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分享,我想来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样一个概念——“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它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在1976年提出的,与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相对应。
那么,什么是浅度学习?什么是深度学习?
* 浅度学习(surface learning)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把信息作为孤立的、不相关的事实来接受和记忆。
*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他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六类,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识记(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孩子都习惯性地停留在浅度学习,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对书本知识和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记忆和复制,这种学习使孩子在课后不久就很容易忘记了所学知识。而深度学习则对应的是后面四个层面,是在基于理解的基础上,孩子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并将它们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解决问题。
在拼养的课程里,我们会从生活情境入手,努力寻找有价值的问题,一步步地引导孩子们的学习走向深入,充分调用各种新旧的知识,在综合运用中实现自我成长。
如果你有一根小小的毛根扭扭棒,你会怎么玩?做手工?做实验?做游戏?其实,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挖掘并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孩子们大都在电视或现实中看过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表演,而且对杂技演员表现出深深地佩服。于是,我们借由这个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思考:“杂技演员们是如何在高空中实现平衡,稳稳地走在细细的钢丝上的?”通过仔细地观察图片,孩子们发现:他们中有的手上有一根长长的竹竿,而且竹竿两边长度相当;有的在钢丝上骑车,身下还悬挂着另一个人,改变了重心。在孩子们思考的基础上,我们会邀请孩子自己动手、真正体验重心的改变。一根小小的毛根扭扭棒,怎样才能让它稳稳地立在绳子上?一开始,孩子们甚至家长们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在尝试中失败,在失败中再次努力,重新观察与思考,去探索真正的平衡奥秘。当孩子们在添加珠子或钮扣实现了平衡后,我们给孩子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只用一根毛根,你还能实现平衡吗?这样一来,孩子们自然会寻到那个真正的秘诀。挑战结束了,但思考并没有停止。我们教导孩子们用思维导图进行归因,总结出普遍规律,以此可以运用于日常的学习与生活。
假使我们已经获得了充分的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但除非能够立刻把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否则,这种学习对孩子而言仍然没有什么意义。我们要真正理解——“学习即运用”,把我们的理解和思考用起来;“学习即感兴趣”,全局性理解源于发自内心的渴求;“学习即融会贯通”,孩子在某处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运用到完全不同的领域。
我们追求的“拼养”,要“面向未来而教学,面向未知而学”,要努力让深度学习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