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学与用

印象中每逢过春节,我的爹妈之间都要发生些不愉快。今年又不例外,年前,当我电话打过去,还没说几句,妈妈便开始忿忿不平地跟我控诉爸爸的种种罪状。尤其是,妈妈对爸爸今年回老家过年的决定特别不满。爸爸想回去是因为奶奶被叔接回老家过节,爸爸想离我奶奶近一些。妈妈不想回去是因为我的弟弟要带着5岁的儿子一起回家,妈妈担心老家屋子太凉,把孩子冻感冒。妈妈的愤怒还因为爸爸又是自顾自就做了决定,而没跟妈妈好好儿商量。

当时,在电话里,我对妈妈自然而然会说一些劝解和宽慰的话。比如说,老家人多热闹呀,过年更有味道;平常哥哥一家在老房子里住,弟弟和侄子应该也没问题的;如果嫌老家的被子太久没有盖,可以把被子拉回老家几床呀!……聊了20多分钟,视频中我看到妈妈的表情依然没有变得放松。唉!我的劝解又一次没有奏效,我也无计可施了,只能等弟弟回家劝慰和安抚了。事实上,在宽慰妈妈这件事上,弟弟一直比我更懂妈妈的心!都说“闺女是娘的小棉袄”,其实,我是有些惭愧的,因为一直以来,我的弟弟比我更像是棉袄,而我给予妈妈的那点儿温暖,顶多算件“秋衣”吧!

恰好因为最近正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所以,想把整件事情再来复盘一下。

【见】当爸爸没有跟妈妈商量,而是告知妈妈要回老家过年的决定,引发了妈妈的强烈不满,进而引发了两个人的争执和不快。

【感】当我看到两个人闹矛盾,心里有一些焦急的,毕竟是大过年的,不想父母心里都别扭着。虽然觉得爸爸单方面做决定有些不妥,然而爸爸这么多年一直是认为对的事情就去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有种想改变妈妈的想法的念头,于是开始从妈妈这里做思想工作,劝解妈妈不要生气。当意识到自己的劝说只是白费唇舌,自己的话说不到妈妈的心坎儿里去,又感觉有些挫败,只得无可奈何地放弃。

【思】之所以我的宽慰没起作用,是因为我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上,而没有用同理心去回应妈妈愤怒情绪背后对尊重的需要。爸爸认为回老家过年理所当然,因为离奶奶近些,在乎的一个“孝”字,用不着商量,妈妈也应该理解。妈妈之所以会很愤怒,是因为内心那份被尊重的需要没被满足,并由此激发了回忆中在这个家庭中“不被重视”的种种过往事例,并因此而感觉到痛苦。如果我关注妈妈的需要,并尝试与妈妈的心链接,而不是提供各种看起来可行的建议,也许会让妈妈的心里更舒服些。正如马歇尔博士所说的那样,“当我们开始提供建议,我们往往把事情变得更糟”。

【行】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觉到非暴力沟通真的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沟通模式,虽然我还没有掌握这门语言,但是我愿意今后花更多时间去学习,去练习。因为我内心渴望着能与我的爸爸、妈妈、老公、儿子以及别的重要他人有更多的心的链接,更加懂得他们。马歇尔博士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发电站,我们的语言能够贡献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的力量。”我深以为然,我想学好非暴力沟通这门语言,不仅仅给予我家庭中的亲人们温暖,还要努力活成灯塔,照亮身边更多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