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用冲浪做类比,说明归零的重要。冲浪时在海平面上待久了,想要再冲上浪头,就必须划入浪底,重新积蓄能量。在这点上,冲浪和人生很像。想要真正做点什么,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就必须拥有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敢于归零的心态,卸下曾经的负担,激发前进的动力。
昨天断更了,终于断更了。说“终于”,不是我多么盼着断更,而是这半个月以来,工作节奏突然加快,我不太适应,加上存稿用得差不多了,每天读书时间少,形不成完整感悟。工作、生活、孩子、阅读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每天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常常很晚了。甚至有几次睡过头了,动用了复活卡。断更,就像一只不容忽视的“灰犀牛”,随时可能奔跑而来。
当这只“犀牛”来到的时候,我反而放松了。有人说写作可以疗愈自我,可是面对日更的徽章,我真是又爱又恨,没有享受到写作带来的疗愈感,反而更加焦虑,可是糟糕的情绪并不能解决问题。
新的一天开始了,我的日更和我同时归零。为了激励自己,我找到了开头提到的文章。我在简书,何尝不是在冲浪?虽然技术不佳,可是很想玩耍。
加入了迎新班,认识了很多和蔼可亲的老师,热情亲切的同学,有很多人得文章写得很棒,很多人写散文诗歌和小说,真是才华横溢,让我产生了跑去接一点的冲动。
坚持了30多天,得到了日更20天的徽章和迎新班的奖励,因为迎新班的推荐也上榜了一篇文章。在以前,这些都是我不敢想的。
其实这些算什么呢?微小得如同一粒尘埃,只是我很珍惜这粒尘埃。可是现在,我必须放下它,放下糟糕的情绪,告诉自己接受现实,一如冲浪,划向浪底时,放弃存量,重新开始。
清晨读洞见的文章,说的是每份工作都如何不容易,别抱怨,还是要努力工作。工作不易,生活不易,日更不易,在断更不断更面前,三者似乎成了单选题的ABC,而我要做的,就是把题目改成多选,并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
我享受过工作清闲时的写作,挑战过工作繁忙时的日更,甚至父亲生病住院,我也能坚持写点什么,这说明我可以在非正常情况下写作。繁忙还会继续,而我已经不怕归零。
归零,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