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需要深入生活”,这是陈忠实先生在《深入生活浅议》中的一句话。越了解陈忠实先生的创作,越觉得,《白鹿原》小说的成功,离不开作者那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沉静与松弛》一文中,作者描写了他在写《白鹿原》草拟稿时的畅快。
“更令人兴奋不已的是,一个个首先令自己兴奋莫名的细节,是在草拟过程中源源不断地纷至涌来,让我常常处于忘我的兴奋之中,又不禁对自我发生惊讶的反问,这些近百年前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语言方式,是什么时候存储到我的记忆深处而又毫不察觉,现在却一桩桩一件件被激活了。我的感觉是如同一个连自己都遗忘了的仓库,突然被打开被照亮,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竟有如此丰厚的库存。”
但生活经验并不是直接被安放在小说中。从生活到文学作品,中间必然要经过艺术上的处理。
本文只想从《白鹿原》细节与作者陈忠实经历之间的关系,来展现小说作者生活经验的扎实与丰富。
一、与白嘉轩有关的细节
1. 改造老屋
白嘉轩靠种罂粟发家之后,便着手翻修老屋。这是小说第4章中的内容。
小说作者陈忠实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老屋,后来他靠积攒稿费,盖起了新房。他和老屋有深厚的感情,曾在那里写作多年。翻盖房屋之后,他就踏上了为写作《白鹿原》查找资料的路途了。
2. 腰伤恢复后犁地唱秦腔
白嘉轩被黑娃兄弟打断腰后,在炕上让家人伺候了一百多天。待能下地后,他随鹿三去地里,竟吆喝着牛犁地,还吼起了秦腔。犁地后,他确信自己“还行”。
陈忠实在《我的剥离》一文中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转为专业作家之前的两三个月里,他曾“当了一回牛”,“把皮绳套在肩膀拽着犁播种麦子”。
3. 新年放鞭炮
黑娃闹农协那年新年,白嘉轩在街巷里燃放雷子炮。“他喜欢放炮,而且只喜欢放雷子炮”。
1988年清明前后到次年元月,作者完成了40多万字的《白鹿原》草拟稿。合上笔记本,已临近春节,陈忠实便和村民去置办年货,其中就有“鞭炮和雷子炮”。1989年春节的清晨,孩子们就催着他去门外放鞭炮。那炮声,让人听来是何等的畅快。
二、与黑娃有关的细节
1. 黑娃上学、退学与割草
黑娃上学,坐到学堂里,孝文把一摞仿纸、一根毛笔递给黑娃,说是他爸白嘉轩让给他的。黑娃以前,负责给白家割草。
在散文《家之脉》中,陈忠实回忆,他上学的前天晚上,父亲给他一只毛笔和一沓仿纸,让他带着去上学。而割草,也是他自小便做惯了的农活。除此之外,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卖菜,为自己积攒学费。
黑娃在白嘉轩的资助下跟徐先生上了几年学。小说有个场景让人难忘,那就是黑娃目送财东家的孩子去别处念书后,他扛着独凳出来,向徐先生告别,走出了祠堂的大门。
读小说时,我想,陈忠实家里应该不至于穷困到上不起学吧。没想到,读了他的散文才知道,他曾因家境贫寒休学一年,而且因为耽误这一年,他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散文名为《晶莹的泪珠》。靠种树、卖树甚至卖树根供他兄弟二人上学的父亲,在生命垂危之际跟他说:“我不该让你休那一年学。”还说:“错过一年……让你错过了20年……而今你还算熬出点名堂了……”陈忠实这才跟父亲讲了,当年他去学校办休学的经历。
那是开学的时候,而他却要离开校门。一位女老师知道他学习很好,为他惋惜,流下了泪水。但他知道艰难的父亲暂时无力供两个孩子上学,只好把这苦涩的滋味埋在心里。40年了,才敢与父亲提起。
后来在他写作《白鹿原》期间,由于4年没有稿费收入,有段时间,他几乎无力承担3个孩子的学费,是一位热心的农民企业家出钱,帮他度过了难关。
