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的文章更新得晚了一点,因为我感冒了,而我老婆的身体也不怎么舒服。
你们知道孕妇一个晚上要起床上多少次厕所吗?
看了书我才知道,肚子里的小宝宝会把妈妈的膀胱当做玩具,而如此任性的结果当然是,孕妇不得不频频上厕所。白天倒还不算大问题,夜晚可就痛苦了。快要入睡了,上厕所。好不容易进入浅睡眠了,上厕所。快要入睡了,上厕所。好不容易进入浅睡眠了,上厕所。
这不就是典型的睡眠剥夺实验吗?
于是,睡眠不足的孕妇除了精神疲倦,身体免疫力下降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情不爽,一个不小心,就会火山爆发。作为“新爸”,我表示压力山大。
人与人的关系迟早都要达到一个点:总有一方会感到他正在被迫牺牲自己的个性以迎合对方,但双方都认定必须保有自己全部的个性,迎合的结果只能使理解告吹。合适的看法应当是,理解只能达到理解与知识相平衡的程度,不惜一切寻求理解反而对理解双方有害无益。
——荣格《未发现的自我》
你说为什么有了孩子之后离婚率容易升高呢?
因为要更新这一系列的文章,我看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和文章。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你所在的领域,有哪些曾经流传甚广,但最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东西?”作者叶赌徒就提到了“听古典音乐提高智商”。
该回答自然要提到“莫扎特效应”,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莫扎特效应”,可以看看麦兜的前几部电影,电影里说了,麦兜就是因为“莫扎特效应”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所以啊,该回答自然要说,听古典歌曲,有益于我们大脑的发育,并不完全可信。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的音乐,都能在短时间里提升大脑能力,但是持续时间很短,根本无法永久提高我们智商。有的研究发现听舒伯特或是阿尔比诺尼忧伤的音乐也能达到相似的结果,还有的研究发现甚至连听悬疑小说大师史蒂芬金的有声小说,也有同样功效。”
这样看来,我们花在知识付费上的那些钱,真的没有白花啊,最起码在短时间内提高了我们大脑的能力呀。
该回答最后建议:想要真正通过音乐提高自己的智商,方法是存在的,就是系统地学习音乐,或者是乐器。
所以啊,关注我这个系列文章的更新,说不定能提高你的智商哦。
至于我怎么看这篇文章,我的回答是,之前各大媒体一直在宣传“吃早餐很重要,不吃就亏大了”,可是呢,文章《那些经常不吃早饭的人,后来怎么样了?》却说:
就算你错过了早餐,可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饮食健康更注重 8 个字——长期规律,营养均衡。
那我们究竟还吃不吃早餐啊?
该吃还得吃!
那我们这周还更不更新胎教古典音乐了?
该更新还得更新!
这周我挑选的音乐,是舒曼的《D小调第四交响曲》。该作品是舒曼送给克拉拉22岁生日的礼物,他还称这首作品为“Clara交响曲”。
关于舒曼和克拉拉的故事,据说,舒曼19岁上门向克拉拉的父亲维克先生学习钢琴,第一次看见克拉拉,就爱上了她。克拉拉当时还只是10岁的幼女。她还只是个孩子啊,却已经被爱上了……直到舒曼30岁,两人才结婚,为了结婚,舒曼还和岳父打官司,通过法律途径才获得成婚。克拉拉也从此和父亲断绝来往。
站在克拉拉父亲的角度想,其实也可以理解他为何反对这门婚事,当时克拉拉已经是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可以在世界巡回举办钢琴音乐会。而舒曼,学习钢琴失败(他自己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瞎练导致右手食指、中指永久性的物理损伤),写一点歌曲小调,办一个音乐杂志,大概是很潦倒的。自己辛苦培养出来的女儿,就这样被舒曼拱走了,不被气死已经算好的了。
这首作品,其实早在舒曼创作《第一交响曲》时就已经开始动笔,却一直修修改改十年之久,直到1851年才出版。随后该作品成为了舒曼四首交响曲中最受到喜爱的一首。在此之前,早在1841年,该作品曾首演于莱比锡的布商大厦,指挥是门德尔松,但门德尔松当时未能登台,由Ferdinand David接替指挥。种种情况的发生导致这次演出的质量不高。更虐心的是,当时李斯特的炫技性钢琴作品也出现在音乐会上,李斯特与克拉拉的双钢琴合奏是相当成功的,观众的反响热烈。舒曼在音乐会之后心灰意冷,收回了这部作品。这件事情对舒曼继续创作交响作品的信心打击很大,在后面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除了1846年的C大调交响曲,他没有再进行交响曲的创作。
全曲共四个乐章,我最喜欢的是第二乐章。
舒曼在1841年的日记中曾经写到:“我会在其中用长笛、双簧管和竖琴来描绘克拉拉的形象。”在第二乐章中,双簧管与大提琴将克拉拉的形象引入,进入乐曲中段后,小提琴的独奏异常优美动人。刘雪枫老师说,整个第二乐章弥漫在浪漫的气息中,多情而细腻。
舒曼的作品的首演者往往都是克拉拉,她的演奏是对舒曼最佳的诠释。想到他俩经历万千磨难终于成为眷侣,听着《D小调第四交响曲》,就如在夏天中见到了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