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常停电,村里家家户户都备着一盏煤油灯。
煤油灯就地取材,做起来很简单。用废弃的墨水瓶做底座,用棉花绳搓成细长的一根做灯芯,从瓶盖上用锥子钻个洞,把灯芯穿进去,一盏简易的煤油灯就做好了。往瓶里倒进煤油,点燃在煤油里浸过的灯芯,煤油灯的小火苗就把整个屋子点亮了。
山村的夜晚,是静谧的,白日里左邻右舍常串门,说些家长里短街谈巷议,此刻村民们都安安静静的在自家里不出门了。一盏盏昏黄的小油灯,重新点亮了停电后漆黑一片的小山村。
小河在哗哗流淌,水池里的蛙声一到晚上就叫个不停,迎面山下有个老道石窑,深夜从山那边传来一声声狐叫,听过的狐仙故事便被添油加醋渲染了一番。小巷里时不时会传来一两声狗吠,把山村的夜晚拉的很长很长。
那时候蜡烛还很奢侈,供销社根本买不到。记忆中买到蜡烛是开放后村里有了小卖铺以后的事了。小油灯点点火苗用的煤油,即使点一晚上也耗不了多少,虽然家里一般都睡下后就把煤油灯吹灭了。妈妈把火柴搁在床头显眼处。半夜起夜黑咕隆咚看不见,首先拉一下灯绳看来电没有,如果还没来电,需先喊醒妈妈用火柴点亮煤油灯,完事后再把煤油灯吹灭。有时为省事母亲干脆只是划上几根火柴照着,火柴灭了半夜起夜的人也摸索着上炕钻进了热被窝。
夜里停电不分时候。好多时候妈妈正在小厨房做饭突然停电了,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为了节省煤油,家里一般只点一盏煤油灯,我和姐姐们要在煤油灯下赶着写作业。妈妈一般不会把煤油灯拿走,而是借着碳火里的火光,把没有做完的晚饭接着做好。
家里点着煤油灯,大人在厨房里做饭,小孩不懂事乱动,会很危险。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就是小时候在炕上一个人玩,抓倒了窗台上的煤油灯,煤油洒出后被点燃,烧着了毯子和炕席。母亲听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赶紧从厨房跑进家门,迅速用脸盆里的水把火扑灭。同学命是保住了,却落下终身残疾。走路拐七拉吧的,手指也烧没了两个,不但上学时老被人欺侮,就是长大找对象都是老大难。
有在矿上上班的,会给家里弄回矿石灯。里边装上矿石经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在细细的嘴上一点,砰砰地冒着蓝色火焰。这种灯在村民习惯称”电石灯”,比煤油灯要亮上好几倍,当时在村里非常稀罕。但有一样让人无法接受,这种灯烧气后产生的油烟特别难闻,点一会儿整个院子里那个臭味挥之不去,有的女人根本闻不惯,一看有人提灯过来就躲得远远的。倒是马提灯点的也是煤油,油烟味不是太大,而且有灯罩不怕风吹灭,很适合夜行人赶路。
家里的煤油用完了,我很愿意去供销社去买煤油。母亲给我一块钱,煤油一毛五一两,我心里打着小九九只打六两,剩下的一毛钱我就不露痕迹贪污了。当然积攒多了我也舍不得花,多半都买了学习用品了。
冬天上早课,打早五更就起来了。遇上村里停电,同学们出门每人一盏小油灯。须提前用用过的墨水瓶在家里做好,用厚纸糊上灯罩,还得用细线绑好拴在细棍上,这样出门方便挑着照夜路。在漫天的星光下,挑着小油灯,顶着冬天刺骨的寒风推开大街门,走进黑咕隆咚的小巷口。正好同班同学从不同方向走过来,同样提着一盏小油灯,相视一笑,呵着寒气打着招呼,然后一路相跟着走过狭长的石板小巷,走过曲曲弯弯的小路,披着漫天的星光向学校走去。
到校后先把煤油灯放在课桌一角,取下灯罩,然后从书包里掏出书本,搓一搓冻得通红的双手,然后开始在煤油灯下写未完成的作业,预习当天讲的课文。昏黄的煤油灯光,照着教室里一个个稚气未脱的脸,照在他们凝神默读课文的双眼,照在他们在作业本上洒洒动笔的手上……
那时候晚上也没电视,只有窗户上安着一个有线小喇叭,播放点县乡村新闻。晚上早早就停播了。乡村的夜晚是寂寞的,我和姐姐们在油灯下写完作业后,早早就在炕上展开铺盖睡下了 ,母亲还有一大堆的事需要料理。收拾碗筷洗碗刷锅清理锅台,还有我们兄妹替换下的一大堆衣服在大盆里泡着。
昏黄的煤油灯送我们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忙了一整天的母亲并没有闲下来。很多夜晚我睡了一觉起来,看见母亲还在煤油灯下穿针引线缝缝补补。一轮明月挂在窗前恹恹欲睡,母亲打个哈欠抬起头,看见在昏暗的煤油灯光晕下,我们几个在睡梦中露出甜甜的笑意,母亲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然后一一给我们掖好被角,又坐在煤油灯下开始穿针引线。
后来村里用电正常了,煤油灯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的直接被丢弃,也有的保存下来,成了地地道道的老古董。村里供销社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遍布村里的一个个小卖铺。哪里从来不买煤油,蜡烛随意买大小粗细红白颜色都有。只是很少有人家用来照明,只是过年祭祀祖先点几根,过白事摆供用。村里的夜晚灯火通明,电视电脑手机让村里的夜晚五彩斑斓,老戏台下每晚的广场舞曲打破了乡村夜的宁静。谁还会想起几十年前村里停电的夜晚,那一盏家家户户点亮的煤油灯,那一段难忘的清苦岁月。
一盏煤油灯,在那个贫穷而简单的年月,把无数个停电的乡村夜晚点亮,把无数个贫寒家庭的希望点亮,把无数夜行人迷惘的眼睛点亮。映照着母亲灯下密密缝的身影,映照着乡村一段清苦岁月,映照着我寒窗苦读的成长足迹。让无数个家庭走出了贫穷的阴影,迎来了阳光灿烂的幸福明天。也让无数象我一样的寒门学子,伴随着煤油灯微弱的亮光指引,走出了大山,走向了人生更大的舞台。
那一盏小小的煤油灯,一直在曾经的乡村夜晚亮着,在过去的岁月里亮着,在我的年少记忆中亮着。微弱的火苗,映照着母亲含辛茹苦不辞劳苦的身影,熠熠生辉,一直照亮了我的前程……
作者简介:咬文嚼字,山西阳泉人,市作协会员,文学作品散见本地晚报及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