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未来》读书笔记(1) | 早起读书现学现卖

我们从2018年开始读《大脑的未来》。这本书是一本关于脑科学的作品,由于社群人数众多,我们一度把互联网电商各个渠道上的书都买完了,导致淘宝店家把书涨价了。这还不够,连二手旧书网站我们也买完了。在大家的多次询问下,经过多天连续缺货后,出版社终于加印了,但是我们也快把这本书读完了。我想这本书经过一个小高潮之后,就要开始滞销了……

早起读书现学现卖,每天一起读,读完马上研讨,现学现卖。现在我们群内每天产出笔记在10万字左右,摘要其中一些,今天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如果你想加入我们一起读书,参见2018年,我们一起探索《大脑的未来》。感谢参与整理的各位小伙伴。

我知道这些笔记很长,你可能看不进去,但是我们的进步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Scalers

1. 愿景与危机 P1-P8

BY  曾甜


PART A 笔记

@[S526]吴蕾

1.1 我非常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大量的信息衔接、融合到一个贯通各层面的脑理论中。

1.2 心智和脑的损伤或异常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如脑细胞死亡和精神机能丧失所导致的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诸如抑郁症等。

1.3 生物体是基于它们的基因所提供的材料和其相互作用的环境元素自我构建而成的,这也包括构建其脑与行为,这种观点有时被称为发育系统理论。

@[S179]袖手天下

2.1 人脑是宇宙间最为复杂的已知现象,他拥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及它们之间百万亿个相互连接点//百万亿个链接点,就算是再简单的规则,这也是多么海量的可能性和复杂组合。

@[S384]易婷婷

3.1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探索神经科学不断增强的阐释脑的能力,会给我们带来多少修缮、调节与操控人类心智的动力。

3.2 这种“疾病”(ADHD病)体现于孩子在校表现不好、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或听从父母的管教。一般认为这是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相关的脑功能紊乱,可吃利他林的安非他明类似物。

3.3 尽管我只能通过我的感官和脑构建的模型去理解世界,但世界的存在与我对它的理解是相互独立的。

3.4 如果不从演化、发育和社会、文化、技术与科学历史的角度考虑,我们是无法理解生命体及其演变的。

@cody

4.1 脑如何工作即是探究人类心智如何工作的问题不仅仅是科学,还涉及到哲学、宗教以及诗歌,在一本书的开篇是不便下定论的。

4.2 从个别神经元中特定分子的性质到数亿个细胞电学和磁学行为,从显微镜下观察单个细胞到研究动物行为——这就是神经科学的范畴。

4.3 借助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规模和技术的成功,理解甚至解码脑与心智之间复杂交错的联系已经被视为科学最后的前沿。

4.4 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力量已经注入神经科学领域,其结果是,像解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行为学这些曾经截然不同的领域如今都包含在神经生物学中,然而神经生物学的野心更大,它开始触及生物学、心理学和哲学之间久负争论的领域,因此神经科学这个无所不包的词语应运而生。

4.5 脑表面充满矛盾的现象,它既是一个固定的结构,同时又具有一套动态的,有些相关又有些独立的过程,其性质或称为功能,既可以被定为,又同时弥散,寓于小的细胞集群中,或是整套系统工作的某些侧面。

@[S220]樗俏

5.1 我们能否在时间和空间上把脑——这个四维、多层次的七巧板——拼接起来?

5.2 这些技术根植于狂热的还原论,后者人为大量的各种社会问题和个人疾病均源于脑功能障碍。

5.3 伟大的演化生物学家Theodosius Dobzhansky曾说,只有从演化的角度才能理解生物学。

5.4 生物体是给予他们的基因所提供的材料和与其相互作用的环境元素自我构建而成的,这也包括构建其脑与行为,这种观点有时被称为发育系统理论(developmental systems theory)或是自生系统理论(autopoiesis)。

@[S328]鸭梨

6.1 神经内分泌学家认为,脑的功能持续被一股股激素所调制,从类固醇到肾上腺素,神经调质轻柔地从每个神经元的身边流过,改变着它们的受体,使之迸发出活力。

@[S10]0.1

7.1 借助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规模和技术成就,理解甚至解码脑和心智之间复杂交错的联系已被视为科学最后的前沿,也涉及到生物学、心理学和哲学之间的争论;大脑是我们最有利的工具。好好使用,事半功倍。

7.2 神经遗传学和产业的复合体不断壮大,这也意味着“神经疗法”的扩大化和“滥用化”,相应的传统伦理秩序也在受到挑战

7.3 我们能否在时间和空间上把脑——这个四维、多层次的七巧板——拼接起来? 这一步实在真正破解脑和心智的联系——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联系——之前所必须的。在操控神经系统技术日益强大的未来,我们所有人的脑和心智是怎样的? //现在的互联网、知识经济是否会改变我们的大脑和心智?

7.4 我们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认定证据的基础、理解观察到的现象和试验证据背后的理论框架,都来自我们学科的历史、现有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哪些已经并将继续塑造这个学科历史的社会因素。

@[S246]摸摸头33

8.1 我在研究脑如何工作,就像其他许多神经科学家一样,我做这门学问,是因为我相信在分子,细胞,和系统层次探索“脑如何工作”,我们可以对思维如何运作有些理解。

8.2 理解,甚至解码牢狱心智之间,复杂交错的联系,已被视为科学最后的前沿。研究同一对象,会采用,不同层面,不同技术手段,开展研究。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不断发展的神经科学,和神经技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感,和人格会有怎样的影响?而在未来10到20年,我们和孩子所面对的越来越凸显的前景和问题,因此,另一个合成词走进了我们当前的话题,神经伦理学。

@[S105]方程

9.1 关于心智如何工作,我个人尤其感兴趣的是人类怎样学习和记忆—这既令人着迷,又重要,并且具有神秘的一面。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什么样的过程在脑中上演,使得学习与记忆得以产生。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应用了各种技术:因为脑工作的方式,其他动物和人类在很多方面几乎一样,所以可以在动物学习新技能和任务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脑内部发生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过程。同时我也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新成像技术,作为窥视在学习和回忆过程中人脑(包括我自己的)的一扇窗口。

9.2 哲学家常喜欢指出,以我们的心智和脑去研究、理解心智和脑本身,原本就是个悖论(paradox)。因此这种探讨会触碰到有关科学的哲学和社会学中的深层问题。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知道。这个问题至少取决于三个彼此关联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显而易见:世界本身是物质的。作为一名科学家,我不可避免地同时也会是一个唯实论者。

@Don凯特琳

10.1 西方科学还原论的哲学传统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手段,而现实世界的复杂也往往尖锐地挑战着这个传统。

10.2 科学不仅是被动地思考自然,也带有对自然的干涉性。从古埃及到中国,不少文化中早年的哲学家和医师都曾质疑过脑的本质和心智存在之处。

@[S28]倢菲

11.1 神经科学不只是探索脑与意识过程,也关系到怎样操控它们。神经科学和神经技术密不可分。神经科学领域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科技背景。

@[S96]雷同

12.1 心理测试学家与行为遗传学家和那些与他们有时合作、又有对立的演化心理学家,宣称人类信仰、意愿与行动——这些原本无法被生物学解释的现象——都具有遗传基础。

@[S135]夏霖

13.1 这些都是正在崭露头角的神经技术,目前虽然粗糙,但会逐步变得精细。在当前工业社会背景下,它们的发展和运用就像新遗传学那样,造成一系列医学、伦理、法律和社会的重要问题。我们需要尽早正视这些问题。

