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中医馆和中医大夫患者很少,当然原因众所周知,大家的反应也不一。有人焦虑浮躁迷茫,心生各种抱怨;有人随意,每天玩着手机,刷着抖音短视频,消遣度日;有人到处义诊做推广,小区广告之类(这种方式可赞,但一定要坚持,二要做好细节优化,不然基本收效甚微);有人刚好利用大把时间读书学习,充实自己(有人也反馈,每天这么大的费用,没有患者,确实无心读书)等。另外一少部分传承顺延下来得夫妻店,这一小部分门诊可观,患者络绎不绝,通过沟通,总结了几点:
一、长期思维
“当初医馆刚开时,其实患者也很少,都是慢慢沉淀下来的,开了三五年以后,才开始有气色,医馆要养,患者也要养,很多医馆,很多大夫,刚开业或者从业不久,就着急着盈利,其实这种过于急,过于浮躁的心态是不可取的,也是从事医疗行业,医馆经营的大忌,任何新的事物,新的医馆,新的大夫,生长下来,被患者认可,大众认可,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这就需要时间,也是我们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一个重要过程,医药行业更是如此……”这是一家传承了两代人,当地中医做的不错的大夫给我讲的,总结下来就是要有长期思维,把医馆当事业来做,当文化传承来做,要有情怀使命感,有长远的目标规划,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认识定位自己,心要静,不能急,我认为这才是最根本的,“战术上的勤奋,也难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没有长远规划,没有深度自我认知思考,病急乱投医,单纯学习什么引流,宣传营销,赋能等技能方法,劳民伤财,也很难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我要成为怎样的?我的优势短板是什么?如何改变,需要学习什么?最根本的才是最持久的,这样才不会走偏。
二、患者思维
有个不争的事实,这几年认可中医,看中医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群体逐步从老年化转变为年轻化,随着中医市场扩大化,中医机构手续审批简单化,街边便民药店、中医诊所、中医馆快速增加,加上互联网的影响,患者竞争,患者分流也日益严重,使得大众医馆,流量稀缺,也使得大家普遍认识到流量的重要性,引流转化留存的迫切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之前的惯性思维,树立患者思维。真正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倾听患者的心声,和患者打成一片,明确患者的的需求,更好的满足服务好他们。患者思维不是把你认为最好的一厢情愿给患者,而是根据患者的需求,满足他们个性化的诉求,既患者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并能超出患者预期。和患者越近,才越有希望。下来就是拓展思路,在清晰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我们的患者定位都是哪些群体?他们在哪里?如何接近他们?线上还是线下,线下如何接近?线上微信、抖音、快手等如何接近他们,做好宣传推广,案例推广贴合患者的实际,尽量大白话,故事化,精简化,便于患者熟悉认知认可我们。下来我们的患者需要什么?疗效、心理倾诉、信心等,下来我们针对诉求,提供怎样的就诊方案,怎样的诊疗组合,让患者满意,并能超出患者预期,如何优化就诊流程和体验感,后期的回访疗效跟踪等,增加患者黏性等等,一个清晰的图谱就出现了,然后再借鉴学习各类技巧性的方案,就更有针对性和穿透性。
患者思维的基础就是从患者出发,围绕引流,转化,成交,留存,在整个过程链上打磨,打造口碑,提升患者黏性。
三、医生思维
相对短缺的中医大夫资源,使得医馆之间大夫的竞争如火如荼,但是在患者不足,流量稀缺的现状下,医馆更是迫切的追求自带流量的中医大夫,而很多流量不足的中医大夫,也在不断寻找自带流量的医馆平台,这就给医馆医师团队的巩固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医生思维,从医生的角度出发,从自身医馆实际出发,我们需要怎样的中医大夫,如何定位他们(例如一般医馆医师梯队的布局,第一梯队:大夫名气大,一般坐个堂,提升一下医馆名气,很少来坐诊;第二梯队:大夫名气一般,但有一定实力,应对平时接诊;第三梯队:水平一般,但特别能吆喝,适合做外围的义诊拓展活动,很容易吸引患者,吸引来以后,让第二梯队来服务。
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待遇,发展,事业,个人其他诉求,我们如何满足他们,并能超出预期,一直以来个人在对接医师资源也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所谓的合作,更多时候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医馆很一般,但想请很厉害的大夫来坐诊,或者医术水平很一般,想去自带流量很好的医馆平台,除非有一些比较靠谱的人情关系。
所以打铁还得自身硬,想请凤凰来,就得先打造一个凤凰巢,这就是医生思维,还有一点:学会烧冷灶,对于那些有潜力的大夫,还是得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让他们去沉淀过渡,而且很多医馆老板和大夫之间的矛盾也常常始于此,我们没有从医生思维出发,考虑问题,很多时候,受传统中医文化熏陶很深的医者思维,和老板思维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如果不能打成一片,合作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四、新开中医馆需要注意什么
总体来看,“轻资产,重运营,小而精”,会是医馆定位发展的一个趋势,而重规模,轻运营,或者缺运营,大而糙的医馆模式更多地会步入一个死局,当然也会有一些例外,这些前期都是需要砸钱维持的,或者单纯是玩情怀,所以对于很多从业者,或者其他行业转型者新开医馆,还是得慎重考虑,多多调研考察,做好医馆布局定位,很多外行跨界,缺乏行业基本认知的朋友,一脚进来以后忽然发现拔不出去了,很多倒闭的案例就能说明问题,还是那句老话:如果你是大夫,开医馆需要慎重,如果你不是大夫,没有相当稳固牢靠的行业背景资源,特别是医师资源,那么还是不要踏足为好。再者新开医馆需要沉淀,需要时间来养,急功近利都是把医馆做坏的开始。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专注,认识自己,认识现状,改变自己,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