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那些太医和御医有什么区别?

      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可以看到几个名词:皇上不行了!快传太医~皇上又不行了!快传御医~都不用来了,皇上驾崩了!

那么太医和御医到底是什么关系?

  御医和太医,是早期国家体制下的医生的职务称谓之一,专门服务于皇帝及皇帝宫廷中的家眷,直接听命于皇帝、指定的大臣(包括皇帝身边的掌事太监)、娘娘等,间接听命于其他后妃、皇子等。

  一般来说,皇帝都会礼贤下士一点,哪怕是装装样子。在亲近大臣得了重病之际,会命御医负责调治。也有将御医赠予重要的功劳勋著的大臣,短期或者永久贴身保健治疗的。比如,晚清一品经略督臣傅振邦,在其连连解围边疆吃紧战事、每克必胜、救国朝于危难之际,由于阵前督战腕部受重伤后,同时还在肩负国家重任,皇帝便赐御医专门负责他的伤病及健康。

       康熙时期,曹雪芹的祖辈得了重病。康熙皇帝钦此了金鸡纳霜给曹家,八百里加急的往南方送,并亲自在折子中告知了使用方法。虽然最后还是耽搁了,曹家老爷子归了西。但也由此可见,宫廷中确实有不少的良医良药。

  那么御医和民间医生的区别:夏商周时代,有关医事的记载很少。从这些现存的资料中看,医生首先出现在宫廷中。在西周之前,医生都是为帝王服务的御医;到了东周春秋以后,一些民间医生才开始产生;战国时期,可以看到有关太医、太医令的一些记载,从而才对宫廷御医和民间医生有了一个初步明确的划分。

       御医院在清代叫太医院,所以御医确实被人们尊称为太医,但是被尊为“太医”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御医。真正的御医是极少极少的。正如为官者常被人称为“老爷”,而被称为“老爷”者不一定是做官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清史稿《职官志》中关于太医院的记载:

       太医院的大夫分四个级别,第一等叫“御医”,只有十三人。雍正乾隆时期为七品,和县令一个级别。第二等称为“吏目”,只有二十六人,八品与九品各十三人。第三等叫医士,共二十人,“给从九品冠带”。第四等叫“医生”,有三十人,无品,相当于现在医院里的助理医师。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太医院的“御医”只有第一等大夫十三人,连院长、两位副院长在内才十六人。即使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说,十六加二十六,加二十,再加三十,太医院的大夫总共只有九十二人。太医院的“御医、吏目、医士”这三级五十九位大夫是可以独立看病的,也就是说,他们拥有处方权;第四级的“医生”却只能当个助手。“医生”的“生”字,是“生员”的意思,“医生”也就是现在的见习大夫。与现在的医生的职称,在地位上有所区别。

       历史上御医的职责:历史上关于御医的叫法很多,各朝各代都有所不同,职责分工也各不相同,从最初的医巫伺候皇上他老人家,到后来越来越庞大的太医院,为皇宫贵族提供医疗服务的人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医疗组织,跟我们今天的一个三级甲等的综合医院差不多。在这个组织中,御医也进一步有了更细化的角色,有做管理的,有专为皇上诊脉的,有采药制药的,有尝药的,还有负责记载处方、整理档案的。可以说,分工上非常明确。

       而在御医中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是太医院里的御医,但他们有的已经是朝中官员,有的是在民间行医济世,由于他们出色的医术被世人传颂,皇室因此经常会请他们给自己治病,他们是皇帝钦点的御医,通常这群“钦点御医”治愈的都是疑难杂症,治疗的手段都非同一般,其中许多医案都成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御医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皇帝的安危,因此即便他们地位低下,但是一旦能够治愈皇宫贵族的病,得到皇族的信任,那他们就能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然而也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小的诊治失误,抑或是皇上的一念之差,这些荣华富贵就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甚至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一句话,你要么流芳千古,要么荒坟填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史遇春 盛启东(盛寅)最初是跟随王宾【初名国宾,字仲光,号光庵,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医术受学于戴...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阅读 516评论 0 5
  • 我进宫那天前,雨下了一整夜。这场雨就如我的心情一般,悲伤又郁闷。 我此生所愿是当个游医,到各地交流医术,施药救人,...
    小柴一世阅读 145评论 0 0
  • 引子 公元1771年腊月初一。 京城大雪。 城中百姓都沉浸在新春的喜庆气氛中。 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一老一少两个人,...
    沙漠里的海绵阅读 14,396评论 3 11
  • 太医,一个危险与收入成正比的职业! 太医,人们听到这个称呼的时候,大多是在古装剧里,每当电视剧里的皇帝或者皇后气息...
    易水中医阅读 228评论 0 0
  • 段月桂出身于中医世家举人门第,为山东鲁西名医段周范长孙,名医段守礼之子,于清同治年间任宫廷御医,光绪初年主持太医院...
    3dd8cc52f24c阅读 2,762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