13.2 哲学家常喜欢指出,以我们的心智和脑去研究、理解心智和脑本身,原本就是个悖论(paradox)。

PART B 感想

@[S526]吴蕾

1.1 如果可以解决“将信息衔接并融合”这个需要内功消化的技术难题,那么很多新手学习并理解新知识,将变得更简单且快速。

1.2 发育的2大因素是“基因”和“环境”,所以当基因不可变时,我们可以通过环境的刺激作用,调节大脑的发育。

@[S384]易婷婷

2.1 大脑具有相当大的潜能。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大脑很了解,那是否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我知道自己这样不对,但我就是不想改变。

2.2

①思考一个问题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

②掌握一定的概念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S220]樗俏

3.1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脑中突然在想来对大脑的研究是否会有一天像电影《超体》能够突破改变人类的局限,从而跨越三维空间,决定四维空间,甚至穿梭于多维的空间之中。

3.2 人类是否能够也神经遗传学未来的发展是否会改变我们的基因和体质?记得我高考前被学姐介绍过一种药店卖的聪明药,具体我忘记名字了,也没怎么喝,不过记得当时喝过几次确实记忆力增强,神清气爽。

@ [S10]0.1

4.1 我自己想从这本书收获的东西:①理解大脑高效信息处理的机制,并尝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能对自我的未来产生较深刻的长期影响更好;②哲学思辨的相关习惯

@[S246]摸摸头33

5.1 探索最神秘的脑都是在分子、细胞和系统上分层次的,而我们做事岂不是也应该,要有一定的章法做事,一层一层的做好才能到“脑”。

5.2 生命有什么可能性,有什么复杂性。复杂性一个很真实的词,因为我们的真实世界就是充满了复杂性。复杂才能产生智能,只有经历过复杂的淬炼,才能一眼看穿现象的本质,最后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大道至简,首先要悟道,过道,做道,深刻理解其本质,由复杂到简单,才能升华至简。《权利的游戏》中的第三眼不就是把复杂看穿了吗?当我们都经历了复杂的成长,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老司机”。

@[S105]方程

6.1 这段话回答了这本书想要讲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用神经科学来解释思维怎么运作的问题。因为思维是由脑产生的,而脑又可以由神经科学来增强和阐释。

6.2 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但是这很快被作者解决了,因为他是应该唯物论者,也就是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世界的一些规律不会因为人的意识而变化,所以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有可能去用我们的脑和心智去研究我们脑和心智本身。

@小秋

7.1 神经科学是研究思维如何运作的,我们了解了其运作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记忆,学习,对人的不同行为便有了更本质的理解。

7.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充斥身边的信息太多太多。如何筛选有用的信息,并且把信息融会贯通,是我们需要培养的。

7.3 大脑是复杂的,这个社会是复杂的,我们所做的决策和行为都受到历史的局限性,所以自身也要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增强复杂性,适应性。

@[S298]小曼

8.1 我在2017年密集的连续学习了两个月的手绘,然后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时候,走到大街上,一看到大型建筑大楼,就分析它的外形斜度,就是为了把它挪到纸上,这是刻意快速手绘训练的结果。一般就是一段期间特别熟悉的这种物象,第一反应就要把它挪到纸上,怎样把它挪到纸上,也可以理解为专业眼光,专业目光应该就是长时间深刻理解,能够运用变成你的一副专业眼镜。

8.2 这种神经调质轻柔的从每个神经元的身边流过,给我一种特别形象化的体验,可以把它作为自我催眠,自我放松的一种方法,然后去放松大脑调节整体的四肢等等比如瑜伽放松,冥想。

@[S668]小喜哥

9.1 国家,社会制度,生命阶段的行为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某一群人对此达成了某种共识并不断的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规律的社会生活方式及共有的意识使各种各样的个体能够相互合作与生活。但某些既定的意识与行为也限定了人思维的发展。比如说,出现在一切动画片,电影,科幻片等等里的外星人,一定都是某种程度上具有人的特征。

9.2 传播学中提出了一个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人脑的发展程度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

@小考拉

10.1 脑与心智之间的联系复杂交错。这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的更具体、更高级的体现。成长中由输入到输出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没有脚踏实地的物质积累不可能实现意识上的突破与飞跃;同时输出又会倒逼输入,从而形成一个双向闭环机制。

@[S74]Miss Ferris wheels

11.1 目前为止,我听说过的自认为最“疯狂”的想象,是利用脑机接口技术,将AI与人的大脑,与人的身体相融合,从而完成对人类的“升级”。如果这样的技术真的成功,也许新的物种就此诞生。其次是利用纳米机器人,3D打印,器官克隆等技术,每过一段时间就将人体的所有细胞更新,始终维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上。于是人类可以实现“永生”,但并不会“不死”,人们开始害怕任何意外事件,没有人会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因为那代价可太大了。而如果在此基础之上,竟然还能把自己变的更聪明,或者因为意外事件导致的脑死亡也可以修复,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也进入到了另一物种的领域。但现在的科学技术,其实并没有延长人的寿命,只是避免了人们以为各种原因早夭。

@[S94]vivienne

12.1 何谓心智,参考了下百度百科。从字意上讲:"心"是心脏,即是构成人体生理的一个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为人体的血液畅通加压。(相似"水泵");另一层为"内心"即"里面的","内在的"含义。"智"则是"智力","智能"之意。简而言之:心智是人们的心理与智能的表现。同时对人的生存与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如果我们能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心智的发展规律,并掌握其特点,尤其是运用在教育领域,将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S39]稬樂多

13.1 溢出效应。有些人不喜欢读书学习,认为这是回报太少了。他不知道的是通过学习,不光学习到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学习方法的不足,理解新事物很困难等等。

13.2 没有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实生活中,总想找一把“万能钥匙”,解决所有问题,而且有些问题是解决当前问题才出现的。买车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但随之而来则是保养的代价。

13.3 学知识要从复杂开始。一直学简单的东西,那只是娱乐、消遣。这本书读起来比较吃力,但只要一步一步抽象分析、综合理解,最后归纳总结出有意思的东西来。

@[S469]AngieZhao

14.1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如何能将自己吸收到的只是结合起来,并且实际运用于自身生活,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跨界了解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面要广,但是又不能被泡沫知识所掩盖,就要增强自己的识别和归纳能力,并且读经典,读费脑子的东西。

@[S96]雷同

15.1 如同作者的目的一样,在阅读这本书之前,也不妨先明确一下自己读书的目的和期望的所得。在未来教育大会的讲座中,北师大校长就提到了脑科学在未来教育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的目的正和作者写书的目的相似:增强对神经科学领域的了解,可以有助于对自己的精神状态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控,也能进一步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这对以后的学习规划和调整是很有裨益的。

