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们那个智慧观(四声)是做什么的?”
巨汗
“老爸,是智能观(一声)!”
老爸很关心我的状况,但又不懂我们做的事,于是经常问一些让我无语的问题。
今天聊聊,我们为什么选择做现在事情。
既然要创业,就要先分析自己的优势。
我和小伙伴们来自出版领域(也有研究量子物理出身的),多年的图书出版经验,练就了我们处理内容和学习新东西的能力。如果这算优势的话。
那就围绕这些能力来做。
做什么呢?还是图书策划出版?哪个方面的呢?这两年童书很火,很多公司都转战童书市场。
跟风、模仿、重复出版、没有新意,还要那样做吗?而且自己出版,投入很大。确定做吗?
NO!
那做什么?新媒体吧。
可以从新媒体入手,一点点做起来。
什么方向呢?
找我们擅长的领域吧。
我们擅长并热爱图书,热爱文化,热爱所有美好的精神食粮。擅长编辑、读书、荐书。(对,身边的很多朋友会不定期让我推荐书。我不会简单贸然推荐。每次都要先了解他们的程度、读过的书、个人喜好、想提升的方面等等,然后再斟酌推荐。因此被朋友所信任。也因此感觉自己不能大范围荐书。)
环顾跟书有关的新媒体+电商很多了。要做吗?再想想。
还擅长什么?写东西。
写什么?
鸡汤? 以前熬过太多鸡汤,这是撸起袖子就能做的事情。
可是有多少鸡汤是对别人真正有用的?即使有用,作用又多大呢?
想得头疼,怎么办?找朋友聊聊。
2017年我参加了一些不错的课程。其中之一,就是开年的一个三天的新媒体课程。
认识了课程主办方的负责人,就是我昨天提到的那位朋友。
没想到我们同龄,他又长得很像我中学同桌,加之听了他的课,也一直关注他们的产品,仿佛有了天然的信任感。
于是,我带着几个问题去找他。
他是传媒大学的老师,研究新媒体方向。同时也在创业,资深新媒体。
他听了我的困惑后,帮我想了几个方向。比如:大龄剩女如何自我提高方面的(说这个方向,是在他吃惊地知道我跟他同龄,又是单身之后。给我这个建议,他当时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比如运动方向的;再有,就是人工智能(这是他考察半年的项目,很想做的,苦于精力有限,不想分散团队专注力,才没有做。)
“什么是人工智能?”我一脸懵地问他。那是我第一次,正视这个词。
朋友说:我把自己考察很久的事都分享给你了。你先了解一下。
既然朋友这么说了,那就先了解。
回来后,我开始疯狂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然后跟小伙伴们探讨朋友给的建议。
我们都没有接触过人工智能,但那几天的了解,仿佛找到了一个新世界。我偶然读到了2016年美国白宫出的人工智能白皮书。
里面一个观点给我触动很大,大意是:人工智能应该有人文的参与,但现在这是被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这个领域里性别比例严重失衡问题,如果现在不注意,未来会导致一系列我们想不到的后果。
于是,我这颗不自觉会忧国忧民的小心脏开始沉重起来。
小伙伴都是理科的,若从前面提到的几个方向里选一个,他们倾向于人工智能。加之某些情怀的东西,我想,我们应该关注这个领域。
但我还会纠结,毕竟我们不懂,怕做不好。
朋友说“不懂就学啊!怕什么?我一个同学新闻毕业,去了财经社,什么都不懂,愣是一点点学的,现在很厉害了。”
我看着讲这个话的他,心里暗暗佩服:不愧是博士+老师,就是不怕学习。
万里之外的叔叔只是鼓励我,给我一些大方向的建议,但具体要做哪个方面,他非常尊重我们的想法。当他知道我们想做人工智能方向的媒体时,表示认同并支持。
于是,大方向决定了。我们开始了边筹备边疯狂学习的一个月。
刚开始,那些大牛们谁是谁,哪个公司的,擅长哪个领域,我们完全是懵的。
什么是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跟它有什么区别?神经网络又是什么?大数据是怎么回事?人工智能就是机器人吧?百度怎么会有人工智能?为什么吴恩达离开百度,整个圈子都震惊?李飞飞厉害在哪里?这个算法那个算法,到底怎么回事?总听说的科大讯飞貌似挺牛,怎么回事?......
那一个月里,我们看资讯、查资料,把能买的书都买回来,各种学习了解。一点点,终于了解了大概,也从此爱上了AI。
这一点,我要感谢双子好奇的天性和团队的学习力。
2016年开始就有很多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新媒体出现了。2017年更是如春笋般冒了出来。所以,我们不能什么都关注。
因为人工智能会颠覆每个行业。
那我们选择在哪个行业深耕呢?
医疗、交通、金融是比较热的。还有吗?
我想到了教育。如果每个行业都将被颠覆,那教育会变成什么样子?
还是情怀作祟吧。
我希望做的事能影响深远,而教育,就是影响最深远的行业之一。
在跟伙伴们说了我的想法后,同样有情怀情节的他们没有意见。
倒是我的朋友疑惑,怎么选择了教育这个领域?
他更多的还是从商业角度出发,希望我能用有限的资金,快速把事情做起来,能让公司活下来。
而我,犯了情怀的病,坚持选择这个领域。其实,教育领域的改变,是最困难也是见效较慢的。尤其在我们国家。
在国人大部分还不知道人工智能,还意识不到教育面临着什么的时候,(当时专门做这方面的新媒体很少,很多做教育的媒体只是偶尔关注一下。)我们希望能让一部分人先意识到。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带一些有用的东西给这个行业。
于是,领域选定了。
叫什么名字呢?
我们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十几个名字,一个个讨论推敲,筛选后,问朋友们的感觉。最后,敲定了智能观。
一来,我们是观察者的角度,在观察和记录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二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想,未来我们或许应该在传统的三观上,再加上一个“智能观”。(从基础的大数据到算法到应用,如果没有正确的宏观的长远的普世视角与观点,恐怕我们难以避免不好的AI。)
就是这样,智能观,诞生了。
PS:周五较平日忙一些,所以今天更得晚些。
听说你对我的故事感兴趣?
还扭捏什么?关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