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有点长,建议耐心看完,假如你觉得本篇文章分享有价值有启发,可以动一动你那尊贵的小手指,请在文章结尾处左下方️红心处为我点个赞,以资鼓励,感谢支持!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就是“明天赋-见自己;率天性-见天地;复天命-见众生”的过程。
30到35岁是人生至关重要的时段,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
在最近几年异常风行的生涯规划咨询,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35岁以上人群对于生涯规划需求的迫切性。
也正是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得以清晰地洞察到,时间点的把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如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咨询案例中,一般会经常遇到的往往是两类较为极端的案例:
一类是已经做到一定级别——至少是总监级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不少于20万的人;
另一类是工作多年,但依然处于一个相对低的位置,无论是职位层级和物质回报,还是个人的价值感,均无法得到较高认同。
这两类案例虽然极端,但却给我们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考。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但凡那些在职业发展上获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细分领域,至少精耕了10年以上,实现了从专业到专家。
而那些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属于每隔一两年换一次方向,从来没有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下去。
当然,除了频繁跳槽的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已经在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但这种积累属于重复劳动式的,并没有上升,没有聚焦,没有规划,致使职业生涯发展原地踏步,陷入迷茫和挣扎中。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 “35岁现象”。当前,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
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的话。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如果你真到了35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问题你已经无力解决了。很多现实的困难会让你有心无力,束手无策。
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因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不迭,但却欲哭无泪。
所以,无论是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还是迈向更大的成功,你都必须提前思考你未来的谋生之路,过上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已经有太多的案例证明:提前卡位、未雨绸缪,会比临时抱佛脚有用得多。
如果说年轻是上帝给予你的犯错的资本,你还有时间去弥补。但如果你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尾巴上,这种资本将不再是你的专利。
从大学毕业,到你的而立之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长,让你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反思自己的成长。
从30岁到35岁,这其中有5年的时间。假如给你足够犯错的时间。那么,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
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
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
从30岁到35岁,你应该学着为你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以便让你下半生的职业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够重来”的悔恨和遗憾中度过。
1
30岁
你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问题
(1)家庭与责任的问题
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不要以为有些问题离自己还很远。无论是颓废还是忙碌,你的时间都在飞快逝去,你感觉自己在加速变老。
有些问题,不管你是否愿意去面对,但你的成长阶段决定了你必须要承担与年龄相匹配的责任。
大多数的人,到了这个年龄段,都必须要考虑一下家庭问题。
如果你已成家立业,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
你的生涯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确保让你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
这不仅仅包括你的爱人,还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时候,你要承担的是双方四位老人的供养)。
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无法实现倍增,甚至还在以某种形式进行着倒退。那么,你以后的生涯发展就会面临更多的压力。
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时候,会使你没有余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很多人在跳槽时,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我跳了,如果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么现在的工作,我还会轻易再动吗?
说得更不客气一点:我还敢轻易再动吗?我还有那个胆量与勇气吗?
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你还没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你唯一的选择。
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享受安逸。否则你的后半生都将永远在碌碌无为中“被安逸”下去。
(2)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问题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明确规定要5年经验、10年经验等等类似的工作经验要求呢?因为工作时间意味着与之匹配的能力等级。
同样的工作,5年经验和10年经验所积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能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
你的工作年限越长,往往也意味着你的能力越强,这二者之间是一种正向倍增的关系。
但如果你违背了这种关系。那么,你就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丧失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在众多咨询案例中,其中较为棘手的一种情况,就是能力与年龄不匹配的问题。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所以当他们的职业想向上突破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
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
一是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稀缺能力;
二是虽然在一个方向上长期积累,但只有第一年是成长的,剩下的几年都是在做重复劳动,原地踏步。
所以,对于那些年龄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
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
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
(3)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问题
身在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也就是认知差异。
一个基础业务员,想着如何维护好终端。这是战术层面的东西,也是他的职责所在。
但如果一个营销总监这样的角色,还和业务员一样天天想着如何去和终端老板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职了。
企业的运营,都会由战略与战术所构成。
大的战略会细分成小的战略,小的战略会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执行战术,由基层人员去付诸实施。不同层级的人,分别负责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职。这也是团队协作的意义所在。
同样每一个不同层级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
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
要不然,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另外,从沟通的层面来说,你的职位越高,你与老板的距离就越近,你与公司最高领导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
如果你看待问题的思路,无法与老板们保持在高度上的一致性。那么,你的能力是无法得到认可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向上晋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职业生涯也会就此止步。
2
30岁之前
如何打好基础?
30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
如果你30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积累。那么,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要想获得突破是十分困难的,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
所以,要想让你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不后悔,顺利渡过30岁这道坎。你就需要在30岁之前对自己负责,未雨绸缪。
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
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因为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
虽然经验并不一定与能力相关。但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没提升可能。
关于目标与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所谓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才行。
围绕着这个核心,你才能构建你的竞争力。而这个核心,就是你的职业目标方向:
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解决了,方向明确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因为你明确你的目标,你一直在朝着你的目标前进,你是在走直线。
捷径是什么?
