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摔跤吧,爸爸》有几点感受,有剧透慎入。
爸爸是印度摔跤的全国冠军,梦想是把儿子培养为世界冠军。可惜事与愿违,他有四个孩子都是女儿,他的世界冠军梦就要终结在他没有儿子上了。
有一次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把几个男孩打得鼻青脸肿,让他看出女儿摔跤的天赋,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手。因为印度当是的社会状况是看不起女孩,认为摔跤是男孩做的事,他让女儿练摔跤遭到了全村人的嘲讽和耻笑。
最大的挑战却是来自两个女儿,她们对摔跤没有兴趣,辛苦的训练让她们没有了童年,只感受到痛、累和爸爸的专横,特别是在一次找借口不想训练后,爸爸把她们心爱的长发剪掉,她们更是从心底抵触,虽然表面顺从,但在训练中故意让自己表现得很差,想让爸爸失望。
001 我们只会为自己的梦想拼尽全力
爸爸无论多么望女成凤,女儿们摄于他的权威,不敢反抗,但一定不愿意为了爸爸的梦想而牺牲自己的童年、忍受锻炼的艰辛。
转折点是一次她们偷跑去参加一个小伙伴的婚礼,她们向新娘诉苦爸爸有多残忍,让她们去做摔跤这样被嘲笑又苦累的事。
新娘说她倒是希望有个这样的爸爸,她从出生就注定了一辈子要围着锅碗瓢盆转,14岁就要嫁给从未谋面的陌生男人。她们的父亲虽然严厉,但却是真心为她们考虑,让她们有能力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和牺牲品。
女孩们听了新娘的话,理解了爸爸的苦心,也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拥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到了14岁就出嫁与锅碗瓢盆过一生。
这时,成为优秀的摔跤手终于成为女儿们自己梦想,吃苦受累、受尽嘲笑都不能阻挡她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在现实中,有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一再跟子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报各种辅导班,但孩子都听不进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时,我们就该想办法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学习好与不好的差别、优劣,等他们自己明白就会主动学习了。
有的家长大事小事为孩子包揽,剥夺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以为是为孩子好,其实孩子更容易想“这时我爸妈的选择,跟我有何关系?”所以,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要帮孩子决定,让他们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002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通过不断的努力,大女儿巴塔获得全国冠军,到体育学院进行更高阶的训练。到了大学的巴塔接触到了不一样的新世界,原来除了训练,还可以吃甜食看电影打扮自己,教练让她们必须忘记以前所学的技巧,按照他的方式进行训练。
巴塔认为教练教的的技巧更先进,不再按爸爸说的那套做,甚至和爸爸比了一场摔跤,赢了爸爸而证明他是错的,他太保守了。
但是,巴塔按照教练的方式去参加世界大赛时,均在首轮即被淘汰。受挫后,她向爸爸寻求帮助。爸爸看了她的比赛视频后告诉她,她最强的是进攻,而教练一直让她采取防守策略,优势发挥不出来导致输了比赛。
无论别人的方法多好,不适合自己的就是不好的。成功的方法千千万,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时候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可能存在盲点、误区,多问问身边了解我们的人,听听他们的建议,再作出正确的决定。
003 相信自己最重要
爸爸和教练除了训练方式不同,还有最重要的区别是,即使巴塔输了比赛,爸爸也相信她是最强的,相信她可以战胜困难成为世界冠军,比女儿自己还要相信她;而教练呢,在她失败后觉得她能得个奖牌已经不错了,甚至要把她调配到重量级低一些的去,以求稳妥。
爸爸一直鼓励巴塔,相信自己。在鼓励中巴塔重获信心和力量,终于取得世界冠军。
004 为什么要当第一
在决赛前夕,巴塔问爸爸明天用什么策略赢对手。爸爸说,策略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想当第二还是第一,当第二也是不错的成绩,但过几年就被人遗忘了;当第一则可以改写历史,成为榜样,榜样的力量可以让印度那些千千万与她相似的女孩们看到希望,女孩也可以获得成功,不再被看不起。
如果我们想在某方面影响他人,影响更多的人,那就成为该领域的第一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