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观后感

        昨天晚上,我躺在宿舍的上铺,戴着原装耳机,在爱奇艺上观看了一部听说过多次但却一直没有看的电影——《无间道》。

        在此之前,我对于此部影片的印象是——卧底,警察,港片,梁朝伟和刘德华,除此之外便是在网易云上听过它的一个插曲——再见,警察

        2003年的电影,为什么我2018才看,为什么是这个时间节点?

        甚至我看电影这个行为,在邻铺看来是个“新闻”。

        难道在外人眼里,我一直是个死爱学习的伪学霸形象?

        甚至当他问我是不是在看教学视频,我在回答不是,而是电影时,都迟疑犹豫了一下,而后他竟脱口而出“新闻”一词。搞得我差不多都有点负罪感了。

      言归正传。

      Why I see the film in this timepoint?

       以下图片截自《大话数据结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打开爱奇艺,搜索无间道,榜首是无间道3》(能拍3部,说明第一部很火!),例如《叶问》。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点进《无间道》,评分9.2。嗯,第一印象就不错了。这电影肯定有看头。

    电影的内容我就不讲了。

    评价:

    港味十足,特别合我口味,例如《杀破狼》。

    导演没话说。作为这样一部“谍性”影片,逻辑性要求高很自然。在我看来,这部影片达到了要求。说到这,我还想到了一部影片《破局》。

      这部影片很简洁。而且不是特别烧脑。

      最大亮点(在我看来):张力。

      戏剧的张力。

      按照常规,正义与邪恶的对抗最终应该是正义胜利。

      而这部影片,结局是卧底警察死了。

    卧底坏人侥幸得以活着风光。

    悲剧结局所产生的悲剧美感,使得影片结尾余味悠长。

      但影片的结尾恰恰照应了开头一段说明影片名由来的文字——何为“无间”,并且补偿了电影悲剧结尾给观众带来的不舒服的缺憾感。

    靠!佛教文化都出来了。

    我更喜欢了。

      皆大欢喜多好。

      可现实是残酷的。

都说梁朝伟帅,以前不觉得,在看这部影片时算是感受到了,不是简单的帅,而是那种气质,给人的那种feeling。

      刘健明说“能不能给个机会,我开始选择做个好人”。

      刘永仁,“对不起,我是个警察”。

    明最终杀了救了自己的人 。他自被迫去警察部当卧底开始,便心里有一股压抑的不爽。导致他也开始变得冷酷,他受了琛哥那句“一将成万骨枯”的影响,成了他的信仰,使他成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很大一部分是不由他控制的,在卧底这种身份上,一开始就临被揭穿的恐惧,而且无时无刻都弥漫在自己周遭,长时间处于高压之下,若一个人没疯,那只有一种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失去人性,变得冷血无情。

      说起卧底,去年看的《巨额来电》就有一个女警察卧底的情况,头头是桂纶镁饰演的诈骗集团头目。

    就此搁笔。有缘再会。(打字好累(*'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最好的电影,这是最好的影评。 转: “倘若我们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2年12月12日,在香港电影快要被人们遗...
    元宇宙100路阅读 8,025评论 1 20
  • 当我们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2年,在香港电影几乎就要被人们遗忘的时候,一部注定要成为经典的影片横空出世了。 《无...
    闲人电影阅读 4,636评论 1 2
  • 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个死亡边缘的刘德华 近日我在翻阅一本港片影评的书籍,翻看到书中一篇很普通的文章,这篇文章回顾了《...
    不文生阅读 41,408评论 34 241
  • 互联网的到来,几乎每个人都配备了一台像素还不错的智能手机,人们能够随时随刻拍照、记录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分享。俨然...
    钟汉明zZ阅读 3,602评论 0 0
  • 我叫嵇康,平日里没什么大志,倒喜欢写写诗,作作赋,哦,对了,还有弹琴,世人皆认为我愚昧,但我有六位朋友,世人认为...
    Redepmtion阅读 1,64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