捷径就是不走弯路,永远走直线。
只要方向不错。那么,你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接近这个方向,都是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筹码。
你积累的厚度,将最终决定你未来高度。
现在房价、物价这么高,很多人的生存压力也骤然增加。由此也导致很多人迫于生存的压力,而变得浮躁和随波逐流。
一份工作,往往坚持不了几个月,觉得看不到希望,工资无法提升,职位得不到晋升,往往第一想法就选择跳槽。但实际上,跳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想要赚钱,得先要让自己值钱。
现在的用人单位,都变得非常务实,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天经地义。
如果你无法为公司发展贡献更大的价值,却还想着得到更多的回报。这样只赚不赔的买卖是没有人愿意干的。
你为公司贡献多少价值,取决于你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而能力的积累,则源自于在一个方向上的长期坚持。即便是那些看起来令人很羡慕的成功者们,也少不了日积月累的修炼与成长。
那些因为走了弯路,却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损失补回来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东西。
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如果你没有遇到机会,不要抱怨。你首先要反思的是自身,到底哪些方面准备不足?
根据我们的经验,只有你在一个细分领域方向上聚焦、并坚持至少5年以上,你才有可能得到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会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一个相对长期的影响。
同时也正是这么长时间的积累,让你的基础非常扎实和牢固,你的脚步也会站得更稳。
3
身在职场无非要做两件事
一是做事,二是做人
如果说找准目标为是了积累更多的核心技能,更好地做事的话。那么,学会做人,学会识人,则是你职场发展要考虑的第二件大事情。
我们甚至认为,会做人和识人比会做事还要重要百倍。
找到一个合适的生涯目标,对于很多迷茫中的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学会做人,则是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时候都可以修炼的一种职业素养。
即便你的职业技能没有多大的突破与成长。但良好的职业素养,则会从另外一种层面为你的职业发展增添筹码。
有句话叫要做事,先做人。
能力不足,可以慢慢培养;但如果不会做人,在任何组织中,都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在做人的修炼中,有四项要素,是能够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致命性影响的:
(1)你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这其中包括与你的上司的关系,以及与你的同事的关系。
与上司的关系不好,直接决定着你的升迁。
所以我经常对我们的客户说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与上司的关系不好,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你在这个公司的职业生涯就此终结。”
而与同事的关系不好。即便你哪一天升迁了,成为了他们的领导。你也会因为缺乏“群众基础” 而导致权力被架空。你的下属对你不是阳奉阴违,就是故意挑衅。你会发现领导这个位置其实很不好坐。
(2)树立不断学习的能力
我们应注重学习的重要性。
关于自己的学习与成长,你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与一年前相比,我的专业能力明显进步了吗?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吗?
假如遇到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我一个人是否能够独立搞定,是否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厚度决定高度。你所以会有厚度的积累,原因在于你不断强化的学习能力。
没有学习,你的职业发展就会在原地踏步。你以为你没有退步但实际上别人在进步,你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你也就退步了。
(3)树立职业化精神
不管你有没有目标,不管这项工作是不是你愿意做的。只要你在这个岗位上,你就应该把事情做好。
在其位谋其职。这是最起码的一种职业素养,也是任何岗位上都不可或缺的一种职业精神。
既然在这个岗位上,你的岗位职责要求你把工作做好。如果不想做好,那就走人,别在这里浪费大家的时间。
良好的职业素养,有时候比能力本身更重要。
良好的职业化精神,是很多优秀人士身上必备的成功素质。即便这份工作你不喜欢,也不要用消极的的方式去对待。因为你不仅在浪费公司的时间,更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
身在职场,你能收获的无非是两种东西:一是回报,二是成长。
在没有明确的目标之前,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把所有你能够在这个职位上得到的东西,统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
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你会两手空空,什么也得不到。
(4)要有强大的内心
我所遇到的很多人,其实内心里都很脆弱,无法经受漫长人生道路上所降临的各种苦难。
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即便是耶酥,又何尝不会遭受苦难的洗礼?
强大的内心可以让一个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极悲观只会让你在希望面前错机良机。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你没有本事成为圣者,但一定要变成强者。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永远是自然进步的永恒法则。你只有适应这个法则,才能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生存之地。
4
30岁之后
如何实现质的突破?
30岁以后的职业发展,不应该再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的状态。要想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实现一个比较。
(1)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
如何构建你自己的个人品牌?