15.2 脑科学面临的问题和许多学科曾经面临和正面临的问题其实是很类似的,但可能在于神经科学的复杂性,它涉及了很多领域,参与研究的人员和用以研究的方法也十分不同,所以它的统一理论的建立可能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是十分稀缺的,它需要极强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像物理学许多划时代的规律都可以是当时学科研究领域的一个集中性概括。我们经历十分复杂的过程,探索过许许多多繁琐的细节,最终希望得出的却是简洁而广泛的规律,这是我们喜欢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15.3 我们认知事物的角度、方式与程度往往被我们自己的水平和环境所局限,同时我们所要认知的事物也总是脱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正是因为问题的复杂性,我们会在开始趋向与从简单单一的角度入手,但这并非意味我们应当满足或沉浸于在简单维度上所找到的答案,而应该敢于面对自己的局限并不断地探索。在认知上,社会因素对我们的影响如此根深蒂固,也许做不到完全脱离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我们也许可以尽量减少它对我们认知的影响,这可能需要我们加深对我们所处社会各个方面的理解和认识,反过来,认为对社会毫不了解或刻意避而远之反倒受社会的约束越深而不自知自己的局限。

@[S518]栗子音

16.1 清朝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劲节行胸怀,高谈豁心智。”心智多指脑力、才智,也形容人聪明。对神经科学的探索可能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某一类人聪慧的缘由以及掌握变聪慧的方法。

16.2 要了解某一项事物应该从了解它的演化基点开始,也不能忽视它的发展动态以及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在这一发展趋势中的作用。我想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稳定可持续的演化模式,助力成长。

@[S350]Tracy

17.1 心智这东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为什么我们人类的大脑如此神奇,在人类的整个演化历程中,到底什么决定了大脑的进化?那些科学工作者也只能用自己的感官和脑构建的模型来研究大脑,这就会存在很多理论和技术局限性。会不会有一天彻底推翻今天的所有言论呢,但或许就是这种怀疑才不断推进科学向着无止境发展。

@[S88]fair

18.1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个体;无论是人的大脑,还是细胞,都是过去是现在的关键,过去可以决定现在,现在决定着将来,现在我们学习到的,看到的,经历的都将成为我们未来的一部分。

@[S343]李桂涛

19.1 在大脑与心智产生自然联系的复杂过程,启示我生活中许多所谓“自然联系”事物本身需要经历复杂过程,才能够去懂得、过的、自然地应用。而复杂过程需要耗费时间,对个人来说,突显出个个人精力的局限,进而阐述了社会分工的优越性。

@[S135]夏霖

20.1 面对一个未知或已知甚少却很强大的领域,我们应该以一种谦逊且敬畏的态度去对待。而不是自以为是地想当然得的去下结论。而且我们应该首先从自身找原因,然后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将现有的错误责任推给未知领域,并在此大做文章。

@[S611]小江湖

21.1 如果真的可以控制大脑,那控制大脑的权利是掌握在拥有大脑的个人手中还是掌握在极个别的几个专业人士手里,从人性本恶的角度考虑会不会出现几个一个人控制了几十亿人的情况,就像现在的广告和营销,可以轻松决定几个不动脑筋的消费者,就像s说的收割。

@[S72]砚石要盛墨

22.1 不要以为科学只是科学家的事情,我们普通人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尝试了解科学,哪怕只是皮毛,因为科学关乎我们自己、整个人类、地球和宇宙的未来。在关乎自己和我们所重视的人或事物的方面,一定不能当小透明,要加强参与,只有参与才有话语权和改变的可能,否则只能人云亦云,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

@[S153]Zoe

23.1 也许工作原因,书中的抑郁症显得特别刺眼,做孕产瑜伽的培训中遇到太多产后抑郁的案例,有的家庭没有任何问题,但仅仅只是因为体内荷尔蒙在孕期和产后的变化,看了一点点这本书后也许跟神经也有关,而造成抑郁,家人没有察觉,而自己又扛不过去,就选择了结束生命。希望往后读能够找到一点相关答案。

@[S560]舒畅

24.1 不仅关于智能、成瘾、攻击性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且连政治倾向性、宗教虔诚性和中年离婚可能性都在从社会和(或)个人心理范畴转移到生物学的领域。

24.2 精神病会受到基因的遗传,基因也会受都环境的影响而突变,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为自己的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去生活,我们如果自己遇到一些困难、阻碍、挫折,就变得脆弱不堪,我们的消极和抑郁,也可能会使得我们的遗传基因变的像我们一样脆弱,然后遗传给我们的后代。

24.3 技术、产业的壮大以及雄心,正是看到了各种社会问题和个人心理疾病的漏洞和需求。让一些人得以越过道德的界限去制造焦虑,以消除痛苦的口号,设计一个“美丽新世界‘,来控制缺乏认知的大脑。就像现在很多知识付费的平台,故意制造焦虑,甚至有的利用心理学来利诱那些内心有伤痛的人进入到课堂里,制造一个温暖的环境让你为他们去传播”知识“。

24.4 我们对于世界的任何看法、观点,都无法改变这个世界。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知都是随着世界的改变而改变,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只有从起点出发,通过这个真实世界上最复杂的大脑,从我们自身去研究它的演化和发育过程,才能洞察到复杂世界背后的规律,提升我们的认知格局,去撬动我们想要获得的物质。


2.过去是现在的关键P9-P42

BY  曾甜

PART A 笔记

@[S526]吴蕾

1.1 生命都涉及碳、氢、氧、氮构成的化合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

1.2 一旦细胞确立了其能量供给、各种酶及大体可靠的复制机制,演化的基础就更坚实了,因为自然选择可以开始起作用。

1.3 选择压力不仅要求获得更有效的感官和攀爬奔走的能力,还要求脑能理解感觉信息并指导运动过程。这最终导致了像人类这样高智能的生命体。

1.4 我们的脑是作为生存策略演化来的,而不是为了解决抽象的认知难题。

1.5 虽然演化过程把“高级”结构置于较早结构之上,但仍保留了在皮层控制和分析失效时残存于“低级”区域的一些独立功能。

1.6 动物为了一定目的而学习和记忆—逃避伤害或者实现渴望的目标。

@[S179]袖手天下

2.1 人脑是宇宙间最为复杂的已知现象,他拥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及它们之间百万亿个相互连接点//百万亿个链接点,就算是再简单的规则,这也是多么海量的可能性和复杂组合。

2.2 最先出现的是种原始形式的细胞。基因比细胞来得迟。不管怎么定义,生命都涉及碳氢氧氮构成的化合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头一件事是在逐渐变冷的地球上,从无机化学中生成有机碳化学。当时的大气充满了氮气,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化学上,这种环境更适于还原,而非氧化,也就是说更有利于合成复杂但较不稳定的分子。最终结果是在地球历史的最初几十亿年海洋及其边缘产生了包含着氨基酸,糖,脂肪酸,甚至核苷酸等有机物的稀汤。

2.3 油脂膜把油滴内外分开,假以时日,一边成了生物体,一边成了环境,结构从此创生。油滴构成的初始细胞,内外的化学组分大不相同。这种内外之别,也就是以后我与非我的差别,是活体生物的基本特征;实际上至少从35亿年前的化石里就可以发现细胞样结构。

2.4 其实自然选择是逻辑上的必然,而非有待证明的理论。一个细胞捕获和利用能量的效率较高,复制更为准确可靠,它必然能生存繁衍,较低效的则趋于消亡,遗骸被别的细胞重新吸收利用。有两个重要的演化过程同时发生,其中一个是竞争——对手为生存而搏斗。还有一个过程就是合作,各具特长的细胞集合起来一同运作。

