶恐,就既不要卑微谄媚,也不能粗暴生硬。用真心说话,会减少很多内心的挣扎,也会减少很多外界的障碍。
如果同学们有一天能和不同种族的人交流,学会用另一种语言和思维模式反观自己的行为,则对自己出口的话的真实含义和引起的情感后果会有更加明确的感知。种族不同,人性却始终是共通的。自尊自爱、待人以诚,是我们坦然走天下的根基。要记得用真诚的声音向所有人传递真情和友善。
想到导游职业本身要求年轻人具有服务心态和团队组织者的双重身份,其实身份在一时低一时高之间的飘忽转换,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又何尝不是时时遇到?既卑且亢的声音时常让我们感受身份转换的痛苦。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想幸福能够沉淀的踏实久远,在很年轻时,就要学会选择用真心说话。然后,你的内在和外在就会和谐融洽;然后,自己内心的少煎熬少消耗,它所带来的,必定是外界的通达顺畅。
我常常对我大学生们说,他们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是对情商有着很高要求的行业。根基要深,未来才会远。用真心说话,虽然不见得能够迅速达成目的;但是,逐渐的,你会吸引那些能听见真心声音的人;然后,你就会越来越能感受到用声音传递真心的益处。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