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他是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的贤士,他是尊重礼法还是不尊重礼法呢?他是“孝”还是“不孝”呢----阮籍。
他不尊重世俗礼法,并不能代表他不孝。他在与人下棋时,听闻母亲去世的消息,旁人劝他赶快回家,阮籍却硬要下完这一盘棋,一赌输赢。等到下葬的时候,他喝了数不胜数的酒,放声大哭,喝到“吐血数升”。当时他的父母都已去世了,那时的人认为父母去世的时候,喝酒和吃肉都是不孝的表现。喝酒吃肉就是不孝吗?只是暴饮暴食可以暂时缓解悲痛,当时的礼法早已变得格式化,拿一个行为来决定孝与不孝。裴楷去吊唁时,阮籍没有哭,披着头发坐在床上,裴楷到了之后,铺了座席在地上,按照礼数哭泣哀悼,吊唁完毕就走了。有人问:主人哭,客人才行礼,阮籍没有哭,她为什么要哭呢?裴楷的回答是:阮籍是超越世俗之人,不需要遵守礼制,而我们是世俗中人,才需要遵守礼制。从中可以看出阮籍的地位,但阮籍不哭,并不是代表他不孝。
他有没有因母亲去世而悲痛呢?阮籍在安葬母亲后不久,应邀参加了司马昭主持的一个宴会,宴会间自然免不了又要喝酒吃肉,当场一位叫何曾的官员站起来对司马昭说:“您一直提倡以孝治国,但今天处于重丧期内的阮籍却坐在这里喝酒吃肉,大违孝道,理应严惩!”司马昭看了义愤填膺的何曾一眼,说:“你没看到阮籍因过度悲伤而身体虚弱吗?身体虚弱吃点喝点没什么不对的,你不能与他共忧,还说些什么!”阮籍因为母丧而过度悲伤导致精神委顿,这难道还不孝吗?
所以阮籍到底是守礼的还是不守礼的?我觉得阮籍是守礼的也是不守礼的。因为阮籍是不守在那个时代已经变得死板的礼,他守的是最原始的儒家礼法。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守这种礼法,但阮籍就是这么的自由,这么真实,所以阮籍不守那个时代已经变得格式化的礼法,他守的是自己心中散发出来的礼法。
阮籍没有被礼法拘束,他是超越世俗之人,他不像有些人遵守礼法而活得虚伪,他冲破“孝”的礼法来行孝,他活得自由且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