2.5 首先,演化没有预设的方向,没有无法阻挡的复杂化动力。没有人类居于顶端的“生命之树”,没有自然阶梯,没有高等和低等,没有谁比谁更原始,今日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都同样经历了35亿年的演化,都大体同等的适应了自己“选择”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2.6 其次,自然选择和演化无法预测未来的改变,它只对此时此地作出反应。没有目标,也不为某种形而上的完美而努力,任何时候选择都只能面对现有可用的材料,演化是渐进式的,不断修修补补。它无法重新设计或从头开始。修改方案是否可行受到严格的约束——有结构的、物理的、化学的约束。

2.7 把感觉数据转化为运动规划是一种普遍原则//我们自己也是要把接收到的一切用行动来进行固化和实现。

@[S246]摸摸头33

3.1 不管复制是基于RNA还是DNA,这样描述生命起源,都潜藏着驳论,从头合成核酸,分子需要酶和能量,受调控的能量,生产需要酶和细胞基质,而这些酶和细胞基质,有需要先和DNA上,精确合成,从初始细胞转到功能完备的,细胞机体,必然牵涉,猛种自己过程,这是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所称的自创生过程的一部分。

@[S298]小曼

4.1一旦细胞能够利用精确复制出核酸链来保证蛋白质等重要分子的合成,从母带到子带的遗传信息传递就建立起来了。现在细胞中解旋和复制过程受到多种复杂的调控,许多分子生物学家认为早期的初始细胞可以可能以比较简单的单链RNA作为复制的基础。

@Don凯特琳

5.1 还有更为不可思议的,有人提出生命根本就不起源于地球,而是来自外太空播下的种子。例如,在只比绝对零度高几度的条件下,可以从水、甲醇、氨和氢氰酸合成氨基酸。

@[S28]倢菲

6.1 一旦这些有机物开始聚集,尤其是初始细胞内俘获了黏土和金属离子片段,从而可以进行表面催化反应,后面的事情就越来越快了。这种新获得的催化能力导致了越来越复杂的化学转化反应。

@[S207]大白

7.1 后来有些细胞中出现了能捕获太阳能的伟大发明,可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糖类,通过这种化学反应(光合作用)产生并释放氧气,从而缓慢又持久的把地球大气变成今天这样富含氧气而缺乏二氧化碳的状况,这个过程花了超过10亿年,近几十年来正被全世界尽力燃烧化石燃料所反转。

@[S131]1519

8.1 一旦细胞能够利用精确复制出的核酸链来保证蛋白质等重要分子的合成,从母代到子代的遗传信息就建立起来了。

@[S628]尔雅

9.1 初始细胞因为吸收了更多的物质而变大,直到大得难以稳定,一分为二。子细胞通过RNA或DNA精确复制出来的核酸链来保证蛋白质等重要分子的合成,从而建立从母代到子代的遗传信息传递。//准确的复制机制:建立一个能传递的标准,以标准为模版执行。

@Zoi

10.1 细胞作用于外部世界的有目标的行为,比脑甚至神经系统都来得早。

@[S676]1313

11.1 其实自然选择是逻辑上的必然,而非有待证明的理论。

@柚子茶

12.1 细胞膜是脂质-蛋白质双层膜,可以控制进出细胞膜的分子。细胞膜的内外有电势差,秩序极少电荷却能在极薄的细胞膜内外维持膜电位。这是生命之所以催在的决定性标志之一。

12.2 初始细胞需要能量来存活,维持内部稳定性,生长和分裂。有些细胞可以捕获太阳能,与二氧化碳合成糖类释放氧气。从此能量的初级生产者植物和消费它们以获取能量的动物之间分流了。

@[S473]茶茶

13.1 虽然高温会加速化学反应,已形成的复杂有机分子在低温下更为稳定。例如,DNA在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可以稳定数十万年,在温暖的低纬度地区则只有几千年。

13.2 受调控的能量生产需要酶和细胞机制,而这些酶和细胞机制又需要先能在DNA上精确合成。

@Deep blue

14.1 某种生活方式一经演化出,不可避免的,选择压力就会使其效率越来越高。

@[S153]Zoe

15.1 今天生机勃勃的世界上不乏这种共生系统,各具特长的细胞集合起来一同运作,在极端条件下,特化方向不同的细胞群可以融合成单个生物体,称之为共生起源(symbiogenesis)。

@[S109]Trainer教练

16.1 DNA:A、C、G、T,分别代表四种核酸: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生命最先出现的是原始形式是细胞。

@若蒙

17.1 自然选择这个宏伟的譬喻有一个有缺陷的隐意——仿佛生命体只是被动的,被环境的改变“东吹西打”,而不能主动地左右自己的命运。

@[S377]石头e

18.1 细菌沿着目标梯度方向曲折游动,从而可以比较吸引他的分子在某一时刻与前一时刻的浓度,进而察觉到梯度,这是一种基于时间的策略。个头更大的单细胞真核生物采用空间策略,比较膜表面不同位置上吸引分子的浓度。

18.2 习惯刺激而不把这个刺激视为威胁,这种现象叫做“惯化”,是神经系统的一种通性。“惯化”绝不永久的改变行为。

@[S15]陈玉琼

19.1 社会性生存的长处在于不再要求每个细胞都具备这些机制,但也意味着任何单个细胞的生存都依赖于整个个体的生存,单个细胞必须放弃独立性以协助维持共同体——为了合作而沟通。

@[S472]Grace

20.1 环境注定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充满变化的—术语称为“斑块化(patchy)”。

20.2 事实上被觉察的分子本身未必可利用,但它可以提示有其他可用分子的存在,也就是说可作为一种信号。

20.3 只有存在接收方来解读它所承载的信息,信号才可成为信号。

20.4细胞内的这种功能区室化(compartmentization)是调节机制重要的一面,使复杂的化学转化过程得以在局限环境中进行。

@[S353]小Y

21.1 生命个体并非仅仅被动的接受选择,事实上,它们都创造着自己的环境。

@[S298]小曼

22.1 感受器细胞对外在环境作出反应。效应器细胞作用于环境,但是把许多感受器细胞的信息整合起来,并把他们的输出之和转化成可能对很多不同的效应器细胞指令,需要一个相互沟通的细胞网络。

22.2 涡虫头端的凹处具有感光细胞,可以避光,也可对触碰和化学梯度做出反应。被玻璃棒碰触后,涡虫会蜷成球形,这是他对危险的反应。然而如果触碰足够多次,反应会逐渐衰减,最终涡虫不再反应——它已习惯于玻璃棒的刺激而不视为其威胁。这一过程称为“惯化”这是神经系统的一种通性。可以视为学习的初级阶段,其生化机制已经得到广泛研究。

22.3 鱼类视觉也很发达,涡虫和文昌鱼感光的眼点已经变成了带有晶状体的透明窗,穿下面从神经管上长出了有感光细胞构成的视网膜。这样的眼睛所能做的不仅是检测明暗模式,晶状体可以把外在世界呈现到视网膜,并进一步到脑本身,为了处理来自这个精细系统的复杂信息视顶盖扩展为分开的两叶,容纳了大量神经元。

