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践行 , 第十七周 2018.11.20
河南怡轩爸M6G6
让成长有迹可寻(十二)
有位哥哥特别着急他弟弟的学习。为此,他特意来到我身边跟我聊聊如何才能帮助他弟弟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对他作为弟弟监护人这一重身份人的心情,我深表理解和同情。寄宿性质的学校,哪位家长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学有所得,快速成长。然而,和这位哥哥两次长时间(超过一小时哦)的谈话后,我越来越感觉到:学习,并无捷径可走。
是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再一次引用这副对联时,我觉得更多唤醒的是儿时老师教导时的记忆。作为学生成长中的监护人,家长可以提供他吃,提供他穿,提供他用,提供许多许多物质方面的方便,唯独不可以替代他们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重新学得知识、获得基本的能力。为此,家长们看起来很焦虑,很烦躁,亦很无奈的样子。他们求助老师,求助可以帮他们孩子度过眼前难关的补习班,甚至是教育机构――却最终也忽略了自身以及自己家庭一方面的因素。
任凭老师有高明的学法教法,也会有分身乏术的时刻。孔子弟子三千,能有修为的也只有72贤士。更何况,他是圣人先贤呢?我们无法从内在达成他的境界。因此,只靠老师表面推动并无甚明显效果。我曾经把一些学生比成皮球,必须借助外力才可以踢动。谁料,身边的同事,马上来了个更“狠”的比喻,说皮球太容易踢动,我看更像石滚,推还推不动呢……
事后,回忆这一细节时,不免为自己唐突的比方嗟叹!其实,不是孩子们不够灵光,只是激起他学习内在动力的那根弦没有被牵引开来。我想起陶然·同悦老师,想起她的育儿达人微课,以及微课上全新的思维……
原来,学习的路子不是你的方法有多高明,也不是你的理念有多新颖,而是你能否立足于道的高度,着眼于一个人一生的走向,然后踏踏实实去做就好了。
《名贤集》开篇一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的,但凡与学习修身养性有关的事情,我们仅仅要踏踏实实去做就好。“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当量变引起质变时,我们自然而然提升了境界和格局。那时,我和我们又有何患呢?
我自清醒,我还可以这样解读“学习”。只是在这以前:所有的付出皆须归于无形,归于最初始的宁静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