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是前面所写的《《秦腔》之序读后感,这篇接着写。
今天读的也是序,这部作品的序很长,有47页,我读书挺慢的,可能最近都会写序的读后感。
“这令我想起胡兰成对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的批评。苏轼与王安石是政敌,而两人相见时的风度都很好。但是,“林语堂文中帮苏东坡本人憎恨王安石,比当事人更甚。苏与王二人有互相敬重处,而林语堂把王安石写得那样无趣......”胡兰成的批判不无道理。相比之下,当代文学界的很多作家在帮任务“憎恨”(或者帮人物喜欢)这事上,往往比林语堂做的还积极。”
小将:我觉得这段话蛮好玩的,我们也常常根据个人喜好,帮着一个人去讨厌另外一个人,甚至比当事人更甚。苏东坡和王安石都是唐代的大文豪,虽然他们政见不同,但同在诗歌中各领风骚,应该也有惺惺相惜之感吧。
“加入贾平凹在写作中选择了“歌颂现实”或“诅咒现实”,选择了为父老乡亲“庆幸”或者“悲哀”,这部作品的精神格局将会小很多,因为价值选择一清晰,作品的相像空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但贾平凹在面对这种选择时,他说“我不知道”,这个“不知道”,才是一个作家面对现实时的真实体会—世道人心本是宽广、复杂、蕴藏着无穷可能性的,谁能保证对他们都是“知道”的呢?遗憾的是,中国当代活跃着太多“知道”的作家,......”
“仁慈就是一种宽容和饶恕。饶恕生活,宽容别人,以慈悲看人世,这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广、更超越的文学观?写作最怕的是被俗常道德所累,被是非人心所左右,深陷于此,写作的精神格局就会变得狭小、平庸。”
小将:我常常以个人感受、个人偏憎去看待一些人和事,去写一些字,我觉得我还做不到饶恕和宽容,讨厌的非常讨厌,很难饶恕,唉,怪不得大家都不爱看我写的字。但,我又觉得有爱有恨,有宽容有无法饶恕,这才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人啊。至少,目前,我无法做到“大爱无疆”。
“人与人的和解,人与历史的和解,人与土地的和解。这中间,虽然也发生了许多冲突和矛盾,但你在《秦腔》里找不到怨恨。”
小将:贾老师的境界,我是真真的望尘莫及啊。
“像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是贾母还是贾宝玉?都不是,因为贾母相信金玉良缘,要贾宝玉和薛宝钗结成婚配,这并没有什么错,也合乎情理—宝钗也有她的可爱之处。因此,在《红楼梦》里,所有的人都没有错,但这些无措之人也共同却共同制造了一个伟大的悲剧;这个无措之错反而说出每个人都得为这个悲剧承担一份责任。”
“人们必得于此恨天骂地,实在是一种自私的喜剧心理。人们必得超越这一关,方能了悟人生之严肃。......必须饶恕一切,方能承认一切,必须超越一切,乃能洒脱一切。”
“它(《秦腔》)虽然是想土的挽歌,但它里面没有怨气和仇恨,也没有过度的道德审判,这是一个很高的写作境界。”
小将:我差的还很远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是小将,如果你喜欢这篇读书笔记,那么请你分享下,当然,如果你不喜欢,也请你分享下喽~~
我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