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我是有好多想法的。
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世界。不由自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远离了自己所熟悉的母校、亲近的同学和舒适的家。不适应,感觉哪里都不合适——上课的方式、老师的教学、同学之间微妙的关系、食堂里的菜甚至是从宿舍到教学楼的距离。有一种隔阂,与这座城市之间。
不禁想问:我是谁?来到这里要干什么?该如何面对?能做什么?——你的角色定位会回答这些问题。心理学提到我们要有“自我知觉”——对自己认识和评价,形成自我概念,进而形成自我认同。
我是谁?2016级新生、名副其实的小鲜肉,受到学长学姐的关爱与照顾。哪里不懂问哪里——好开心,总会有学长学姐解疑释惑;军训时,有人来送瓜送水,有一种莫名的幸福,虽然还是要军训。但军训后,我们就是大一的一名学生了。这是一个前提和基础的自我认知。若仍然没弄清楚这一点,其后的问题将难以深入地探讨下去。我们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刚刚脱离了重压之下的高中,迈过了高考这道坎,进入我们曾憧憬的大学;一方面我们还没从过去走出来,另一方面我们还未融入现在;一方面想要好好放松,但又不想总是玩。
那我们来到这里干什么?就仅仅是上个大学,混个文凭,弄个学历,就万事大吉了。肯定不是啊。我们来到这里是“学习”——学习我们的专业、学习怎样在社团中做好工作、学习如何与他人微妙地相处、学习一门艺术、学习一门技能。看!要学习的有好多,不再是上中学的时候仅仅学习课本上要考试的内容了,一个新的天地。我们来到这里要磨练自己,磨练自己的独立能力,一个人在远离父母和旧友的情况下,活出自己。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单枪匹马,活出自己的一个世界。我们不必那样,但要照顾好自己。我们要加强人际交往,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人脉。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能力,组织、策划、应变和宣传,为此后的就业打下基础。我们要干的有好多,但是
我们该如何面对呢?一味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像中学为了对付高考一样,把课本上的知识背的滚瓜烂熟应付自如,浸在题海里。一味地参加活动玩啊玩?把在中学里被挤掉的玩的时间再补回来,每天忙于玩游戏,看电影。恐怕我们不该这样面对吧,天上和地下的感觉。就算是天上的圣人,也要下界探视情况;就算是在地上游走的人,也要时不时仰望天空,尽力向上。我们要灵活地机智地面对这些,把握好平衡,能让我们自如的在天平上行走。勇敢的面对孤独。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人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不自己一个人而对他人曲意逢迎,讨好,甚至是低到泥土里,难道还想开出花来?不禁想起了张爱玲的这句话。耐心地面对新地方与陌生。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狼吞虎咽,做到细嚼慢咽,享受这个适应的过程。时刻拥有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相信乌云只是暂时路过,阴天最终会变成晴天!树立了正确的态度,与此同时就是要行动了。
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可能会说,我学习不好啊,对数学不感冒。那就刚好利用大学里极大的自由时间去钻研,不想高中的时候每天时间那么挤,这个不会就落下了。而且压力也比较小,没有高中那样整天提心吊胆。课下积极问老师,再也不会有老师自习坐班讲题了。凡事都在“主动”上。我们可能会说,我什么也不会,也不太和他人交流。那这可真是个机会。参加社团,接受任务,挑战自己。在社团里与天南海北的人接触进行社交,丰富自己的见闻,勇敢地站起来介绍自己推荐自己。给自己一个脱胎换骨的机会。你不试一下,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厉害,自己还有“洪荒之力”!像傅园慧那样用乐观去对抗面前的障碍,得不了第一,弄个第三总也可以吧。我们不能做的是,整天沉迷游戏,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从大一就养成这样的坏习惯,不知道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宿舍是温床,滋生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走出宿舍,走向教室,走进社团。还给自己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学——我们曾憧憬的那般美好。当然,还有锻炼健身和体育。我们能做到每天坚持晨跑,我们可以的;坚持“我们和操场有个约会”。“为祖国工作五十年”,清华的口号极其睿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或许以前为了学习,顾不上锻炼,体质很差,经常生病。但现在我们能做了,充分利用学校的健身资源,让身体有力地支持我们在教室和社团之间奔波。看我们能做的有好多——都在我们的能力之内,只要肯激发我们的小宇宙。
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一切都仅仅是开始,一切都未迟。我们的现在还在这里,在向我们招手。就让我们用希望飞过曾经跌倒的地方,飞向我们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