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步看了这本书,还没有看完,太难懂,古诗文很多,我估计再看,还得好长时间,同时未必能看深入和懂。暂时搁置,把一些字句摘抄一下就结束这本书的阅读,过一段时间再看类似的书。
二、王阳明,三不朽人,“立德、立功、立言”,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
在贵州龙城悟道,初倡“知行合一”之论,格物致知,致良知就是格物。
三、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杀人须在咽喉处着刀,吾人为学当从心髓入微处用力,自然笃实光辉。
致良知功夫是要无间断的,且要十分刻苦的。
致良知最要紧的是立志。
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
良知功夫,全以勿自欺为关键。把两支当做严明的裁判官,自己常像到法庭一样,丝毫不敢掩饰,方有得力处。
最妙的裁判官不是别人,却是自己,要欺也欺不得,徒然惹自己苦痛。
善恶的标准,有一部分是绝对的,有一部分是相对的。
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一到当局便免不了的是会毁于等等顾忌,便当局者迷。
良知唯一的仇敌是功利主义。
良知虽人人同有,然其明觉的程度不同,所以要下致的功夫。
良知就是本心,是是非之心。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