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这是句再俗套不过的话了。每每这句话说出口,就意味着又一个爱情故事或是无疾而终,或是水到渠成。
在这里我不谈爱情,但我也不可避免地因为一个人,而爱上了洛阳城。
洛阳牡丹甲天下,每年的清明谷雨前后,正是赏牡丹的好时候。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置身牡丹花海当中,真真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站在姹紫嫣红的姚黄魏紫中间,时光流转,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她。
来洛阳必看龙门石窟。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沿伊水河岸边的青山拾级而上,站在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大佛跟前,时光仿佛穿越了千年,我心中的她再次走到了我的跟前。
与洛阳牡丹,龙门石窟并称“洛阳三绝”的是洛阳水席,其中牡丹燕菜更是水席当中的头牌。而这菜中盛开的牡丹花,依然和她有关。
看到这里,聪明的你一定猜出来她是谁了吧?
没错,她就是公元690年迁都洛阳,并且正式称帝的一代女皇——武则天。
对女皇的喜爱我从不隐瞒。
从武媚娘到武则天,她趟过了天下女人都过不去的河;
从武才人到日月当空,她做到了天下男人都做不到的事。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女皇的霸气不容置疑,可这次牡丹却没有屈服女皇的威仪,于是便被贬值东都洛阳。偏偏洛阳地脉花最宜,于是便有了“牡丹尤为天下奇”的人间盛景。
牡丹雍容华贵,堪称花中之王。而同样担得起“雍容华贵”四个字的,也有我们的女皇武则天。相传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便是以48岁时的武则天为原型建造的。为了大佛的顺利开凿,当时的武皇后还捐出了两万贯脂粉钱。
大佛依山而坐,表情含蓄神秘,却又不失慈祥,同时慈祥中又透着威严。
相传卢舍那大佛在凿刻的过程中,武则天曾来视察。而当时,正好当地出产了一个几十斤的大萝卜,被当地人视为祥瑞,进献武则天。武则天命宫中的厨师做成御膳。御厨们反复琢磨,最后把萝卜切成丝配以山珍海味烹制成一品不失御膳风味的汤菜。武则天吃了以后赞不绝口,又觉得这道菜形似燕窝丝,于是赐名为“燕菜”。这就是牡丹燕菜的由来。
从花王牡丹到卢舍那大佛,再到牡丹燕菜,在洛阳,女皇武则天的传说远不止这些。而作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值得说道的地方,也远不止这些。
也许只有你来过,你才能领略它的历史它的美;
也许如果你来了,你也会爱上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