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对杨熹文和老杨都不熟悉,但你一定如我一样,曾被她的10W+爆文之龙卷风——《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刮的五体投地。
米有错,就是上图这位——集颜值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
杨熹文:一个自称“老杨”的东北妞儿,自由写作人。常驻新西兰,现居房车上,热爱生活与写作,相信写作是门孤独的手艺,意义却在于分享。出版书籍《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讲述一个姑娘在异国他乡的奋斗史。
重要人物介绍完毕,下面是干货的干货。
关于输入和输出——舍命读书坚持写字输入输出都很重要
1.
输入:读书、读书、再读书。
出国初期老杨过得很艰辛也很励志,全程开启疯狂打工模式,边打工边读书,收入用来交学费和养活自己。因为要打三份儿工,所以从周一到周日,都是晚上11点回家,早上7点出发。
即使在如此艰辛的情况下,她依然坚持读书。
那个时候,她住在华人很多的奥克兰,在哪里有很多华文书籍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既全面又崭新,她每个月一定会要找时间去借书,通常是借20本书。读书的时间都是在早7点前,晚11点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早5点起床,然后看1个小时的书。
那一年她读了200多本书。
2.
输出:写字、写字、再写字。
利用打工期间的空余时间,她掏出放在工装前兜里的小本子,记录当天的灵感和感受。并在下班后把白天的所见所闻和平时记的灵感整理出来。
可能你会问这么拼身体吃得消么?
老杨的回答是酱紫滴,“身体上是一定会很累的,但思想上却很充实,如果你利用零碎的时间,写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带来的满足感,足以抵消你一整天的劳累感。太珍惜自己羽毛的鸟怎么能飞的高呢?”
她也曾像初学者一样,觉得熬夜写出来的文章不但质量不高,灵感也会枯竭。
她每天写字的强度在2000字以上,后来想慢下来“找灵感”,结果在等待灵感的时候,写字量骤减,从之前一周三篇,到一周两篇,再到一周一篇,最后连每周写一篇也变得特别艰难,且质量还不如从前。
绝逼是然并卵!
3.
记录是积攒材料的好方法。
在5月末的时候,恰逢老杨过生的那天,为纪念这特殊且重要的一天,她决定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好好运营自己的公众号,做到每日一更。
她的公众号除了励志鸡汤和人生哲理,还写旅行、新西兰生活、有趣的人或别的什么。她说在她用力去写之后,发现自己更加用心生活了,对周边事物的观察也更加细致。
有些事,你以为自己会一直记得,但时间长了以后,除了事件本身变得模糊以外,当时的心情也不一样了。
所以请从现在起,就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通过纪录去记得,特别是打算以写字为生人。
所以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今天先写到这里。
下篇内容包含:经历多写作的影响、如何面对负能量以及怎样沉淀气质等。
晚安,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