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札|雍容华贵英雄体/仿英雄体

英雄双韵体(Heroic couplet),即抑扬五音步,双行押韵。

著名常见例,乔叟的两句:

She was a worthy woman Al hir life

Housebondes at church Dore she hadde five

Life和five押韵。

抑扬五音步。

英诗的音步,说白了就是轻重音构成节奏组。

中文诗跟他们体系不同,但也是有节奏的。举个我们都懂的例子: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是正常的三顿。

如果读成“劝/君更/尽一/杯酒”,估计能把人听疯吧?

中文诗歌,四言往往两顿——东临碣石=东临/碣石,杨柳依依=杨柳/依依。

五言往往二三结构——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不会是白日依/山尽;大漠孤烟直=大漠/孤烟直,不会是大漠孤/烟直。

七言往往二二三结构——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时/明月/汉时关,不会是秦时明/月汉/时关。

节奏很重要。

说回王小波热爱的那段,见于《青铜时代》序言《我的师承》。

查良铮先生译的《青铜骑士》:

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大城,

我爱你严肃整齐的面容,

涅瓦河的水流多么庄严,

大理石铺在它的两岸……

这是雍容华贵的英雄体诗,是最好的文字。相比之下,另一位先生译的《青铜骑士》就不够好:

我爱你彼得的营造

我爱你庄严的外貌……

我们来说说这段的好坏。

王小波引的这段诗原文:尤其是前两句,是很明晰的四音步。

Люблю тебя, Петра творенье,

Люблю твой строгий, стройный вид,

Невы державное теченье,

Береговой ее гранит,

王小波自己喜欢的查良铮翻译,尽量双行押韵了,基本是四音步,尽量与原诗合。

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城。

我爱你/严肃/整齐的/面容。

涅瓦河的/水流/多么/庄严,

大理石/铺在/它的/两岸。

所以读起来很大气宏伟,所谓雍容华贵。

题外话,杜威翻译的英语版,隔行押韵,四音步,所以也不失雍容:

O how I love you, Peter’s daughter!

Your aspect, graceful yet austere;

Nevá’s augustly flowing water

And granite banks: these I hold dear;

那对比看王小波不那么喜欢的:

我爱你彼得的营造

我爱你庄严的外貌

也是双行押韵,但三音步,显得有点匆迫,所以被王小波认为不够好。

王小波判断好坏的,是节奏和韵律。

王小波在《我的师承》后面提到:

但是最好的,还是诗人们的译笔;是他们发现了现代汉语的韵律。没有这种韵律,就不会有文学。

正如法国新小说的前驱们指出的那样,小说正向诗的方向改变着自己。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应该像音乐。有位意大利朋友告诉我说,卡尔维诺的小说读起来极为悦耳,像一串清脆的珠子洒落于地。我既不懂法文,也不懂意大利文,但我能够听到小说的韵律。这要归功于诗人留下的遗产。

王小波自己后来写小说,的确是用这种韵律的。

以前举过的例子:《黄金时代》的结尾:

陈清扬说,承认了这个,就等于承认了一切罪孽。在人保组里,人家把各种交待材料拿给她看,就是想让她明白,谁也不这么写交待。但是她偏要这么写。她说,她之所以要把这事最后写出来,是因为它比她干过的一切事都坏。以前她承认过分开双腿,现在又加上,她做这些事是因为她喜欢。做过这事和喜欢这事大不一样。

这段读来,字句极质朴,也没有刻意抒情,但流畅得很?

容我分一下行:

