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发力,为民营企业人才与创新破局

        8 月 19 日,省委书记周祖翼主持召开省全面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聚焦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创新堵点破解,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作为新入职的乡镇基层工作者,我们身处服务民营企业的最前沿,可立足乡镇实际,从政策传递、资源链接、服务保障等方面发力,为乡镇民营企业纾困解难。

一、当好政策 “传声筒”,让人才与创新政策走进乡镇企业

        乡镇民营企业往往存在信息闭塞、对政策不熟悉的问题,我们要主动扛起政策宣传与落实的责任,打通政策落地 “最后一公里”。日常工作中,先系统学习省市出台的民营企业人才政策 —— 比如 “乡镇企业引进技术人才可享的生活补贴”“小微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减免” 等,梳理成 “政策明白纸”,用 “大白话” 标注申请条件、流程和所需材料。随后,通过 “上门走访 + 集中宣讲” 的方式,走进辖区内的农产品加工厂、服装制造厂、小型机械厂等企业,一对一向企业主和员工解读政策:告诉加工企业主 “引进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人才能领多少补贴”,向机械厂负责人说明 “申报技术改造项目需要准备哪些证明”。遇到企业准备申报材料时,全程协助整理资料、核对信息,主动对接县相关部门跟进进度,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惠及乡镇企业,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人才招聘和设备升级。

二、做好资源 “牵线人”,为企业链接县域技能培训与技术能手

        乡镇可依托县域资源和本地技术力量,破解企业人才短缺难题。一方面,我们主动对接县域职业院校、人社局下属的技能培训机构,了解其开设的 “电工培训”“数控操作”“电商运营” 等课程,收集培训时间、报名方式、补贴政策等信息,整理成 “技能培训清单”,推送给有需求的乡镇企业。比如,针对服装企业缺缝纫技工的问题,联合专业院校开展服装加工技能培训班,协调培训机构根据企业生产节奏灵活安排上课时间,甚至争取 “企业内训” 名额,让培训更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挖掘乡镇本地的 “土专家”“田秀才”—— 比如熟悉农机维修的老师傅、擅长农产品保鲜技术的种植大户,建立 “乡镇技术能手库”,当企业遇到技术难题时,牵线技术能手上门指导。例如,帮农产品加工厂联系本地保鲜技术能手,解决果蔬加工后的储存难题,用本土化技术力量为企业创新 “添砖加瓦”。

三、守好服务 “护林员”,为人才与创新营造乡镇暖心环境

        乡镇民营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离不开贴心的服务保障。我们从生活服务、经营环境两方面入手,为企业和人才排忧解难。在人才服务上,针对乡镇企业引进的外地技术人才,主动帮其对联系周边出租房,甚至协助解决子女在乡镇中小学入学问题,让人才 “安家” 更 “安心”;定期组织 “人才座谈会”,邀请企业人才反馈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比如 “乡镇快递网点少取件不便”“业余文化活动匮乏” 等,及时协调解决或向上级反映。在经营环境上,对企业咨询的营业执照变更、社保开户等事务,实行 “帮办代办”,避免企业往返县城奔波;日常巡查中,监督乡镇市场监管、环保等部门规范执法,防止出现乱收费、乱检查等情况,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同时,牵头组织 “企业交流沙龙”,让乡镇内不同企业的负责人、技术骨干互相交流经验。

        周祖翼书记在会议中强调,要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作为乡镇基层工作者,我们虽身处基层、资源有限,但可通过当好 “传声筒”“牵线人”“护林员”,用一件件接地气的实事,帮助乡镇民营企业破解人才短缺、创新不足的难题,为我省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筑牢乡镇根基,让乡镇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