@[S90]旸

23.1 神经系统变得更为复杂之后,在对来自过个源头的信号进行整合并分配到若干效应器官之前,需要有很多相互连接的神经元网络作为中间步骤来对这些信息进行审核校验。这些细胞间交互连接的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中许多都不与感受器细胞或效应器细胞发生直接联系,而是通过多重的前馈或反馈环路实现彼此之间大量的相互作用

23.2 一个完善的(如人类的)神经系统的特点是信息的单向流动,从树突到轴突,从感受细胞到效应器。

23.3 今天活着的大量物种没有脑甚至没有神经系统——它们过得都不错;并不比我们更为进化或者不如我们。

23.4所有脊椎动物脑的构建蓝图,后脑hindbrain、中脑midbrain、和前脑forebrain,每一区与处理一种感觉相关。前脑感受气味,中脑管视觉,后脑负责平衡和震动。

@[S460]木矛木

24.1 所有这些性质都需要某种可称为适应能力(adaptability)或行为(behaviour)的能力,也就是能响应环境并且反过来改变环境以利于生存繁衍。这种行为最简单的形式既不需要脑也不需要神经系统,虽然少不了需要一套精密的化学和结构特性。所需的这些性质也有人成为程序:最广义地说就是细胞或活系统存在期间,描述细胞中各种化学组分以及相互作用的动态的一种方式。

24.2 朝特定化学源头,即化学趋向性(chemotaxis),需要细胞具有某种方向标或者罗盘。细菌用来得到方向标的一种办法是沿着曲曲折折的轨迹游动,从而可以比较吸引它的分子在某一时刻与前一时刻的浓度,进而觉察到梯度。这是一种基于时间的策略。

24.3 即使低等动物如草履虫,这一过程也是在“表达情绪”。对他来说,情绪是生存的基本要素,也是演化的主要动力。

24.4 一个完善的(如人类的)神经系统的特点是信息的单向流动,从树突到轴突,从感受细胞到效应器。

24.5 这个微不足道的生物有极为有限的神经系统,而其能完成的行为却异常复杂,不断令人惊讶。

24.6 这一过程称为“惯化(habituation)”,这是神经系统的一种通性。可以视其为学习的初级形式,其生化机制已经得到广泛研究。

@[S606]Harry

25.1 “动态内稳态”这个词强调稳定性不是通过静止而是通过动态过程而达到的。

25.2 这个微不足道的生物极为有限的神经系统,而其能完成的行为却异常复杂,不断的令人惊讶。例如,有些线虫独来独往,有些却循着伙伴同步游动,集体食用细菌。研究表明有两个特化的感觉神经元专门检测环境中有害或者应激性条件(如损伤性化合物),然后诱发了集体进食,损毁这些神经元就会把社会性线虫转化成孤独进食的线虫。

@[S112]闹闹

26.1 承载神经元之间信号的分子称为神经递质,其中许多都衍生自没有神经系统的生物体或业已存在的有其他的功能的分子。

@[S165]Phoebe

27.1 原本为了某种功能而产生的适应性结构和过程被承袭下来用于另一功能,这是生物历史上演化的另一个持久特征,称为扩展适应(exapatation)。

@[S347]纪青

28.1 生命形式没有所谓高等和低等,生命的演化也并没有预设好的方向和无法阻挡的复杂化动力。

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能量的植物种类可以依存较慢的细胞间信号传递(可通过电学或化学方式),但依靠其他已合成食物来获取能量的物种必须具有能够快速高效传达信息的细胞间信号,甚至要求能够更快更精准地协调运动。

28.2 在个体的行动计划中,神经元是实现细胞网络内相互沟通的主要成分。很多相互连接的神经元网络会作为中间步骤来审核校验由感受器细胞采集的信息,再出处和转化为效应器细胞的指令。(不是通过直接联系感受和效应器细胞,而是通过多重的前馈和反馈环路来进行相互作用)

28.3 神经元细胞的特点在于它具有许多树突和轴突,用来感应、收集信息和整合、传递信息。而一个神经元传递信息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接点称为突触,承载神经元之间信号的分子称为神经递质。

28.4 一个完整的神经系统的特点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当然还有许多反馈环路,但重点在于方向性。

28.5 神经系统提供程序和行动计划以对环境做出反应,但很重要的是计划应该灵活,可以根据经验进行调整。

28.6 惯化决不永久地改变行为,时间隔得足够久,原来的反应就会重现。

@[S349]阿井

29.1 一个自由细胞,化学营养物的浓度可能在数秒内急剧变化,并且需要对此变化作出恰当的反应,这种改变程序的能力可以理解为一种行动方案,一种对个体目标的内在表征,至少要让生物体存活到完成复制。这种方案就是脑的终极目标。

@[S623]辰希

30.1 从头合成核酸分子需要酶和能量,受调控的能量生产需要酶和细胞基质,而这些酶和细胞机制又需要先能在DNA上精准合成。从初始细胞转到功能完备的细胞机体,必然涉及某种“自举过程”,这就是“自创生过程”。

30.2 一群细胞集合成聚集体,单个细胞聚在一起成为多细胞的一团,也说明了演化中合作过程的重要性。

@[S226]沐沐

31.1 通过把神经元集中到神经节,可以增强其相互联系,从而提高合作分析和响应外来刺激的能力。但神经节仍然可以独立行使功能。许多生物体演化出了迥然不同的生存方式,它们彼此相互作用构成的网络造就了今天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S259]小媛

32.1 胞内信号是很快的,钙波可以在几毫秒内穿过整个细胞;并且,虽然信号只需要作用于具有适当受体的特定细胞,但它自己并没有精确的导航能力;必须产生足够多的信号分子以覆盖一个大范围,才能确保其中一些到达靶细胞。

@[S520]Nicole鱼

33.1 植物基本不动,相对较慢的细胞间信号传递过程足以支持这样的生活。动物需要伸出触手从而与靶细胞建立直接联系,分泌细胞就可以快速并特异地向靶细胞传递信号。

33.2 需要有很多相互连接的神经元网络作为中间步骤来对这些信息进行审核校验。这些细胞间交互连接的神经元通过多重的前馈或反馈环路实现彼此之间大量相互作用。//人工智能的原理

@ [S12]babyer

34.1 所需要的这些性质,有人称为程序,也就是细胞中各种化学组份及其相互作用的动态的一种方式。程序中还有对外在环境的突发改变作出反应的可能性,可以瞬时和持久的调整程序表达。

34.2 决定反应发生的是细胞内钙总量的细微变化,仅仅一个脉冲,钙离子进入胞内并在千分之几秒内迅速传播。

@[S192]浙东学派

35.1 程序最广义地说就是细胞或活系统存在期间,描述细胞中各种化学组分及其相互作用的动态的一种方式。这程序中必然还含有对外在环境的突发改变做出反应的可能性,可以瞬时或持久地调整程序的表达。环境注定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充满变化的--术语成为“斑块化”。这种改变程序的能力可以理解为一种行动方案,一种对个体目标的“内在表征”--至少要让生物体能存活到完成复制。

@[S182]期待lifebeauty

36.1 “作为”与“成为”是生命的全部。生物体处于某个状态,同时又要转变为不一样的东西。生物总是持续不断地建造自己。这个过程属于自创生,即自创生系统理论,又或为发育系统理论。人恰是通过自我创生的过程建造着自己。

