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永远盘踞着一群边界不清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1

这世界永远盘踞着一群边界模糊的人,就好比我的邻居,那个住在对门的大叔。

大叔不止一次地在出门上班看到我的时候,深表理解而又倍加安慰地跟我说:

你家两个女儿长得还挺快的,一眨眼那么大了,过几年再生个,小三肯定就是儿子了。

我一开始礼貌地笑笑,他居然以为我不自信,还追在后面强调了一下:

真的,下一个肯定能生到儿子。

卧槽,我在心里狠狠地骂了声娘,但为了维持友好的邻里关系,嘴上还是客气地说:

女儿挺好的呀,我就喜欢女儿。

大叔有个小他起码十几岁的老婆和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两口子对儿子宠溺地不要不要的。

老来得子再加上观念陈旧,便开始咸吃萝卜淡操心了,以为全天下的人都跟他一样,唯儿子是尊。

在同是女儿身的我面前说出这样的话,简直是找骂。

虽然我所生活的这片地域算不得什么思想开放的开化地带,但如此这般以自己的观念揣摩别人的想法,还真是不把自己当外人儿。

图片来自网络

2

在心理学上,这是典型的心理边界模糊,某些人始终觉得自己认为好的,别人也一定认为好,自己不喜欢的别人也一定不喜欢。

这样的一个心理特征彰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隐藏在你所无法察觉的犄角旮旯。

最常见的心理边界模糊体现在父母和孩子身上。

小的时候,爸妈几乎从来不管我们是真的热了还是冷了,饿了还是饱了,反正他们觉得天冷了就拼命给你加衣服,你说饱了不吃了,他们就跟你争辩,说还没饱呢,再吃点儿,好像他们比你自己还了解你的肚子。

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的感受就一定是我们的感受,他们从来没觉得我们其实是不同的个体。

等到长大了,父母不能控制你了,有些事情由着你去了,但少不了各种不满与埋怨。

大学毕业爸妈给你安排了事业单位的工作,结果你不去,非得自己跑去开个早点店,起早贪黑,累死累活。

爸妈每天看到你就像看到了眼睛里的一根刺,见你一次抱怨一次:

我们现在都不敢在小区散步了,好好的脸被你丢尽。你当初要是能好好听我们的话,我们现在得活得多开心。

爸妈托人给你介绍对象,对方一表人才,能说会道,家境殷实,背景强大。结果你看了后不喜欢,果断拒绝。

爸妈便闹开了,这么好的条件你都不要,你还想怎样,是想气死我们吗?

这是中国家庭中典型的心理边界不清的例子,父母总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得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安排,久而久之便成了控制,从幼时全方位的控制,到成年后心理上的控制。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对待年老的父母其实也少不了犯这样的错误。

我们打着为父母好的旗号,千方百计把父母从乡下老家接到城里来住,不管不顾父母的推辞与真实感受,习不习惯,寂不寂寞,只为了成全自己的孝道。

我们心里踏实了,便觉得父母也完满了。

而事实上,不少老人在儿女们的盛情邀约下去过所谓的好日子后,不久便开始生病,甚至有的原本健朗的老人要不了几年就不久于人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之欲,也不应强加于人。

当然,我们做的以上的这些事情,全部都是无意间造成的,因为我们并不真正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是有边界的。

图片来自网络

3

那么什么是心理边界?

心理边界是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是实现心理控制功能的最终界限。

在我们每个人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感觉自己与母亲是一体的,即所谓的“共生”状态。

我们的一切都依赖母亲去完成,饿了母亲给我们吃,困了母亲哄我们睡,不耐烦了母亲给我们抱抱。

我们只需哭闹或者哼哼两声,自己所有的需求都会被满足,我们感觉自己是全能的。

后来我们逐渐长大,开始察觉到原来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与周围的世界是分离的,这个时候心理边界开始建立。

处于“分离和个体化”的我们学会了说“不”,即使我们并不是真的反对父母要求我们做的事情,我们也要用“不”来彰显自己的独立自主,为了说“不”而说“不”。

此时如果父母依然把我们当作他们的附属品,便会给我们戴上各种“不听话”“不乖”的帽子,他们侵犯了我们的心理边界,觉得他们想的就应该是我们想的,他们无法忍受我们居然可以违背他们的意愿。

换另一个思路,“共生”时期的婴儿如果没有得到大人足够的关注与照顾,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长大后仍会不自觉地寻求“共生”的状态。

即,总是将他人与自己混为一谈,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任何不同都是合理的存在,难以忍受不同的观点,随意侵犯亲近的人的领地,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他人,或者总是将他人的情绪解释为自己的过错。

图片来自网络

4

有人问,有人侵犯了我的心理边界,我该怎么办?

我要不要去向他普及一通心理学的知识?

事实上,学习的目的绝不在于改变他人,而在于成长自己。

至少,我们可以做到:

一、身为父母,不随意干涉孩子的生活,身为儿女,尊重父母自身的意愿。

我们可以提建议,表观点,但不要代对方做决定。不要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帜,绑架了亲近的人的人生。

二、接受这个世界的千姿百态,不要天真地认为与自己见地不同的人都是傻瓜。

任何观念的存在都有其客观性和合理性,不要草率地以己度人,并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三、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我们也要学会不因他人的负面情绪而内疚和受伤。

不用违背自己去成全别人,不去控制别人同时也要避免被他人控制,正常的人都会管好自己,没有谁需要为别人糟糕的情绪负责。

控制和被控制的人生都是不幸的人生。愿你我都能做个心理边界清晰的人,赢来自己和身边人的幸福人生。

最后,很想把萨提亚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我想爱你而不用抓住你;欣赏你而不需批判你;和你齐参与而不会伤害你;邀请你而不必强求你;离开你亦无需言歉疚;批评你但并非责备你;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你;由此,我俩的相会就是真诚的而且能彼此润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6年7月15日进入简书,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所谓路,一杯清茶》,然后被首页入选顿时自信心爆棚:看来我的文笔不...
    向行阅读 489评论 1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