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存钱的习惯。
我的小学每天有五毛钱的零花钱,那时候的五毛钱,可以买五根拉丝糖,可以买一包牛板筋,或者一包臭干子,这些都是那年代同龄人最喜欢吃的零食。
我几乎每天都会买,但偶尔有那么一两天没买后,就突然发现接下来的一天可以多买两包。于是在我心里埋下了一个点子——
今天忍忍,下次多买点。
后来到了初一,我每天有了3块零花钱。
由于我家附近住了几个同班同学,并且从家里到学校步行只需要二十多分钟,所以我们的上学放学都一起走路。那时候车费是一块钱,来回走路就能帮我一天存到两块钱。
每天早饭后长辈会把一天的3块钱给我,我拿到钱后会直接放两张一元纸币进我的存钱罐,剩下的一块钱我才带在身上。
这样我每天可以存两块钱。
而剩下的一块钱大概率我是不会用的,我不是不喜欢吃零食,而是比起自己买,我更愿意去蹭同学的,蹭完后帮他们丢个垃圾就行。
所以经常我每天可以存三块钱。
当时被我蹭吃的同学,现在都是我很好的朋友,也知道我存钱的习惯。
到了初二初三,因为要上晚自习,晚饭学校不准备,所以我每天有了7.5元的生活费。而我的晚饭基本上都是一顿四五块的小面,所以一天也能存下不少。
三年初中过去,平时上网或者和同学聚会的钱,几乎都是靠自己存下来的。
高中的情形差不多,从高一每天的13.5到高三每天的21,就算谈了两年的朋友,我每天也能存下四五块。除开平时的约会,几乎没有额外消费。
大学开始,我的生活费成了一个月给一次,大学四年我的月生活费都是800。
我依然喜欢存钱。
除了大四那一年,我几乎都吃食堂,零食嘛,一样的蹭我室友的,现在那位室友被我蹭成了最好的朋友之一,嘻嘻。
再加上我的周末几乎都回家吃饭,所以我一个月能存下400块,这还是我在积极参加各类我认为有必要的聚会情况下。等存到一定量后,我再一次行花到最值得花的地方。
所以说实在的看到现在很多大学生一个月动辄几千的生活费,我是一头雾水,学生怎么会用这么多钱。
到后面工作,由于性质的原因,我的月收入并不是按工资一般一次性收到,而是靠大大小小的项目一笔一笔的进账。
如果我收到1000块,那我就会存下800,留200给自己花;如果我收到了5000块,那就会存下3500-4000,剩下的给自己花。
因为喜欢出去看看,所以存下的钱很大一部分献给了旅游,剩下的,都用来装了新房。
存钱是个好习惯,不仅可以理智消费,累积财富,还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
现在,比起存钱,我更需要学习的是理财和投资,这也是我新一年的学习计划,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