陈清扬说,承认了这个,就等于承认了一切罪孽。

在人保组里,人家把各种交待材料拿给她看,

就是想让她明白,

谁也不这么写交待。

但是她偏要这么写。

她说,她之所以要把这事最后写出来,

是因为它比她干过的一切事都坏。

以前她承认过分开双腿,现在又加上,

她做这些事是因为她喜欢。

做过这事和喜欢这事大不一样。

孽、写。

看、欢。

白、待、来、坏。

上、样。

十二行,四个韵脚。

每一个完整句子,两行长短相仿。写诗一样在写小说。

所以没太多花哨的字眼,但读起来非常舒服。

王小波所谓的韵律和节奏,就是如此。






戏仿”(parody),又常常译作“讽拟”、“戏拟”、“滑稽模仿”.指一种对前人作品的带有戏谑意图的滑稽化的模仿和改写的文学创作方式早在西方的古希腊时期,戏仿创作的就非常繁荣.尤其在古希腊民主时期,达到了西方戏仿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繁荣的经济、民主开明的政治、开放多元的文化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的兴盛.都为戏仿创作的繁盛提供了极好的外部环境。当时从事戏仿创作的作家很多.既包括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提到的著名的第一位戏仿作家赫格蒙.也包括一些不太知名的作家,当然还包括在文学史上湮没无闻的许多没有书面记载的戏仿作家。如此多戏仿作家的出现带来了古希腊戏仿艺术创作的繁荣局面,一时间古希腊文化中充满了戏仿的形式古希腊时期的戏仿创作主要包括两种形式或体裁:第一种是模仿史诗体,第二种是萨提儿戏剧在古希腊民主时期形成了一种对史诗体裁进行滑稽模仿的创作传统和风气。大量的史诗都曾经被戏仿。尤其是荷马的英雄史诗.更是古希腊戏仿作家取之不尽的文学宝藏。这一创作传统发展到后来.逐渐在古希腊文学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文学体裁——模仿史诗体古希腊批评家把这种体裁的作品称之为“parodia”,就是现代文学术语“parody”一词的最初源头。这种诗体是“一种以史诗的韵律.使用史诗的词汇来处理某种轻松的、具有讽刺性的或模仿英雄诗的主题的中等长度的叙事诗”。

这种体裁的作家常常用严肃高尚的文体和史诗的韵律和语言来描述一些琐碎的、低俗的事件。他“用词谨严、风格高雅.多用优美的修辞手法和高尚的形象。若他用散文笔法.则句式冗长浮华,而用诗歌笔法时,用韵须庄重”。就像使小丑穿上的华丽光鲜外衣、把乞丐置于金碧辉煌的宫殿,他把宏伟堂皇的形式和低级、浅薄、庸俗不堪甚至令人生厌的主题或题材极不协调地并置在一起.然后将二者强行钮合在一部作品里,以造成一种讽刺性的、荒诞的喜剧效果古希腊的模仿史诗体作品通常具有讽刺性,常常是批评、讽刺史诗这种当时流行的体裁的写作成规。这种批评和讽刺既针对史诗主题方面的成规,也针对其形式方面的惯例.但在当时却不是对史诗作家(如荷马)及其作品的恶意嘲笑和攻击.而是以玩笑、戏谑和善意嘲弄的方式表达了对前辈作家的敬意和尊重。古希腊当时出现了大量此类作品.但由于时间过于久远.绝大部分都没有流传下来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古希腊时期的完整的模仿史诗体作品,就只有《蛙鼠之战》这一部了。这部作品描写了青蛙和老鼠家族之间的开始结怨、发动战争和最终和解的故事。有一定希腊文学素养的读者如果读过这部作品.可能立刻就会发现这个动物家族之间的战争故事是对希腊战争和英雄史诗的嘲弄性的模仿。它讲述了丑陋的老鼠和青蛙之间的撕打、流血和丧命的荒唐的小故事.却采用了英雄史诗的宏伟和壮丽的形式和情节一一这些小动物都被冠以古代英雄的名字、穿着希腊英雄们才拥有的华丽盔甲、说着高雅优美的贵族语言,它们之间的打斗、撕咬被荷马似的笔法描写得像特洛伊战争一样宏大.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关注着战争并最终介入了战事——其讽刺、嘲弄英雄史诗的意图十分明显,不仅嘲弄、暴露了英雄史诗主题的老套、情节的离奇、形式的做作和语言的矫饰等方面的弱点,而且间接表达了对这类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战争的礼赞和欣赏态度的反对。这种模仿史诗体在古希腊文学中定型以后.在后来的西方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个悠久的创作传统。