@ [S474]王小七

37.1 新结构出现以后,旧结构的重要性和相对大小降低,但是许多联系和通路都保持着。

37.2 强调脑质量是个相对简单的错误,这涉及前面多次强调过的一点,脑并非单一器官。

37.3 脑发展出山了认识,但是这是为一一定目的的认知。同时,比起认知,目的还更深入地涉及情感,很多时候称为感受。逃避伤害,接近快乐。因此应当纠正行为只涉及脑及认知至上这样的设想。

@[S007]漫步者

38.1 只有在演化的照耀下,才能理解生物学。只有在历史背景下才能理解生物学,包括演化、发育、社会、文化和技术史。

38.2 生命不是一个静止的“东西”而是一个过程。由生到死,所有的生物体同时处于每时每刻的内稳态与随时间缓慢变化的动态或称“动态内稳态”中。

@ [S494]小仙

39.1 视觉区并不止一个,而是至少有30个不同的模块各自执行不同的处理任务。皮层的各个层次接受并传递来自其他脑区的信息,各个功能柱也含有检测视觉信息某些特征的神经元,彼此又有异常丰富的交互连接。

39.2 人的独特性在于我们的多能性,我们是全能高手。

39.3 从受精那一刻开始到出生直至出生以后,不断地作为自身命运的主动参与者。人恰是通过自我创生的过程建造着自己。

@[S285]发糕

40.1 哺乳动物的脑的主导位置在前移至脑端,端脑由嗅皮层发展而来,并包裹其他结构形成大脑半球。下丘脑控制着情绪和行为。我们的脑是为生存演化的而不是为了抽象的认知。哺乳类比爬行类的前脑完善的多。

40.2 控制权归皮层新皮层是哺乳类独有的。这些区域包括广大的前额叶,枕叶,颞叶,顶叶的部分。它们用于处理精细分析的信息。大脑皮层有4毫米厚包含全脑近半的神经元。皮层的每个层次都含有一系列不同的神经元类型。而测绘最清楚的是视觉系统。这是那些硅芯片图不能比的。

40.3 脑的大小 我们的脑并不因为是最大的就是最聪明的。它的独特性在前额叶大。大脑皮层的扩大不得不用扭曲褶叠来增加面积。

40.4 物种的差异在于程度上,而非不同类别的。脑首先是为了生存。哺乳类的脑演化是需要合作或竞争。不能独立的认为行为和认知只涉及脑。即使是情感也会引起全身的激素反应。

@[S543]Helen

41.1 发展成大型的脑需要神经系统构建中出现两个重要变化:神经与内脏的分离,神经能力的集中。早期三个神经元构成了前脑.中脑.后脑,这三部分又另外进行了三部分变化,成为了另外一个样子:前脑—大脑 {前面的端脑和后面的间脑}   中脑—视顶盖  后脑—小脑,形成的神经元越多,这些信号之间的传递相对于之前就会比较混乱,神经元之间形成了像是“绝缘体”的物质包裹着他们,而进行更好的传递。

@ [S81]Allen

42.1 局部损伤这些模块造成的功能异常可能很出乎意料,比如有的脑损伤患者能够检测运动却无法描述是什么在动,还有些患者丧失了颜色处理能力,只看得到黑白世界。损失整个视皮层似乎导致失明,却存在某种残余能力能无意识地感觉到外在世界所谓盲视觉。这种能力可能依靠外侧膝状体,这提示了虽然演化过程把“高级”结构置于较早结构之上,但仍保留了在皮层控制和分析失效时残存于“低级”区域的一些独立功能。要仔细讨论这种高度分布式的脑功能组织的隐藏含义,现在还不是时候,我只想说明脑是如何从演化这个一路修修补补的过程发展来的。

42.2 哺乳类的演化,不论捕食者还是被捕食者,都涉及两件事:其一,种群内合作(及竞争)能力的发展,因为合作对跟踪猎物和躲避捕食者都有助益;其二,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对抗性的“军备竞赛”合作与竞争都能得以改进的一个方面就是发展出更大更好的脑。

42.3 环境”从受精后立即发挥作用,子宫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深深地影响着胎儿的发育,哪怕是同卵双胞胎在子宫中的位置不同也会引起发育上的差异但更深一层,将基因与环境割裂的观念本身就错误地表述了发育过程的本质发育中的婴儿,以及他将长成的那个独特的人一永远既百分之百是DNA的产物,又百分之百是DNA所处环境的产物。

PART B 感想

@[S526]吴蕾

1.1 与生命做类比,人的很多性格、习惯的形成,也可以说是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2 事件的发展、升级都是需要几种必要条件的长期孵化的。

1.3 在竞争与合作互为条件的相互作用下,高智能的发展是必然的。

@[S246]摸摸头33

2.1 进步,把人与人之间的成长轨迹分开,与外界产生隔离,便是不可避免的。有人相聚,有人走散。

2.2 想成长,但没有时间,很忙,没有时间,来成长,到头来,陷入死循环,这需要破局。如何破局,用行动来暴力解除。

@[S298]小曼

3.1 就是说一个人在时间维度上,由a点到b点的变化,中找到一个控制器把控自己,是一种持续的变化,或者是这个控制的这个点达到一种比较稳定,能够慢慢加速的状态,但是首先你是要保持一个稳中前进的平均过程。还有就是找到一种介质来连接,就比如在今天写的文字,十年后再看这些呢,就是传播介质。

@执^~^念

4.1 选择是在一个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做出的,是有局限性质的,每个时代都会有时代的烙印,例如;在建国初期提出的人口就是生产力,到后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来面对日益老龄化的社会,提出的“全面二孩政策”无一不是在说明时代的发展中出现不同 的方针政策,在修修补补中前进。

4.2 进化没有高级低级,只有合适与否,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是生存的需要,它短一点也许就会被社会淘汰,但是谁又知道会不会在亿万年后长颈鹿生存的环境会不会改变,会不会森林会变的低矮,植被茂密从而导致脖颈的变短。近年来人们对于电脑的依赖导致大脑的退化,记忆力的衰退还是非常有必要重视的。

@[S131]1519

5.1 既然生物体和脑都是由基因的材料和环境的元素相互构建而成的,那么我们的行为也同样离不开这两个条件的控制,如果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现状,在基因在目前还改变不了的情况下(至少大多数人),我们就努力地去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去干预它的发育或者自生。

5.2 这里借用S提到的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在建立模板的过程,建的好,就会按照这个精确地复制下去,一直是好的,走向正循环,如果要是连模板这个母代都没建好的话,那么,后面一切免谈,不会有生命的延续,更不会有进步。

@[S309]吉利

6.1 任何一件看起简单的事物背后都是经过极其复杂的过程,就像我们的成长一样,从婴儿时期到现在的思维不可相提并论。“大道至简”的背后也需要我们深入的学习最终被理解消化才能言简意赅。

@[S294]若水clover

7.1 科学不仅是被动地思考自然,也带有对自然的干涉性。自己思考学到的知识也如此、学了运用在自己身上了、才是得到了知识。

7.2 生命起源潜藏的悖论,靠着自创生过程、得以破局。成长中,何尝不是。陷入僵局时,破局可能会痛苦,但逆着舒服去做了、痛苦过了、才会打开新局面。是不断陷入恶性坏循环中,还是破局后渐近良好循环中,全在自己。

