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宝坊~瓷器篇(青花瓷)

元代  青花蒙古包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代是北方游牧民族统治时期,北方蒙古统治的游牧民族具有与中原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观念,他们在多年骑马征战中形成了一种粗野豪放的性格

因此,绘画往往抽象简阔,气势恢宏,草木灵动

本器整体圆形,下部掏空成门,外形是一种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人的房子。蒙古包不但能够经受大自然的考验,可通风、采光、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 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生活和居住

青花色浓艳,白中有所发青,晕散明显 十分自然

青花颜色深的地方,铁锈斑痕明显。釉面柔和,由于自然界中物理,化学的作用下使釉面呈现一种温润的玉感,自然闪现一种深沉的旧光泽。而仿制品上的釉呈现一种浮光

元代官窑青花瓷所用的青花料是含铁量较高的进口钴(游牧民族长期征战,有可能从波斯弄来的,嘻嘻),因而经过高温烧制后,颜色鲜艳,色散晕,现代仿的,所用青花含铁量低,烧制后为暗蓝色,没有元青花颜色鲜艳深沉

在看花纹,主要以凤纹为主,花卉缠枝纹和芭蕉纹为辅,纹饰笔划深浅相间,手绘自然,笔法挥洒自如流畅

元青花上的芭蕉纹来源于商周青铜器的纹样,饰于颈部和下腹部,蕉叶主脉的粗实线条在视觉上泾渭分明,非常醒目

元代    青花龙纹盖罐

龙作为一种吉祥装饰意象起源于新旧时代交替的远古时代,这时的龙已经成为一种原古氏族的图腾崇拜

稚拙古朴的史前龙纹,到神秘狞厉的商周龙纹,从浪漫激越春秋战国龙纹,到古拙雄健的秦汉龙纹,从雍容华贵的隋唐龙纹,到典雅洒脱的宋代龙纹,直到轻盈飘逸的元代龙纹


元代龙纹,龙躯细长,细颈,细腿、细爪和尖尾巴(偶有火焰式大尾),体态轻盈。头较小,长鹿角,张口、吐舌,龙的下腭有须,上颌一般无须,龙身鳞片分两种,以网状细鳞片多见,以留白大鳞片少见,后者龙纹更加精美。肘部有长毛三至四根或一撮

清康熙  虎溪相送笔筒

瓷质笔筒应该产生于宋代,笔筒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置笔用具,一般呈圆筒状, 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紫皮亮釉翠毛蓝”,这是人们对康熙青花瓷的一种美誉

紫皮亮釉”是指釉面明亮坚实,“翠毛蓝”是指青花色更加艳丽,真是娇艳欲滴,艳儿不俗,清明不浑

本器色调分明,青白相间,水路穿插,色白花青,以青花绘山水,阴阳相背,山水峻石,似神山仙境

釉质莹澈清亮,白里泛青,朴素大方,显得十分幽静雅致,我在想书桌上有这么个青花笔筒,写的字应该更漂亮些吧

虎溪也出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

东晋时有位高僧法号慧远,交游广泛,与很多名士都有往来。相传他曾住在庐山西北山麓的东林寺中,潜心研究佛法,为表示决心,就以寺前的虎溪为界,立一誓约:“影不出户,迹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桥。”

不过,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过访,三人谈得极为投契,不觉天色已晚,慧远送出山门,怎奈谈兴正浓,依依不舍,于是边走边谈,送出一程又一程,忽听山崖密林中虎啸风生,悚然间发现,早已越过虎溪界限了

再给你们看看其他材质的笔筒吧

清  花梨嵌百宝笔筒

清    紫檀木嵌百宝笔筒

黄铜龙凤呈祥笔筒

酸枝笔筒

清  康熙青花“红佛传”棒槌瓶

因长相南方洗衣服的棒槌而得名。腹部绘画的人物故事是京剧“红佛传”

画面居中人物为隋炀帝的重臣杨素,身后站立二歌妓,其中一人为红拂女张凌华。她倾慕前来参谒的李靖的才华,便夜盗令箭偕李奔逃,结为夫妇,并辅李建功立业。这一典故又称为“慧眼识英雄”。


今天就到这里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05年一件《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大罐在拍卖市场上创出了高价,使得国人的目光一下子被集中在《元青花》的身上,一时...
    哲人闲话阅读 5,167评论 2 4
  • 感恩佛法让我精进。 感恩清晨的阳光让我感受美好的一天。 感恩母亲无私奉献,支持鼓励。 感恩同事们对我支持鼓励理解宽...
    supersunsh_39e8阅读 1,053评论 0 0
  • 一 “七重山”,出自但丁《神曲》,意指在炼狱中经历种种艰困,最终攀至天庭的过程。而美国二十世纪知名诗人、画家、隐修...
    祝方婷阅读 4,066评论 0 1
  • 2017年6月14日 周三 今日内容概览👇 「这个软件很好用」 RealEye - 看看用户都看了什么,而不仅仅...
    知加阅读 4,017评论 0 0
  • 溜溜梅低年级“图说”: 时间:1月10日 主题:小狐狸孵蛋 小脑袋想一想:什么时间?小狐狸去了哪儿?为什么孵蛋?怎...
    冰鱼燕阅读 1,48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