历代都不乏写作这类诗歌体裁的高手,创作出许多像《蛙鼠之战》一样精彩的佳作。古希腊戏仿创作的第二种形式是萨提儿戏剧。它在古希腊属于一种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悲喜剧体裁。根据《剑桥古典文学史》,萨提儿戏剧大致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总是不变地使用一支萨提儿合唱队;使用希腊史诗和神话的情节.通过对它们的歪曲模仿来造成幽默的效果;不讽刺同时代的人和事,无论是公开的还是隐蔽的:和悲剧使用同样的语言、格律和演员.同时根据自己特殊的体裁要求做一些改动;相对较少地使用情境、主题和人物塑造的陈旧俗套:具有典型地活泼的色调,偶而有一些闹剧成分和辱骂的语言:在长度上比较短:偶而戏仿前面的悲剧的要素。从以上所列的这些特征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戏剧既不同于当时的喜剧(因为它没有对同时代的现实政治和社会风俗的讽刺),也不同于当时的悲剧(因为它虽然同样具有悲剧的一些形式特征,但其总体上所达到的却是一种滑稽幽默的喜剧性效果).而是一种“游戏的悲剧”,是“悲剧和喜剧二者之间的中途.滑稽的与英雄的分子的奇异的混杂”,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戏仿元素它作为戏剧四部曲整体的第四部,与前面的悲剧三部曲的内容和风格截然不同.不是对前者的补充和发展。而是“至少与它之前的严肃内容形成一种部分地戏仿的关系”。巴赫金也指出.“这种接续悲剧三部曲的戏剧,在多数情况下是写与此前三部曲相同的情节性的神话题材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讽拟滑稽化的centre-partie(拉丁语:仿效),不同于对相应世界的悲剧处理:这是因为这种剧表现的是同一个神话.只是采取了另一个角度”。而且,萨提儿戏剧的戏仿又与模仿史诗体的戏仿不同,它不是像前者那样用高尚优美的文体和语言对低级、庸俗的题材进行升格式的戏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以一种简化的喜剧方式来上演英雄传奇以及更普遍的神话传说。即以一种歪曲模仿、滑稽改写的方式,对之前悲剧或者史诗或神话里的崇高的主题、严肃的事件以及高贵的英雄进行降格式的处理.来达到一种滑稽可笑的效果。它常常把著名的神话或英雄人物置于一种充满喜剧可能性的荒诞情境当中.让英雄遭遇各种尴尬和挫折:或者在剧中先营造一个暂时的悲居U的空间氛围.唤起观众的悲剧情感.然后再用萨提儿歌队的伴唱来使人们认识到自己是处于一个喜剧的而不是古代英雄的世界.从而颠覆、破坏观众的心理期待。引起人们的笑声所以.萨提儿戏剧的喜剧性效果并不像喜剧那样主要来自于它的情节本身(其情节都是借自于悲剧、史诗和神话.因而本身是严肃的).而是来自于情节和萨提儿歌队所渲染的氛围之间的冲突和不协调古希腊时期许多悲剧作家都同时既创作悲剧又创作这种萨提儿戏剧,像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都创作过这种戏剧现在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完整的萨提儿戏剧剧本就是欧里庇得斯写的《独目巨人》(cyclops)。它的情节取自荷马史诗《奥德赛》第九卷里奥德修斯与独目巨人的故事,但是却对原来的故事做了滑稽式的处理.主要情节虽然没有多大改变,但是却增加了许多滑稽可笑的场面和情境.例如羊人与任性的公羊发生麻烦、奥德修斯用酒灌醉巨人、瞎眼巨人在洞穴里徒然磕碰他的头颅而抓不着奥德修斯等,都是引人发笑的场面。萨提儿戏剧虽然只存在于古希腊时期.却对后代的即兴剧、民间歌舞剧、讽刺喜剧,滑稽模拟剧以及幕间剧等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些剧种之中,都有大量的戏仿因素的存在。

虽然戏仿作为古希腊各种文学体裁中一个相对边缘的形式,并没有受到当时的理论家、批评家的太多关注,也没有获得像史诗和悲剧那么显赫的文学地位.但是这些都掩盖不了戏仿创作在古希腊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其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在整个古希腊历史时期,戏仿创作实际上始终伴随在那些高雅、严肃的文学体裁(像史诗、悲剧)创作的左右.对它们施以欢快的、善意的戏谑和嘲弄,使它们“变成了可笑_的语言形象.显露出自己的局限性和不完全性,不过却丝毫也不贬值”。

在这种面上戏谑的、反讽的、插科打诨式的嬉笑怒骂的之下那些崇高、严肃的、直接的体裁和语言进行“脱冕”和)解神秘化,对这种片面的、独白的、僵化的语言的进行对话、批判和纠正.“它破坏了神话对语言的独有的权柄;它使人的意识摆脱了直接话语的束缚;它打破了人的意识仅仅囿于自己的话语、自己的语言中这种闭塞局面”。总之,戏仿的存在,使得古希腊的文学世界始终维持着对话的、双调的、杂语的话语状态,阻止了某一种话语或体裁独霸天下的局面出现,对于维持古希腊时期的语言和文学f甚至包括文化)的生态平衡和全面健康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二十一世纪旧体诗词风骚榜[https://www.jianshu.com/c/da968ae2d498] 上榜絮语...
    张成昱阅读 473评论 0 10
  • 春天是个会让人想起诗人海子的季节。 他带给诗歌那么多,走得时候却一无所求,对于喜欢诗歌的我们来说是个永远的遗憾。 ...
    九里歌行阅读 97评论 0 1
  • 读《白鹿原》有感 这本书是老师让我选的,说因为最贵,上网课无聊也就随手拿起来看了,我以为我不会太感兴趣这样现实主义...
    tinni阅读 95评论 0 0
  • 狂欢式(意指一切狂欢节式的庆贺、仪礼、形式的总和)的问题。它的实质,它那追溯到人类原始制度和原始思维的深刻根...
    三许愿望阅读 6,858评论 0 3
  • 一、启蒙运动及其思想武器启蒙运动的概念(Enlightenment) 文艺复兴运动之后,18世纪又产生了一场全欧性...
    木捡阅读 2,192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