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思考

摄于地理经典影像大展

第一次接触到星座,大概是在中学。刚一进教室,满堂哄笑,后来听同桌说,某女生是处女座被某男生知道,狗仔嘛,然后消息传开,大家就一起嘲笑她。明理人都懂得,暗戳戳的陋习,我看着同桌得意的表情,不知道他是因为得到第一手消息而自豪,还是大发慈悲告诉我发了什么而自恋,一时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埋头接着写作业。从那时起,星座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好感,我也一直觉得自己是狮子座。

上了大学,星座更为风靡。好像你不知道点儿星座的东西,就没办法出门见人。它成了同学们的谈资,有些人再夹杂点儿道听途说的八卦,妥妥地成为焦点人物,被前呼后拥,竖着耳朵求“真相”。不用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星座怎么流行的我不知道,它能流行起来并广泛传播,应了那句话“存在即合理”。

机缘巧合,一次聚会上大家侃侃而谈星座问题。咱虽然没吃过猪肉但也见过猪跑,对星座也是耳濡目染,没办法,大学舍友的星座知识养分实在太足。学过心理学的朋友大概知道,通过一个人的表情、动作、肢体语言,有可能判断出对方大概是什么性格的人,每个星座表现出的性格迥然不同,或多或少与心理学的某些研究相通。那天,我误打误撞猜对了两个人的星座,彼时,来自各个方向崇拜的眼神被我尽收眼底。很惭愧,然并卵……我被架到了星座神坛,“我是B型血摩羯座适合做什么?”、“我单身3年的白羊座找哪个星座合适”、“我水瓶座这个月感觉很郁闷怎么破?”我。。。我该怎么办呢,尴尬到脚趾可以抠出三室一厅。我是处女座,现场气氛一定要带好,那晚,真的难熬!

星座研究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问,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我们自然也有类似的文化表达,比如十二生肖,还有更鲜为人知的我国古代十二星座,分别是“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沉、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纪”,与西方的十二星座相比较,略有不同,大致上都说得通,因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惊人的一致。如同混沌之初,我们信奉神明,今天仍旧如此。在难以抉择或是茫然无措时,我们希望得到启示和帮助,星座的出现让本就紧绷的神经松了口气。

星座很有趣,但不意味着我们沉迷于此,闲暇之余,聊聊星座成为一种沟通方式,了解彼此、重新认知、增进情感,譬如一起打王者、一起下围棋、一起跑半马,每个爱好就是一个小圈子,人是群居生物,在圈子里找好自己的位置很重要。一起聊星座,除了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知识外,它还是我们融入到某个群体里的免费入场券。

从没有好感到不可或缺,对星座的改观连我自己都觉得神奇。在一个理性的角度看星座,学习一点儿关于星座的小知识,对我而言没有什么损失。不仅仅针对星座,还有血型、生肖、塔罗、五行……未来还有很多我们现在不知道的事物出现,带着理性谨慎的态度去思考、去学习,就不会被定格在某个时间段。今天我们看父辈们,觉得他们跟不上时代,与其嫌弃他们跟不上时代不如丰满自己的羽翼,免得被自己的后辈拍在沙滩上。关于星座引发的思考,还有很多,今后我们慢慢发现,共同探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