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的最后一部分:训练深度思考的方法。
之所以把这一部分提前分享,是为了在前面了解了基本框架之后就可以开始行动起来,训练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在不断的思考行动中再根据后续内容细化优化。
—————————-
前文说过,深度思考是指思考事物的模型及动力机制。这种思考方式在面对纷繁的表象与外界信息时,心志坚定,不为其所惑,用自己的头脑抽象化地思考事物,不依赖于外界信息。反过来看,要锻炼这种思维能力,不能通过收集信息或吸取知识来实现,更重要的是增加思考的切入点以及有用的类比。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少许的时间及思考的意愿,都可以进行深度思考的训练。
【提高深度思考能力的6个日常训练方法】
练习1. 从报纸杂志的报道标题开始联想
只看标题、不看报道,推测其内容
这是每天早上花5分钟就能完成的简单训练法。在看报纸杂志时,尝试从标题推测其内容结构。
假如有一则报道的标题是《A公司利润创新高》,就尝试在阅读之前先自己推测一下内容。这其实就是捕捉模型及动力机制的大致轮廓,然后以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首先,要从5个要素及层次结构的角度寻找模型:思考“为什么利润创新高”“输入到输出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所处竞争环境如何,合作伙伴是谁”,从而推导出一个自己感觉合理的利润创新高的模型。
然后,思考动力机制,想想“这个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吗”“10年、20年后会怎样呢”“以现在为节点,利润还能再创新高吗”,尽可能向故事的终点延伸思维。
根据自己的想象,为A公司10年后的报道起个标题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最后阅读报道内容,并与自己所推想的故事做比较。重要的不是看有多少情节与自己的思考相符,而是要留意报道中的视角。如果报道中有自己没想到的内容,就反省一下推导过程中遗漏了什么,并留心学习这一视角。
如果自己的思想比实际报道更广泛且深入本质,就说明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掌握了不依赖于外界信息的思维方式,只要拿出自信就可以了。
练习2. 增加“思考的雏形”
锻炼类比能力。
类比能力的发挥是建立在模型之上的。所谓类比,是指运用过去积累的经验及想法,尝试解决眼下面临的问题。好的类比可以将思路延展到正确的地方,大大促进对问题的理解。
因此努力增加可以类比的思考雏形是十分有效的办法。头脑中储存的雏形越多,便能从更多的角度思考模型,也就有更高的可能性接近事物的本质。
以下列举四种类比模型:
练习3. 思维可视化
“建立模型”中提及了思考的“可视化”,与深度思考能力的提升有极大关系。
即使自己有很强的意愿去认真思考钻研,一旦落在纸面上,不合逻辑、缺漏错误之处往往难以避免。
特别是在模型及动力机制中,经常存在难以通过语言表达来理解的东西,这些往往是概念性、图表性的东西。所以模型及动力机制最好落实到纸面上,使之可视化。
最初的模型不完整也没关系。通过揣摩不完整的模型,一点点确认自己漏失的地方,再一步步深化模型。这和高尔夫球的教学颇为相似,用摄像机拍下自己的挥杆动作,然后观看录像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批判性地看待所建模型
最重要的是秉持批判性的态度看待自己构建的模型及动力机制。为理清思路而进行的可视化与为批判性地审视思路、深化思考而进行的可视化有云泥之别。
思维的可视化,推荐使用白板作为有效的工具。它可以简单便捷地记录并积累想法,反复进行试验。选一间会议室,静静站在白板前思考,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反复进行可视化表达,反复地书写,对于提升思维的连续性及精确度非常有效,对激发右脑潜能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练习4. 用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碰撞
深度思考的能力需要在商务场景、日常生活中进行大量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把自己的观点表述给朋友、恋人、家人、公司同事等身边的人,听听他们对此的意见。如果是时事性的话题,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关注,也会有自己不同的观点。
针对同一个话题,不论是事件构造还是问题解决的方向,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都会发生碰撞。
练习5. 磨炼历史观
培养历史观对强化深度思考确实大有裨益。
要想培养思考本源动力的思维方式,提高把思考延展到可能受影响的方方面面的能力,需要有一颗经过历史观磨炼的心灵。历史在本源动力的作用下默默运转,产生了各种波澜壮阔的事件,世上再没有比之更震撼人心的事物存在了。
如前文专栏所述,国家的势力平衡在人口、资源、技术等本源动力的作用下剧烈地变动,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不同的思维切入点。
比如领土面积(空间)与国家寿命(时间)的关联性就是一个有趣的切入点。过去的罗马帝国、大英帝国都没能成功摆脱分裂、衰退的命运。在与人口和资源截然不同的层次中,在各种各样的要素的相互作用下,历史波澜起伏,大帝国出现了衰退。这样的思索本身就令人兴味盎然。
纵观历史,能引起一国的国境线变动的,最终只有战争或领土让渡(例如美国从俄国购买了阿拉斯加)这样巨大的历史性“相变”。因此短期内具有现实意义的解决方式不是从国境的层面解决,而应该从经济开发的层面谋求发展。
练习6. 解决无解的问题
最后的训练是尝试解决无解的问题。越是难解的问题,越是最好的老师。换言之,就是要思考“本质上很难”、不能轻松得出答案的问题;使不同人的想法大相径庭的问题;仅通过逻辑性、一般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挑战这样的“难题”有助于大大提高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这样的难题不可能轻松地通过逻辑树或者既有框架找出答案。
想象一下“2050年的日本是什么样子”。或者思考一下“正义”、“文明”、“民主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等。这些都是上面所说的难题。
最近的热点话题中,难题也是层出不穷,“国家的财政危机”、“核电站问题”、“税收与社会福利改革”,等等。针对这些难题多多进行思索,尝试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确定自己的立场是赞成还是反对,建立思考的逻辑性。
向经典学习
凭一己之力进行思考的同时,阅读有关这些难题的“经典”书籍同样意义重大。成为经典的“知”是真正的“知”,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技巧,也不仅是只适用于过去那个年代的知识。学习经典中真正的“知”,必然会充实自己的头脑,使其变为自己的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