@[S298]小玉儿

8.1 从初始细胞到生物体的演化进程,是不断与环境交换物质,细胞不断吸收高能量物质,排出代谢废物,以达到相对平衡的结果,演化过程是渐进式的,不断修修补补。成长过程与之类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同样需要吸收高能量物质(有质量的知识点),摒弃无用的信息,不断补充新知识,完善知识网络,其实成长就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8.2 通过对脑的探索,人工智能也是基于神经科学研究的产物,未来对神经科学的更深入研究和探索,将会对人类带来更多变革。

@phil

9.1 一是,对其他人要有悲悯心。可怜又可恨的人有,穷凶极恶的人也有,这些都是他们适应过去或现在环境所发展而来的适应性结果。如果你身处他的境地未必选择会比他更好。二是,在成长当中不是找到自我,而是过程中不断塑造自我,再发现新的方向和机遇。三是,要改变适应的状态是非常漫长艰难的,因为环境因素和你自身都将一切调整到了平衡的稳态,要有心理准备会被不断拉回到过去的“平衡”状态中。

@[S512]零一

10.1 生命很复杂,而个人成长也是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首先要有成长的意识,然后愿意用行动去改变,打破固有的观念和生活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持续行动,最终获得成长。但成长说着容易,真正行动起来并不轻松,在这个过程中,除开自己犯懒这一主因,也会受到很多在自己意料之外的因素影响,然后放弃,而成长的快慢或许就在于是坚持到底还是就此放弃。

10.2 关于合作,《别独自用餐》这本书里提到很多方法教人合作共赢,彼此间互相分享资源,把蛋糕越做越大。一个团队,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团队的整体利益,每个个体本身就具有独特性,如果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不仅在团队中的日子不好过,后续成长也一定会受到限制。

@[S153]Zoe

11.1 觉得共生系统很有趣,一个再厉害的人也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做出一番多么厉害的事情来,而是需要一个厉害的团队,或者更多人;人和人之间有利益冲突时,在小范围内是对立的,但在大范围中有利益冲突的人如果相互协作反而能够取得更大的利益,觉得与共生系统很像。

@[S13]Metisfess

12.1 可以用于论证选择比努力重要。通过头部感受,判断正确方向,领导者指引前进。君子不器,不要因过去成就等外物束缚自己。

@[S394]萱萱妈

13.1 某种生活方式一经演化出,不可避免的,选择压力就会使其效率越来越高。s说一旦选择了贫穷的模式,你就不可避免的想方设法的去贫穷。所以我们要有正面积极的暗示给他自己,当愿望思考无数遍,并且思考细节越细致,就越容易实现。

@[S298]小曼

14.1 行事是不用完美主义,关键是先干起来再说,边做边改动,因为这不是在精细的编制一本书,即使是,还是可以重头再来不断修补,就是在渐进式中修补。况且还有一个例子是可以说明,就比如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先写出来,然后再修改。最重要的是先干,然后再谈精修。

14.2 一个简单的初等生物,可以完成信息整合实在可拍手称赞。对于现今而言,最需要的就是信息辨别,信息整合的能力,与时俱进,与时消息。

14.3 “惯化”我认为是一种稳固化的结果,比如青蛙所跳高度受玻璃隔板的限制,即使没有了玻璃隔板,依然如此。但是这里的概念区别在于如果再受到危险,全部反应立即重现。比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说绝对化的结论是一定有前提的,否则一定有漏洞。惯化也只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随机应变的机制也是很智能的。

@[S460]木矛木

15.1 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明显比植物高等之处在于,神经系统能够提供一个直接沟通渠道链接感受细胞和效应细胞,这使得信号更快更精准传播。由此,高效和精准是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趋势,对学习工作和生活而言同样适用。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保持学习能力,定位和做事更精准,进而更加高效。

15.2 神经元网络对信息进行审核校验后再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并非神经元和感受器细胞或效应器细胞直接联系,而是通过相互作用进行协调。可见越是复杂的系统,有效的合作越重要,合理的分工,严密的结构,可以使系统得以高效运转。

15.3 社会性昆虫如蚂蚁和蜜蜂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几乎达到神话般高度,依个人看法,一方面其生活在集体环境中,集体意识很强,另一方面单独的个体力量弱小不足以很好的生存,因此进行团队合作,精准分工,在集体成就中成就自我。在个人意识很强的同时,也要有团队意识,了解团队合作的力量。

@[S606]Harry

16.1 老一辈的人总是希望小字辈的人,生活能够稳定些。而所谓的稳定就是每天对生活的重复!不想拥有太多的改变!可当你曾经到过更高的地方,看过更远的世界!如果想要找到属于你的那份稳定。就必须要让自己忍受一段孤独的时光,因为成长这件事从来都不那么容易。在此期间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适应不同的环境的改变及来自各方面能力的挑战!——这是大脑作为生存的策略!

@[S612]肉肉

17.1 细胞的生存与人类个体在社会的立足是一样的。当前社会氛围竞争多于合作,但实际上,任何人既要保持相对独立,也要保持一定的人际联络。只有保持好这两种能力,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发展。

17.2 我们要掌握成长的主动权。有研究表明,穷人的孩子大多是穷人,而富人的孩子则很少会有变贫穷的。这说明,先天的成长环境对于孩子成长意义重大。但是否寒门就再难出贵子呢?也不是的。否则,这个社会的形态就固化了。因此,要想更好地沿着预设目标成长,人需要主动适应环境,甚至是创造微环境。

17.3 细胞的成长没有预设目标,但我们的成长需要确定大致方向。因为我们处于更复杂的社情中,缺失目标,只会跟着大环境盲目的走,会丧失主动权。

@[S146]焱焱焱

18.1 演化是单一的,不可逆的,成长也是不可逆的,当学习累积到质变的时候,我们的认知和情感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而在此之前的都是演化的阶段,而不是真正的分叉,因为还不具备条件,正如我们一直在舒适区,我们就不会成长,只有突破自我的边界,自我的界膜,接触到更大的环境,去适应于新环境,去挑战和改造环境,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环境的突然变化而束手无策,陷入困境之中,防患于未然,我们要武装自己到牙齿,不打无准备之战,生存之战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S298]小玉儿

19.1 社群就像一个神经网,群主是树突,管理员是轴突,整合来自群主的信息,传递给群社员(其它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

@[S226]沐沐

20.1了解了惯化,觉得S君所推崇的刻意学习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学习就犹如刺激,不停的刺激,直至习惯。如果保证不了持续行动,那么就会渐渐回复至原始状态。也可以反映出,适应是如此的强大。当然,方向要把握好,朝好的方向适应,不能退步式的惯化。

@[S52]Amay

21.1 做笔记相当于对自己所读过的内容进行梳理,跟着作者逐渐搭起框架。专业科普性书籍,需要坐下来,静静地读,第一遍大致看内容,边读边划;第二遍边读边做记录、写上一两句,或者查上一两个概念,或者往回翻再重新理解一下作者表达的观点。这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不到30页,读了一个半小时,还有许多未懂。但,主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心流。以前读书,还是浅了。

21.2 演化没有预设方向的论述,令我联想到刚刚读完的《金融心理学》中讲到的“混沌”。加深了对混沌的理解,可以测出漩涡周围的流量、流速、阻力等等一切数值,但仍然无法预测水流的方向。

