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坐落在苏北,放在整个地图上,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在我的私人地图里,它是一个被系统自动打标的地方,有一种抹不去的记忆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它都能详说一二。村子里的故事有很多,能记住和在乎的不多,路算一个。
1
村子里早先是没有路的,家家除了田和屋就没有别的了。但是考虑到要出去走走,
就十分心疼地把自家的田地踩出一条小道,并且为了节约土地,小道走得很直。但这样的小道也只能满足自我约束的需求。人心和随意的需要,让更多弯曲便利的小道诞生在黑夜和没有彼此的目光之下。所幸,这样的小道,都是在乡亲们的接受范围内,开拓者们大多知道彼此的底线,倒也不会伤了邻里间的和气。
村子里多了乡间小道,彼此间的来往变得频繁了,交流多了,难免会有磕碰,偶尔两家闹矛盾,除了不说话,最大的过招就是不走靠近对方家门口的路,宁愿绕上几条道。这样的交战通常会被时间化解,半个月过后,隔阂没了,见面有笑颜有停不下来的家常。
小路走着走着,终归会变大,免不了会有侵占到农田的趋势,对于农田的主人而言这暗示了一种被吞噬的可能,他们能想到办法来阻挡,于是在小道的两旁种上了庄稼,能警示别人不要越界的同时偶有收成,倒也怡然自喜。一年四季没有庄稼接班的日子,会有野草驻扎,小路按部就班得被越走越老。
2
小路自它出生就是与田地融为一体,血脉共患难,下雨了田地无法耕作,小路也无法行走。倘若要出行,人们就像在沼泽里体验一番,每走一步都像是在探险,不过没有生命的担忧,顶多是多洗几件衣服。这对于孩童是件乐事,对于去田地里劳作的村民着实难受煎熬。
蹲坐在门槛上,看着不远的小路,抽着烟,咒骂着老天爷,然后到村里的王主任,再喝几口浓茶,雨越下越大没有停的迹象,打牌没人,看电视没好剧,所幸睡觉去了。这是大人的状态,小孩们可闲不住,撑着伞或穿着雨衣,在小路上用泥土建坝储水,遇到癞蛤蟆想方设法把它给困住,不把衣裳弄湿难受了绝不回家。
雨过天晴,小路又是往日的模样,行人走过,推车碾压,牛羊啃着草落下粪便,狗留下尿迹。往自然一点想是一幅生态的画卷,往另一处想简直糟糕透了。
人的心情能躲得一阵,但无法能忍过一个又一个下雨天,有人试着用煤球渣渣或枯萎的庄稼来填补,雨小倒也能对付,雨大时又酝酿出另一种不堪的状态,连小孩都开始嫌弃那个模样的路了,看不到土和水完全没有乐趣,就彼此另寻其他游戏了。
终有一天,村子里有人在自家门前铺上了一条小水泥路,长度足够与其他小道沟通。这条水泥路的意义非凡,自动工的那天,由围观称赞到羡慕不已,渐渐地成为村子里绝大多数人的奋斗目标。于是,在一年内,很多人通过努力,让一条又一条水泥路出现在自家门前,有如星星之火,但没有燎原,很多小路终究还是那样野蛮生长着。
3
当第一条水泥路出现在村子里的时候,那是一场震撼,但当村子里一半以上的人家门前有了水泥路后,这样的路倒也变得寻常。这种沉默直到一条村子里最长的水泥路出现才被打破。
因为农业发展运输的需求,村子里需要一条能和外界打通的路,而且不能小也不能短,受到政策的眷顾,它成了村子里最长的水泥路。自此以后,已不再只是邻里之间行走于此。
秋收时,人们不必费劲力气拉着拖车,不必担心要经历走在泥泞路的那份艰难。多年在外务工返乡的年轻人,看到那条水泥路时有了激动和期待,在中巴车上远远地能看到水泥路上站着的人影,是老父亲或老母亲在焦急地等待着自己。那条路成了游子们心中的一个坐标,逢年过节时想托人给家中带点东西,会告诉对方在哪里哪里有人等着。
小路多了,便捷了,村子里的白天和夜晚开始热闹起来。那座原本就闻名的庙宇,这下香火更旺了,遇上香会,汽车进来了,卖气球的来了,卖雪糕的也来了,村子里路根本不够用。很多来自外乡的男女老少,通过那条路,他们抵达庙宇,在那里安放了自己的虔诚,找回了丢失的信仰和对生命或生活的期待。这盛况几个月会有一次,村民们也渐渐习惯了。毕竟对于和神明交流的事,大家都是抱有敬畏之心的,况且能有这样的盛况对于作为村子的民众也是很自喜的。
4
几个月前,村民们从田道间传出一个消息:一条省道要横跨村子了。据说是条能六辆大卡车并驾前驱的路,很长很宽,比镇上的那条柏油马路还要大2倍,这消息在村子里的传播速度和周期,在此之前从未有过。
大家很明白,省道要经过农田,会得到不少的赔偿。虽说这几年农作物收成不错,但近年来大伙儿都时兴出门打工,农田都留给老人种了。大家都希望那条路能经过自家的田地,这想法和过去的小道路过有点反差,但理念却是一样。
最终版图敲定了,被占用田里的人喜滋滋,没被占用的虽说失望了,但第二天继续下地干活。除了收到了赔偿金,好似这条传说中的省道对他们并没有实际上的影响,人们继续生活,在水泥路和小道之间穿梭,农作,休息,闲聊。
直到一年之后,那条从村子农田贯穿的省道通路之后,人们才切实地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并且和他们的生活形影不离,无法割舍,它完全不像乡间小道那样柔软,可以任由自己踩踏。
路和传说中的一样大,有六辆卡车那么宽,不过不能并排,因为在路的中间用绿化道隔开了,倒是别有一番风味,村民的牛羊总是会来光顾。大概还是习惯了从前的路线,隔一阵子会在路的中央看到猫或狗的尸体。马路的两端倒是也种上了一排排绿化树,为了固定这些树,工人们会用铁丝、竹子把它们绑起来,会有一些村民将那些铁丝收集起来,然后刚站稳的树又趴下了。
5
人们以为的无关紧要,在几场发生在省道的车祸后有了改观。
源于对生命的珍惜,让他们改变了与路相处的方式。年轻人会不厌其烦地教父亲学会看红绿灯,告知他等汽车过了再穿过马路。会有人把一地密密麻麻的碎玻璃扫干净,摆正那个被风刮歪的补胎广告牌,马路两旁摆摊的人也越来越少。
不管是行走在串门唠嗑的小道上,是通往庙宇祭拜的水泥路上,还是等待着中巴车路过的省道上,在这个村子里的每一条路上,和人一般,有无知,有毛病,也有让人释怀不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