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她,源于15岁时观看的一部电影——《罗马假日》。当时简直惊呆了,世上竟有如此美妙的女子……
她于1929年生,1993年逝世,心里一直有个念想,94年破壳的我是不是她寻觅一年后的化身(纯属玩笑啦*^_^*)。心里隐隐约约但越来越强烈的愿望——做下一个奥黛丽赫本(但我们终究只能做自己,不过听人说对一个人最好的纪念是继承了他的精神特质,这就很好啊!)。但并非要成为她,也不可能成为她,只是想在自己身上挖掘那种潜质,美的潜质,优雅的潜质,温婉的潜质。
她身上有很多打动我的地方,首先谈一下她的简素。舞台上穿着纪梵希礼服的她光彩照人,舞台下却只有一手提箱的衣服。她喜欢男式衬衫,觉得舒服。大抵有一种纪梵希所谓的住在衣服里面的感觉吧。舞台下的她很喜欢宁静的乡村,而不是森林水泥裹挟下的城市。她其实和我们大多数女孩一样,喜欢小狗小猫,在和梅尔结婚后,她养了三只狗,六只猫,甚至还养了一头小毛驴。坠马事件发生后,她依然坚持带着梅尔送她的小狗——“出名先生”。
其次,她有一种化悲痛为力量的能力。不好的境况在她而言是锻炼的机会,这很难得,因为大多数人只知道抱怨。六岁时,父亲就离开她了,以后的岁月,她时常想念她,尤其是战争爆发的时候,但里面没有恨的元素。她的世界里,似乎没有恨这个概念。母亲的不爱表达和父亲的出走使她不得不在年幼的时候就承受很多东西。她变得安静了,但不孤僻,只是学会一个人静默地内化。
另外, 她对芭蕾舞的挚爱,也深深地打动了我。她特别努力,身上有种女孩少见的韧劲。拍电影已经让她忙得不可开交,但只要有一点点时间,她就去学习芭蕾舞。这股心劲是我着实该学习的地方。
她小时候就有长大后要生儿育女的想法。或许就像她诞下西恩之后的感想:女人只有做了母亲,才能得到彻底的满足。对家的希求,也可以看到其身上稳定安宁的一面。她说:“我最大的野心是有自己的事业,但不要成为女强人。”
赫本对朋友很好,她愿意为纪梵希的香水做免费广告,并在得知梅尔让纪梵希付费后,十分生气。可见她很重视友谊。但同时她又恪守底线,当纪梵希让她在《蒂凡尼的早餐》中为他设计的珠宝做广告时,她果断拒绝了,“我的形象永远不会是'钻石小姐'”。
赫本对父母也极尽孝道,除了物质供养之外,还常常写信。对待零度感情的父亲,也无恨意,并极力赡养。她很博爱,尤其爱孩子。作为联合国基金会亲善大使,她去最艰苦的地方,比如索马里,越南等等。
喜欢她,但不会把她当做偶像。偶像是个太霸权的词,也笼罩了太多光环,让人目眩。更重要的是,我不情愿被某种东西束缚住,天性使然。我想静静地把她当做一个一见如故的人,还原到最简单的层面,随意点,再随意点的氛围下,喝杯下午茶,坐在摇椅上,身后是白玫瑰,蔓到墙上的蔷薇,还有匍匐在墙上的红了的葡萄……
赫本——无数人心中永远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