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11.20—12.1(每日思考)

一、2017.11.19这周我们讲了《陶渊明集》,下周要讲《李太白集》,先留一个问题好了:李白诗里写过“龌龊东篱下,泉明不足群”,是嫌弃陶渊明的隐居小日子很龌龊,自己不想和这种人做朋友,但后人评价李白,常说他是陶渊明的继承人,比如“太白渊明总一身,休将出处(chǔ)较比邻”,这种矛盾,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答:这个问题可以有好几个角度的回答。

1、 首先我们知道,人的看法不会一成不变,而且人是复杂多面的。事实上,李白一直很欣赏陶渊明的人格。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变本加厉,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

2、 但在李白的心里,好男儿就该建功立业,要建要立还不能是普通的功业,必须是丰功伟业。

3、 所以,一旦看到丰功伟业的苗头,李白立刻就会雄心万丈。写“龌龊东篱下”的时候,年近花甲的李白正在永王李璘的幕府,眺望着洞庭湖里的水军演练,想象着马上就要平定安史之乱,为大唐江山拨乱反正,所以心潮过于澎湃了。

4、 而且自己是以名士身份被永王礼聘来的,很有诸葛亮出山的感觉,更觉得这时候如果还不出山,非要守着“采菊东篱下”的个人主义小情调,实在委屈了自己天大的才华,对不起慧眼识英雄的永王,更对不起饱受战火蹂躏的天下苍生。

(当然,以他的天纵英才,加上五六十年间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竟然没看出永王集团存在着合法性不足的问题,这家老板不能跟。李白后来沦为政治犯,就是因为这件事。)

二、2017.11.20今日思考:那么,李白对自己的本领既然这样自负,又怀着远大的理想,为什么不像别人一样参加科举考试去做官呢?你可以从李白的性格来想想这个问题可能的答案。

答案:没面子。

1、 唐朝的科举还不像宋元以后那么严格,离标准化还很远,考试一半要靠临场发挥,一半要靠考前的自我推销。

2、 所谓自我推销,古文叫干(gān)谒,就是拿着自己的诗歌文章拜见各种权贵政要、社会贤达,如果能求得对方的赏识,考试也就成功了一多半。考试的名次,基本在这个环节上就被预定好了。这就是当时的风气,大家也没觉得不公平。

3、 不过对于李白(这种极度自恋型人格)来说,通过走门路来考科举,这还是丢脸了。他心目中的榜样人物,是姜太公、管仲、鲁仲连。

4、 换句话说,李白对自己的要求是:他将被君王郑重其事地请出来,并委以重任,君王对其言听计从,从而造就一番王霸事业。

三、2017.11.21今日思考:《永王东巡歌》第二首: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北虏”指的是安史叛军,“永嘉”指的是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当时匈奴攻破洛阳,中原人士纷纷渡过长江逃难,史称“衣冠南渡”,这是我在前几天讲到过的。“谢安石”是东晋名人谢安,淝水之战的幕后总指挥。

这首诗连用晋朝典故,写得豪情万丈,但是,非常的“政治不正确”,你能看出问题出在哪里吗?这就是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

写诗不是一件容易事,功夫真的在诗外。

答:确实非常的“政治不正确”

1、当时太子(肃宗)还在北方抗战,永王就已经在打放弃北方、南北分治的主意了。而李白偏偏在这个敏感时段写诗把时局比喻成东晋。

2、李白肯定是无心的,但别人谁相信他是无心的呢?

3、我们隔着一千多年来看李白的诗,只觉得他豪情壮志,自比谢安,要在谈笑之间平定安史之乱,但当时的人绝不会用这样粗放的眼光。

4、他们看到的是:你李白狂妄自大,自比谢安,这都不算什么,大家都知道你狂,不跟你较真,但谢安在“为君谈笑静胡沙”,打赢了淝水之战以后,收复江北故土了吗?并没有,他只是保全了江南的东晋政权。

5、那你李白用这种典故是几个意思?这不是摆明了为永王搞割据摇旗呐喊吗?

(6、当然,《永王东巡歌》最后一首说到要收复长安,但从诗意来看,收复后是永王来做皇帝。

7、《永王东巡歌》第九首,把永王比作唐太宗,这又是很严重的政治错误。)

四、2017.11.22今日思考:李白如果真有这么高的政治觉悟,也就不是李白了。但当时很少有人能这么冷静、宽容地读他的诗,所以等安史之乱结束,永王被废为平民,大家都义愤填膺地要治李白的罪,“世人皆欲杀”就是这么来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今天,李白一样会被全国人民喊打喊杀。

所以真正可疑的只有一点:以李白的零情商还百无禁忌、口不择言,按说早该坐牢了,被整死也不让人意外,为什么能撑到六十岁才“世人皆欲杀”呢?这就是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

答:1、在很大程度上,这要得益于盛唐年景里的宽容气氛。

我们知道,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宽容精神都是和实力、地位、追求高度相关的。

2、盛唐时代的宽容度简直到了惊人的程度。

长安完全是国际大都会的样子,各个国家、民族的人络绎不绝,有来经商的,有来卖艺的,有来移民的,甚至还有来做官的。

外国人不但能做官,还能做到实权派的高官。当时唐王朝东西两大军区,统帅都是外国人:西边是哥舒翰,东边就是安禄山。

这种事情放在今天很难理解,但在当时还算合情合理。古人的国家观念并不很强,在模糊的国家观之上还有一个天下观。唐朝的“皇帝”称号之上,还有一个“天可汗”的头衔,意味着他是天下共主。

