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之难,不在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难度,不在于获取公司基本面的信息有难度,不在于持之以恒的去学习有难度,而在于突破自己的思想束缚有难度。
想建仓的人,觉得公司当前的价格便宜了;想减仓的人,觉得公司当前的价格太贵了。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一直在研判公司是否具有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有两种,一种是正的安全边际,一种是负的安全边际。
正的安全边际:
是指价格向下远远偏离企业的内在价值,我们常说企业低估了,便宜了,有机会了。
负的安全边际:是指价格向上远远偏离企业的内在价值,我们常说企业高估了,太贵了,没有性价比了。
理念上是很容易理解企业的便宜或者太贵,但是在实操中,却并不如理念上理解的那么容易区分,容易分辨。
便宜的低估值:
一般都是5倍-10倍市盈率,盈利收益率是10%-20%之间。
但真当你买进10倍市盈率的优秀企业时,即使表面看起来估值很低,很便宜,公司也很优秀,可就是价格一直在往下跌,不断的压估值到7倍市盈率,甚至可以到达5倍市盈率,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太贵的高估值:
一般都是30倍到60倍市盈率,盈利收益率基本全都小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按道理来说,本着对标无风险收益率,按着风险收益比来综合评判,这时卖出表面上看起来很贵,估值很高的企业,应该是明智的选择。
可是就是无论你在哪个你认为的贵的高估值卖出,价格都是一直往上涨,或者会有间歇的调整,但调整后依然会创新高,不断新高。市盈率也可以从30倍,到60倍,又从60倍到120倍,好像没有尽头。
投资总是反人性的,你认为的便宜未必是真正的便宜,而你认为的太贵也未必是真正的很贵。
无论是正的安全边际还是负的安全边际,都是价格相对于企业内在价值偏离距离。
价格是显性的,我们可以在盘面清晰获得;但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却是隐性的,是需要我们自己评估的。
那么,何为企业的内在价值?
企业的内在价值等于企业存续期内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
这个正确无误的标准定义有三个要素:1、企业的存续期是多久;2、每个时期的自由现金流是多少;3、自由现金流的增速是多大。
这三个要素简化为两个点:一是企业当下的商业价值有多大,二是企业未来的生存的行业空间有多大,企业又可以占有这个空间的多少份额。
这样的角度,就不必过于纠结,当前的静态市盈率估值到底是多少数字。
因为我们只需要确认当下15%的市占率,市值5000亿的公司,用多久可以占据30%的市场份额,对应的市值就会放大到10000亿。
一句话总结就是:
安全边际是指优秀的企业可以用多久、以多快的速度占领空白市场的份额。
全文完。
(文章都是实战总结,篇篇都是用心之作,喜欢点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