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文章,亲身经历感触生活)
这一段时间,牙痛吃不了东西。只能喝牛奶以及喝汤汁续命。
晚饭间,跟姥爷讨论了一下目前限电的事情。反正我现在心情也平复了许多。支持国家,政府的号召。姥爷挺激动的说:受苦的还是百老姓,物价涨得一蹋糊涂,这让老百姓喝西北风去。
小朋友,闻风跑了过来问:西北风是什么味道?这话把我问住了。
把衣服脱光光的,到巷口站上二天别吃饭,就知道是什么味道了?姥爷笑着回答。
小朋友的问题,让我想起一段生活琐碎的往事。已忆不起青春岁月里的故事,而今天我却是如此格外记忆犹新。
在最初服务的那家单位工作,每天坐在格子间埋头苦干。
一个寒冬的夜晚,晚上8点下班乘地铁回家,地铁里有一个女人在卖报纸,她背着一个小孩已经睡着了,垂着头,但女人手上的报纸还有一厚沓。我心中翻江倒海无限的想象如果以后自己有孩子,希望给他或她一个好的环境。
那时恩格尔系数特别高。每个月的收入仅够吃饭,有时甚至连房租都起交不起。最窘迫的时候,自己在外面吃个饭也要盘算半天。
过去的糗事,如今提起来都闪着光亮。我不怕丢人。
那个年代。很苦、很穷、也很简单!
于是,我义无返顾的从钱包里掏出200块钱塞她。把那个女人剩下的报纸都买下来,然后对她说:小孩睡着了,您赶紧带他回去吧!
走出地铁站,寒气袭来。天下着毛毛雨,视线模糊不清,顺着我的脸上流下来的是雨水,还是泪水,我分不清。我爱这雨,它使我不必掩盖我的泪。我爱这雨,它能陪着我哭泣.....。
一股悲凉之情涌上心头,贫穷刻在我骨子里的不安全感。
回到家,洗完澡。抱着笔记本电脑,在出租屋里,靠着冰冷的墙,连夜起稿写下这幕,歌颂勤劳朴素,安心奉献的母亲。发邮件给我领导。
第二天领导上班审阅时,他认为素材总体很不错,总体结构清晰,但深度不够,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权衡下,决定把深度这个维度朝极致发展,采有的是倒叙写法调整的:斟酌一些措词,修改完善后。最后让校对部门的同事对稿件校对后。第三天,这篇文章就拼凑在报纸版面。总编为了鼓励我,褒奖我100块稿费。当时,心里美滋滋的。
大概从那时起,我就深谙一个道理:写纯文学的人,靠稿费根本养活不了自己。需要一个挣大钱的正职,而在业余时间写作。可能自己的天赋、能力也有限。
春节后,我给HR递交了辞呈申请资料。我的生活以辞呈作为精准的分割线。开始与生活之间一场秘而不宣的博弈。改变现状,让生活过得好。
我不避讳对钱的热爱,这也是对生活的热爱。
迄今为止,历经生活的捶打。我已经16年沒有乘坐地铁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