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写过很多文字,在电脑上,在草稿上,在课堂的笔记本上。
可是,那些文字我写下后都未曾珍视便弃之而去了。我一直认为那是稚嫩的不登大雅之堂的随手涂写,肆意的情感发泄是无法得到文学界的认可的。有很长时间,我都羞耻于自己阅读安妮宝贝,而逼迫自己去欣赏《红高粱》《活着》《平凡世界》。我希望可以像老师说的那样,“好的文学作品要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影子,要有深刻的思想与内涵,而不只是拘泥于自己的小情小爱”。于是我舍弃了那个青春年纪该有的样子,在文字中尽力模仿着老道深刻的笔触。我以为那是成长,其实我只是在否认自己,否认自己内心真正想写的东西,否认我曾经那个稚嫩的冲动的年纪。写出的那些是我的作品吗?不是的,那只是我对于文学界的取悦。
可惜,时至今日我才了解到曾经那些文字的美好。而我已经过了那样情感喷发的年纪,无法再因为秋日落花的憔悴而流泪。这种成长也使得我的文字变得客观而冰冷。待我又想写出曾经那般的诗句时,已经无能为力了。内心的沧桑与饱经世事已经将心磨练的粗糙生硬,难以因为情事而脆弱与心动。
我很后悔当初自己没有将那些文字记录与保存下来,仅有的几行文字也不过是当时写在微博上的闲言碎语。不过足够了,足够我去回忆起当时的岁月与少年。
所以我将它们放在这里,希望这次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