你到了30岁以后,再去频繁跳槽,肯定是不行的。最大的不利,就是你的专业知识成长,永远只是停留在一个相对低的层次上。而这又会影响你职位的晋升与薪水的增长。
我该干什么,适合做什么,此时应该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位。并利用剩余5年的时间去积累。否则,“35岁现象”一定会在你身上上演。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专业主义》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
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
你是一流的商务人士,还是一般的上班族?差别就在这里。
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
我们曾经遇到过5年跳槽13次、接触过10余个行业的客户。假如你也这样,就毫无专业性可言了。
当然,为了支撑你“专业化”的品牌形象,你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知识结构的问题。要脱离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把你看待问题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成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
你要向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人看齐。并以他们为目标,作为自己修炼成长的榜样,一步一步弥补与优秀之间的差距。
这个时候在职学习、进修、培训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学会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第二个方面,就是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每一个行业的优秀人才,都有自己聚集的圈子。比如哈佛商业评论网、职业经理人网、业务员网等等,都是相关人才聚集的地方。
为什么有些人出去讲一次课就要好几万?为什么有些人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原因就是他们的影响力太大了。
你要想成为优秀的职场人士,也必须像那些最优秀的人看齐。树立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用你的思想去影响别人。
我们前面提过知识结构的问题,这里需要再强调一下。你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得到的知识,终究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
要想形成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需要将这些外来吸收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样的知识理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感受和心得是不一样的。
你写文章的过程,也就是对你自己在实践中的感悟和心得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你“自己的”知识。
(2)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除了那些对于技术十分热衷的人。如果你要想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空间,职位上的晋升必不可少。
有些人会说我不愿意成为一个领导者,我只希望做好自己的份内事,我就满足了。
对于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我只能说很抱歉,这不是你能选择的。
原因很简单:
你25岁的时候,可以做一名基础员工;
30岁的时候,也可以做一名基础员工;
但你到了35岁以上的时候,你如果还只想着做一名基础员工,那就不太现实了。
我们前面提到过“35岁现象”。如果一个已经35岁的人,他的能力还只是局限在基础岗位上。那么,这样的人基本上是没什么价值的(当然,落后的国企及事业单位除外)。
所以,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必须把职位晋升,作为你职业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
走上了核心管理者岗位,是你职业成长的关键一步。以后的发展空间,都与此次的晋升密不可分。
但这个位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坐稳。盖洛普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基础员工之所以离职频繁,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于公司,而是在于其上司——公司的中层管理者。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正因为中层管理的不善,而对于下属员工的发展与成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他们职业发展无论是在专业能力上,还是在职业修养上,均不能得到有效的成长。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中层危机”对于公司的发展多么多么重要,这样比较宏观的话题。
单纯从小处来说,你必须要意识到:你的管理,将有可能改变你的下属的终身命运。是你错误的管理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你的下属,迫使他们离开公司。
管理者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对于频繁跳槽的人是深恶痛绝。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不得不说的是:
当你们在抱怨求职者的不忠、素质低下时。你们是否考虑过建立一种良性的人才成长机制,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成长?
你们在抱怨人才短缺的同时,是否考虑过如何去认真地培养人才?
很多企业会说我们培养了,但留不住,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这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对于人才培养也就不那么热衷了。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你为什么留不住人?如果每个公司都不去培养人才,都想吃“现成的”。
那么,最终的后果将是:所有的企业,都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
当你的成长因为你的上司而受到阻碍的时候。这是你的不幸,你可以选择“用脚投票”。
当你某一天也成为管理者的时候,我们不希望把这种不幸继续传递下去。
唯有如此,人才的培养才能进入正循环,才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其中困难多多,但我希望有理想的人能够不断努力,慢慢改变这一切。
(3)伴随一家公司,共同成长
在成长的过程中,找一家具有成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公司,并随着公司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是你可以亲眼目睹一家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对于公司的运营也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你也能够体会到你的角色在公司成长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是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你的价值会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会更容易展现出来。
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倾向于寻找大公司,这也可以理解。但是要想快速的成长,寻找规模不太大的成长中的公司,其实是更好的一种选择。
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你的职位晋升也会更快。
三是你的忠诚度会为你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回报。企业用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诚度。
没有哪一个企业喜欢朝秦暮楚的员工。尤其是现在跳槽率、流失率在众多企业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忠诚就成为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
不论你现在已经“奔三”,还是正在“奔三”的路上,请始终告诫自己:
不要虚度了大好年华,抓住所有能够抓住的时间,为自己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
当你慢慢变老的时候,回想自己的一生,你希望是令人欣慰的一生,还是悔恨和懊恼的一生?
最后,借用我最喜欢的乔布斯语录,作为本文的结尾。
“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当你觉得收入不如别人时,不要随便和别人攀比。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知道,别人在获得收入的背后付出了什么。
同理,当我们生活不如别人时,亦无需格外羡慕。因为我们的生活质量是自己通过努力创造来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生活不够好,说明你的努力还不够。
其实,我们只要坚持就好。坚持3天容易,难的是始终坚持、终身成长。
假如你已经处于35岁以后的年龄阶段,在借鉴以上生涯规划建议的同时,更要加速生涯价值规划和管理的步伐了,因为在度日如年的时代,已经能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假如你对你目前的收入、工作、职位以及生涯设计不满意、不清晰,对自己接下来的未来或者下半生处于迷茫状态,尤其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随着心理资本开发时代来临之际,不妨参考一下下面的链接,相信会是你这个时代,最佳的成长路径:
高阶思维*稀缺能力*精进能量=财富方法
咨询 : 吴老师 15895407582 [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