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人姜夔 ,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却屡试不第,潦倒一生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

姜夔对其词题材广泛,有抒怀、咏物、写景、记游等。格律严密。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01、少年孤苦,绿试不第

公元1154年,姜夔出生于一个破落官宦之家,他父亲姜噩,是绍兴三十年进士,先后官任新喻县丞,汉阳知县,在知县任上病卒。

14岁时丧父的姜夔,被远嫁洛阳的姐姐接走抚养。他没有辜负姐姐一家的栽培,能作文,善书法,会作曲是一个优秀的文艺全才。

面对姐姐姐夫的栽培,姜夔积极参加科举,姜夔曾于公元1174年至1183年,四次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

仕途不顺的姜夔四处流寓,曾涉足过扬州、江淮一带,后来又客居湖南。

02、与萧德景、杨万里等结为忘年交

大约在1185年,认识了诗人萧德藻,萧德藻曾官任调湖州乌丞县令,擅长作诗,与范成大、杨万里、陆游、尤袤齐名。

他们情趣相投,两人结为忘年之交。由于赏识姜夔的才华,他特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姜夔。

公元1186年冬天,萧德藻调官湖州,姜夔和萧家随行。萧德藻去湖州上任,途经杭州,介绍姜夔认识了著名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对姜夔的诗词嗟赏不置,称赞他“为文无所不工”,酷似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也和他结为忘年之交。

之后杨万里还专门写信,把他推荐给另一著名诗人范成大。范成大曾官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当时已经告病回老家苏州休养。

他读了姜夔的诗词,也极为喜欢,认为姜夔高雅脱俗,翰墨人品酷肖魏晋间人物。

03、居湖州,备受赏识

得到杨、范两位诗坛大家的揄扬,姜夔名声籍甚,此后寓居湖州达十多年。

湖州弁山风景优美,公元1190年,他正式卜居弁山苕溪的白石洞天,朋友潘德久遂称他为“白石道人”。

姜夔为人潇洒不羁,以陆龟蒙自许,当时的名流士大夫都争相与他结交,连大学者朱熹也对他青眼相加。

不但喜欢他的文章,还佩服他深通礼乐。著名词人辛弃疾对他的词也深为叹服,曾和他填词互相酬唱。

在湖州居住期间,姜夔仍旧时时四处游历,往来于苏州、杭州、合肥、金陵、南昌等地,这些经历在他的词集和诗集中多有反映。

04、与红颜知己情意绵绵

1190年,姜夔游历江淮,在客居赤阑桥畔时遇到了自己的红颜知己——柳氏姐妹。

漂泊无依的才子遇到漂泊无依的歌妓,兴趣相投,互为心动,心有灵犀,一见钟情,姜夔为善舞善琴的柳氏姐妹谱写了大量的乐章。

姜夔是一介布衣,他的归宿是行云山水,浪迹江湖,这段有缘无份的爱情,最终只能活在他的词里。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除了柳氏姐妹,姜夔还在拜访归隐的范成大时,认识了名为“小红”的范家歌姬。姜夔举止不俗,气质高雅,小红对他青睐有加,范成大便将她赠给姜夔。

他欣喜不已一口气写下十首漂亮的七绝,其中的《过垂虹》更是成为南宋的经典情歌。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色艺双绝的艺伎小红,低声吟唱着他制作的词曲,清婉动听。而姜夔坐在船头吹箫伴奏,好一幅才子佳人琴瑟相合的美妙场景。

05、苏州之行,赋诗

1191年冬天,姜夔再次来到苏州,谒见范成大,作《雪中访石湖》诗,范成大作诗见答。

姜夔在范家踏雪赏梅,范成大向他征求歌咏梅花的诗句,姜夔填《暗香》、《疏影》二词。其中《疏影》很著名: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范成大收到这两首词作后惊喜不已,当即便命令家中乐工排练,由姜夔一字一句,亲自指导演唱。音节谐婉,大为喜悦。

06、结识张鉴,布衣终老

公元1193年,姜夔大约三十九岁,他在杭州结识了世家公子张鉴。张鉴是南宋大将张俊的诸孙,家境豪富,在杭州、无锡都有田宅。

他对姜夔的才华也很欣赏,因为姜夔屡试不售,曾经想出资为姜夔买官,但姜夔婉言谢绝。此后姜夔经常出入张鉴家,相互作诗填词唱和。

公元1196年,萧德藻被侄子萧时父迎归池阳,姜夔遂干脆移家杭州,依附张鉴及其族兄张镃,后不再迁徙。在杭州居住终老。

公元1197年,四十三岁的姜夔曾向朝廷献《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希望获得提拔,但朝廷没有重视。

两年之后,姜夔再次向朝廷献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这次朝廷下诏允许他破格到礼部参加进士考试。

但他仍旧落选,从此姜夔完全绝了仕途之念,以布衣终老。

07、贫病交加,去世

公元1204年三月,杭州发生火灾,尚书省、中书省、枢密院等政府机构都被延及,二千零七十多家民房也同时遭殃。

姜夔的屋舍也在其列,家产图书几乎烧光,由于亲朋好友相继故去,姜夔投靠无着,难以为生,六十岁之后,还不得不为衣食奔走于金陵、扬州之间。

公元1221年,姜夔去世,他死后靠友朋吴潜等人捐资,才勉强葬于杭州钱塘门外的西马塍。

08、多才多艺,擅长诗词、书法音乐

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

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

姜夔于1176年冬至日途经扬州时,目睹城内萧条景象,创作了《扬州慢·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

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

姜夔1196年冬自无锡归杭州时所作的一首词《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寄托相思之情:

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

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全词人花交替,幻象迭出,运用双声、叠韵、叠字等手法,句句押韵,清脆悦耳。

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

其中最沧桑苦涩的诗,《姑苏怀古》描写江南的繁盛,风景的美丽: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姜夔也是一位书法家。他的《续书谱》仿效孙过庭的《书谱》而撰写,但并非《书谱》之续。

所论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实自抒其心得之语。是南宋书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

姜夔对于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就是留给后人一部有“旁谱”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包括他自己的自度曲、古曲及词乐曲调。

其代表曲有《扬州慢》、《杏花天影》、《疏影》、《暗香》、《白石道人歌曲》、他还写下《续书谱》和琴曲《古怨》。

姜夔少年孤贫,才华横溢,他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但他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穷困潦倒,主要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