3、在这种很强盛又很自信的时代,李白这种“狂徒”完全可以容身。

4、而当安史之乱的浩劫一过,帝国由盛转衰,世道人心就变得格外敏感起来,从前种种不成问题的问题忽然都成了问题,狂性不改的李白即便不曾追随永王,也注定不能继续潇洒下去了。

五、2017.11.23今日思考:本来用典这种事,无论历史和现实,古人和今人,都不可能完全扣合,最怕写的人从某个点上去扣,读的人却想到另外的点。李白写诗最以敏捷著称,“斗酒诗百篇”,全是天才的自然流露,几乎不过脑子。当然,李白诗歌的最大魅力,也正是来自这一点上。那么,李白写诗,为什么可以提笔就来呢?天才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杜甫是同等的天才,为什么就慢得多呢?一定还有其他原因,这就是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

答:1、唐诗有古体诗和近体诗。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着唐代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巅峰;

2、古体诗自由散漫,限制很少,特别适合李白的性格,也正是这种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体裁,才能让他“斗酒诗百篇”、“敏捷诗千首”。

3、近体诗在格式、音律、结构上与古诗相比,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杜甫虽是同等的天才,写诗就慢得多。

六、2017.11.24今日思考:本周讲了诗仙李白,下周要讲诗圣杜甫,先留一个问题好了。杜甫有两句诗:“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第二句里边的“中”到底应该怎么读呢,读zhōng还是读zhòng?你可以试着用今天讲过的近体诗的规律来推断一下。

答:“中”(zhòng)

1、 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

2、 推断方法:这两句诗构成了一副对联,明显是近体诗的写法。

3、 根据对联的规则,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思”对“律”,“云物”对“鬼神”,“动”对“惊”。

4、 “飘”作为动词,对的就是动词性质的“中”(zhòng)。

5、 “中”(zhòng)就是“中(zhòng)律”之意,与“出律”相对应。

七、2017.11.27今日思考:最后留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古人没有今天的汉语拼音,他们该怎么给生字标注读音呢?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答:有两种方法。以“瞾”举例说明

1、“直音”:就找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常用字来给它注音,“瞾”,写成“音照”,或者“读若照”。

2、“反切”:“瞾”注音可以写成“直冒反”(后觉“反”字很难听,改成“直冒切”),意思是说,用“直”的声母去拼“冒”的韵母,再读成“冒”的音调。

(再比如“脶”,直音法是“音罗”或者“读若罗”,反切法是“拉驼切”)

八、2017.11.28今日思考这时候的古人,既总结出了读音有四声,又发现了双声和叠韵的特点,对诗歌的读音就开始讲究起来了。现在请你看两句古体诗,第一句是“鸣禽弄好音”,第二句是“鱼游见风月”,就用普通话来读,你觉得声调流畅吗?这就是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答:口齿越不清楚,越容易觉得读这两句诗有点吃力。为什么会这样呢?

1、 因为“鸣禽弄好音”,“禽”和“音”韵母相同,犯了“四声八病”中“大韵”病(指五言诗两句之内不能有与韵脚同一韵部的字)。

2、 “鱼游见风月”,“鱼”和“月”声母相同,犯的是傍(páng)纽病(指五言诗中两句各字不能同声母)。

3、无论双声还是叠韵,只要两个字紧挨着,读起来就没问题,但如果中间插进了别的字,读起来就容易拗口,音调就不好听。这种音调上的规律,是南朝人发现的(沈约“八病”)。

4、双声叠韵的诗病做到极致,就成了绕口令。比如: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黑化肥发灰不挥发,灰化肥挥发不发灰……

九、2017.11.29接下来我选了一首很特别的诗,让你检验一下自己对声律的敏感度:

荒池菰蒲深,闲阶莓苔平。

江边松篁多,人家帘栊清。

为(wéi)书凌遗编,调(tiáo)弦夸新声。

求欢虽殊途,探幽聊怡情。

今日思考:这首诗在声律上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你不必看懂它,只需要多读两遍,想想看它诡异的音调是怎么产生的。这就是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答:1、五言,八句,四十个字,全是平声字,所以读起来就像和尚念经,完全没有抑扬顿挫的感觉。

2、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会发现最后一句“探幽聊怡情”的“探”字是唯一的仄声字,但在唐代“探”是多音字,在这里读成tán。

十、2017.11.30杜甫写给高适的一首五言律诗:

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

闻君已朱绂(fú),且得慰蹉跎。

今日思考:我们先把注意力集中在颔联,也就是第三句和第四句。按照五律的规则,这两句应该构成一组对联。确实是对联,没错,上联是“美名人不及”,下联是“佳句法如何”。“及”的古音是仄声,所以音律上没毛病。但你能不能体会出这个对联在音律上特别精致的地方吗?这就是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答:1、细心一点的话就可以发现:“美名”是双声词,和它构成对仗的“佳句”也是双声词。(用古话来说,“美”和“名”属于“来母”,“佳”和“句”属于“见母”,声母相同,这叫“同纽”。)

2、 我们还可以再看“美名”接下来的两句,“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又是一组对联(颈联)。

“主将”不是双声词,但声母很像,可以算是宽泛意义上的双声,和它构成对仗的“崆峒”是叠韵词,两个字的韵母相同,而且声母还很相近。

3、 两组对联,第一组以双声对双声,第二组以双声对叠韵,所以音色上很细腻,很讲究。

4、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当然想不到这些,不过,这就像唱歌,即便唱的人不懂乐理,但只要旋律动听,背后一定有中规中矩的乐理存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