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此典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长安秋望 》: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勢两相高。

译文:

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仿佛要争个高低似的。

注释:

长安秋望: 秋望:在秋天远望。

倚: 靠着,倚立。

霜树: 指深秋时节的树。

外: 之外。指楼比“霜树”高。

镜天: 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

无一毫: 没有一丝云彩。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曲高秋赞歌,重点在赞远望中的长安秋色。诗人登楼俯瞰长安,远眺终南山,饱览秋爽之景,尽显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营造出清刚遒健的诗境。

首句“楼倚霜树外”妙地点出了“望”的关键立足点。

晚秋时节的树木历经霜寒,大多叶片都已枯黄掉落,本就显得枝干的高耸与挺拔;“倚”在此作立解,“外”字在此作“上”解,而诗人所登高楼能立于林木之上,更反趁反衬出它那傲然屹立、庄重沉稳的姿态

也只有在这般绝佳的立足点,诗人才能全方位地纵览长安高秋的万千景物,尽情领略其高远、澄澈、洁净的独特美感。

次句着重描绘望中所见的广袤天宇。“镜天无一毫”,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天空的明净澄澈,宛如一面纤尘不染的光洁镜子,不见一丝阴翳与云彩。

这般澄澈明净的天色,不仅进一步凸显出秋空高远、辽阔、深特质,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彼时心境的悠然畅快、开朗豁达,以及内心的高远纯净。

后两句“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则着墨于远望中的终南山。诗人独具匠心地将南山与“秋色”进行对比,描述远望中的南山,其峻峭挺拔、直插云霄的雄伟气势,仿佛正欲与高远无边的秋色一决高下。

“秋色”是比较抽象的虚泛之词,南山则是诸多蕴含秋天特色具体事物的综合与凝练。两者看似难以相提并论,然而此刻诗人却别出心裁将它们作以对比,实在是恰到好处。

诗人凭借“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这一精妙诗句,不仅能够生动具体地展现出“秋色”之“高”,更将秋色的磅礴气势、内在精神与独特的性格完美地刻画了出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