21.3 所有的演化没有高等低等,高级原始之分,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然而,没有目标的行动,最终都将趋于消亡。可见,成长,不仅要持续行动,还要有目标有方向的持续行动,去哪里比去过哪里更重要。

@[S182]期待lifebeauty

22.1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变强才能保存自我;要变强,则要耐得住困苦和压力。

22.2 即使是低等生物,也有情绪化和惯化,当遇到事情时,我们理性看待自己的情绪,辨别自己的惯性,再做出选择,这样或许能跳出动物本性这个框框。

@[S358]萌新

23.1 对演化或进化的认知从聚焦斗争到承认合作,是一个大的进步。一方面,所有的斗争都是为了个体更好的发展;而很多时候合作比斗争更高效更有用。另一方面,斗争更多是外求的手段,而合作往往是向内求的;这个意义上来讲,合作更契合演化的目的。

23.2 与演化相似,进步不是一个预设的问题。更可能的是,它是一个应对变化的反应。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都只是过去对某些状况的临时反应。它不是别人强迫性的预设,我们仅是被动接受;事实上都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23.3 精进是由选择压力自发引起的。任何生活方式都会通过效率提升进入自己的稳定态。稳定态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压力选择下继续提升的,或者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循环。在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上辈人与我们选择的不同。他们在自身的循环中越走越远,进入高效率的稳定态。那我们的生活方式刚刚经由对现实的反应形成。

@[S699]李春杰

24.1 我联想到人脑处理信息跟细胞与环境交换化合物很相似。纳入高能量信息很不容易,比较烧脑,还要持续行动去深入消化这些高能量信息,知行合一地壮大自己。纳入垃圾信息太多的人,或者纳入高能量信息消化不了的人,就很难成长了,还会使自己的脑退化,被人收割。

@[S192]浙东学派

25.1 一味被动地接受选择,只能使我们成为环境的奴隶,以后便可以很方便的将失败归因于环境;我们需要主动地适应环境,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才能够最终获得个人的自由意志,获得不为物所役的畅快和满足,成为真实的自己,并非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25.2 程序是一种动态化的过程,在环境中蕴含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黑天鹅事件,我们需要有快速机动的反应及处理机制。历史事件中蕴含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可以说,历史事件包含的偶然性因素长期以来都为我们所忽略,如:法国大革命的一连串事件、辛亥革命、中共的崛起等,可以说,几乎历史中所发生的革命,具有极大的偶然性,革命不是必然的,改革才是。

25.3 细胞通过空间和时间的策略来找到正确的目标,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现在觉得有时人还不如单细胞生物,不愿意进行探索,就想找到一个人学习快速学习的方法,忽略了知识习得本来就是刻意学习+持续行动的过程,为了不吃这种苦,却用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消耗在寻找好老师上,真是舍本逐末,违背学习的规律性,难有所成。

25.4 当我们成为社会性动物的时候,大多数人放弃他们的独立性,而选择从众,因为这样就不用背负错误决定的风险,反正风险大家担,法不责众吗,那些继续面对外在世界的细胞就像人类世界中的领袖、政客、商业集团之类,他们给我们框定了一个范围,我们中有许多人自愿接受这种限制,放弃了努力,也放弃了自我成长的机会,这辈子,也就守着“稳定”的饭碗,混过了一辈子,这倒是能够大大促进社会稳定,政府也不用费尽心机去治理,牵着走就好了,但是生而为人,你真的好意思吗?

25.5 “惯化”是神经系统的一种通性,常常会使得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愿走出舒适区,因为从不舒适到逐渐“惯化”的过程是要经历阵痛的,我们是很排斥这种痛苦的,所以给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持之以恒地进行放弃,然后去寻找各种速成的方法,听上几节课,觉得没有收获就放弃了,如果这样就能够让你学会一项新本领,那这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解放了,不必如此焦虑和痛苦了。

@ [S635]赤挽风

26.1 能够使整体进入更高层次的合作,不是个体之间简单的信息共享,而是个体之间彼此信任,明确分工,以诸个体之力完成一个整体所需要进行的全部行为。此时,作为一个整体的各个部分的个体,因为丧失了独立性,自己的生存必须依赖于他人的努力,可以说是合作的风险。

@[S109]Trainer教练

27.1 一个人或企业,甚至国家,占有和能利用的资源越多,往往发展速度越快。这和细胞相类似。同时,在文化内涵,思想意识方面,越容易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这也类似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7.2 发展才是硬道理。细胞的成长就是在发展。很多事物都是同理,发展越快,优势越大,发展的慢,根据“马太效应”,会衰亡,会被其他同类收拾。

27.3 社群中细胞的分工和公司企业或者机关等社会组织中的机构很像,个人在组织机构中,各司其职。分工的出现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分工的出现强调角色的定位,做好自己的角色,就能生存。

@ [S31]格桑 

28.1 细胞出生于某个产房一样的地方,随着逐渐成熟,它们将离开出生地,追寻自己的命运,精确的迁移过漫长的距离。

@[S604]熙熙妈

29.1 在社会性生存条件下,共同协作,发挥专长已达到稳定的生存环境就是大环境要求每种物质的生存技能.但是所有的环境都是变化的,只有不停的调整改变自身,才能保证变化大环境的相对稳定。

29.2 惯化这种过程,是神经系统的通性,不是不能改变,只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大的刺激.所以,以此来看,没有一种行为是不能改变的。

@[S442]Taylor

30.1 大脑和现在大公司的架构类似,体量越大所需要的系统越是复杂。

30.2 生物体需要不断的建造自己,不是创造是建造,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和进化的,任何人都不能抛弃自身的历史和原有属性。这个建造的过程是一个渐进式的,不是断崖式,是在相对稳定环境下持续行动的结果。

@[S494]小仙

31.1 无论是追求内心的强大,还是个人的成长,都是自己成就自己,最终来说都是一个走窄门孤独的过程,没有人能代替。

@[S484]雍阳

32.1 社会的演化或许和大脑的演化有相通之处。一个世纪以来人口聚集地从稀疏且相互熟知的农村迅速发展到稠密陌生的城市,在法制和公德心等新规则的不断倡导下关系至上和亲疏有别的旧习惯的支配地位开始逐渐降低,但其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S28]倢菲

33.1 发现,在生活中我们对于很多事物的理解会很容易陷入二元对立的误局,是否简单的把事情打包成两个“非此即彼”的包裹会“显得”更容易理解?但是,真实世界却复杂的多,既不是二元对立,也不是一条数轴上大小的渐进变化,各种因素相互联系、交织,有时在某种程度上互相促进、另一个浓度下又相互抑制;又或者是朝向不同方向的相互牵制。

@[S98]L

34.1 我是在迷茫但想找到出口的时候加入成长会的,就如同今天讨论的话题,毕业后贫穷和迷茫,贫穷不可怕,因为可以改变,虽不一定多富有,但却可以提高。可怕的是迷茫,因为没有了意识,不知道我们的脑的进化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策略,不知道原来人拥有着的独特性和可塑性,忘记自己可以去改变,可以对环境做出积极反馈。

感谢AngieZhao、曾甜、沧海、小玉儿整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233评论 6 49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57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831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1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1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70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5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0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97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6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2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9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6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