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Google Developer: Dagger2 - A New Type of dependency injection
Dagger 2. Part II. Custom scopes, Component dependencies, Subcomponents
写在前面
为什么要学习 dagger2 呢?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dagger2是什么,它有什么优势,能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依赖注入概念的话,Dagger2学起来会有不少知识点要填,
甚至有很多现有的开发思维方式都要抛开,
因为在Android开发中,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简单粗暴的 MVC/MVP ,或者 MVVM 框架,
而这些框架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就是接口编程, View - Presenter - Model 之间以约定好的 Interface 来调用,整个应用被切割为 View - Presenter - Model 三个层次,或者 View - ViewModel - Model 这种 MVVM 架构。
这种代码架构方式已经验证了它的高效,低耦合,易扩展性,任何业务逻辑的修改,都只需要修改具体的实现方法,因为不需要修改 Interface,MVP 之间的调用不需要做任何调整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需要手动写大量的工厂代码,替换测试代码不够方便,还有像 Presenter的实例化需要插入到UI代码中,
这意味着当Presenter的构造方法发生更改的时候需要修改到UI的代码。
Dagger2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简单介绍依赖注入的历史
移动端的依赖注入应用不多,耳熟能详的像ButterKnife,用最多的是在UI的绑定上。为什么应用不多呢?
因为依赖注入框架本身比移动应用本身更庞大更复杂
Spring -> Guice -> Dagger -> Dagger2
这个箭头的方向比较粗略的描述了依赖注入的发展,
依赖注入, Dependencies Injection(下文用 DI 表示)主要是在服务端开发上应用,因为服务端的业务逻辑复杂,需要切割为各个不同的子模块,互相之间尽可能低的耦合,才能适应快速的开发需求。像 Spring 和 Guice,在服务端开发上非常普遍的应用,但是能不能用他们来应用在移动端开发呢?
答案是不能的,因为他们引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像Spring,需要用xml来描述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意味着移动开发者还要维护一份依赖表,这对移动端开发者来说业务量反而增加了,而且不熟悉的人不知道这都是些什么,增加了大量的维护成本。
到了Dagger1的时候,发展到了用简单的java接口就可以描述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然而Dagger1有个问题,它是在运行时注入的,意味着会导致运行效率低下,在服务端开发的场景中,很可能会导致CPU和内存占用大幅度提高,这也是不允许的。
于是Dagger2出来了,它在Dagger1的基础上,使用apt在编译过程中自动生成工厂代码,实现注入,因为它是编译期注入,因此性能提高了很多。
Google的Dagger2开发负责人给的数据,从Dagger1升级到Dagger2后,服务端的运行开销得到了13%的减少,这是相当可观的。
Android-Architecture
来到了2017年,Google的I/O大会上推出了两个东西,一个是Kotlin,其实Kotlin早已推出,只是Google并没有把它放到首位,直到今年才把他作为Android开发的首推语言。另外一个是Android-Architecture,填补了从Android推出到现在一直以来遗留下来的空白,就是Android App框架的问题。
不管是MVC/MVP/MVVM,其实都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业务层比如Presenter层,去监控Activity的生命周期。
举个例子,当我们的Presenter去load data的时候,可能处于子线程,当加载完成,返回到主线程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Activity/Fragment处于哪个生命周期。
另外,Android应用的数据维护。像一个健壮的app经常需要处理d 横竖屏转换,语言切换问题,目前很多应用粗暴的只允许竖屏,在语言切换回来的时候直接重新初始化,然而这并不好。虽然用onSaveInstanceState也能解决,但是UI层额外的代码会显得冗余。
Android-Architecture解决了这些,而且它把App的层次划分的很明确,在这种前提下,用Dagger2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Dagger2的优点
· 全局对象实例的简单访问方式
· 复杂的依赖关系只需要简单的配
· 让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更加方便
· 作用域实例(Scoped instances)
以上这些优点在后面几篇分析里会逐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