2. 黑娃扔水晶饼
穷汉娃和财东娃家的差距巨大。鹿兆鹏对黑娃好,常省下冰糖和点心给黑娃。没想到有一次,黑娃接过水晶饼,竟然扔了。原来一点零食不仅不能解馋,还会让他陷入无穷的痛苦。他宁愿不要。这是属于穷孩子的辛酸。
陈忠实先生有篇散文,名为《汽笛·布鞋·红腰带》。记述了他参加升学考试的途中,布鞋鞋底磨破了,他的双脚伤痕累累,当他准备放弃时,听到了火车汽笛的嘶吼。他看到了车上坐着的小男孩,也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巨大差距。他发誓,不能一辈子都穿着破布鞋。于是,用那疼痛的双脚,坚强地迈向了考场。
3. 黑娃与荠菜“水饭”
黑娃当上营长又娶亲后,一次,他回家时带了一把荠菜,说想吃“水饭”,就是“稀溜溜的苞谷糁子里煮着绿乎乎的荠荠菜”。那是他小时候常吃的饭食。二三月里的午饭,大多是吃水饭,粥少菜多,“喝得人看见荠菜就头晕”。
陈忠实先生在散文里写过几种传统的吃食,其中就有搅团、麦饭、粘面。他幼时吃着母亲做的这种饭,会幻想有一天能经常吃上白面条该有多好。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又去饭馆里花大价钱吃这种传统的吃食,让作者感叹变化之快。
三、与鹿子霖有关的细节
1. 负责工程
鹿子霖颇有才干。在白鹿村,白嘉轩当上族长后,无论是修围墙、祠堂还是建学堂,负责工程的都是鹿子霖。此外,鹿子霖当上乡约后,还负责修建保障所的房屋,展现了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
陈忠实先生家乡的灞河河堤水利工程,就是由他担任副总指挥具体实施的。
2. 当“执事头儿”
小说里,孝文的婚礼上,就是鹿子霖充当的执事头儿。“他精明又洒脱,把整个婚礼指挥得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在《原下,自在的去处》一文中,作者记述了他在写作之余,常为村民红事、白事或建新房时充当“账房先生”的经历。一般是村民到他家,说家里办什么事,要请“执事(帮忙的乡亲)”。陈忠实先生负责写好对联、协助总管、登记礼金、分派烟和糖果。
四、其他一些细节
1. 白嘉轩欣赏白灵写的对联
其实在陈忠实先生的家中,他和他父亲,都常为乡亲们写对联。陈忠实回老屋写作的那些年,无论是春节,还是遇上红事、白事、建新房,乡亲们常请他来写对联。甚至他的父亲还曾为家中屋檐下的燕子,写过“喜燕来朝”4个毛笔字。
2. 馍馍
《白鹿原》电视剧里常见的吃食是仙草做的油泼面。在小说里,比较常见的其实是馍馍,烤得焦黄酥脆,吃起来香甜。
馍馍这种吃食,对陈忠实先生来说,有种特殊的感情。在他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他每逢放假就步行回家“背馍”,准备好下一周的饭食。到了学校,他常吃的是“开水泡馍”。
后来他当了专业作家,在老屋写作期间,也曾有段时间要回城里的家中拿回妻子准备的馍馍或面条。
3. 秦腔
小说中作者多次提到过秦腔。白鹿村的老老少少很多都是秦腔爱好者。
作者有篇散文,名为《我的秦腔记忆》,就记述了他和秦腔的缘分。在创作《白鹿原》小说之余,他也常听秦腔来解乏。
4. 鹿兆鹏喜欢下棋
其实,下棋也是陈忠实的爱好。当他完成一天的写作之后,也常找人下棋。
5.白家“请先生”和孩子夭折
小说里,白嘉轩曾七娶六丧。为此,他特意找“先生”去家里看。仙草嫁到白家,在生完孝武之后,曾有4个孩子先后不幸夭折。她的婆婆白赵氏,也有几个孩子夭折,死于“四六风”。
在《父亲的树》一文中,作者记述了他小时候那几年,他们家不太顺利,在他之后的两三个弟妹都夭折了,其中就有一个是患“四六风”去世的。就连家里的一头黄牛,都遭了瘟疫。他父亲惶恐不已,曾请过一位“先生”来看(当然,这是迷信了)。
6. 关帝庙与祈雨
小说里第十八章,写了大旱之年,白嘉轩带村民祈雨的震撼场面。在白鹿村西头有一座关帝庙,俗称老爷庙。白嘉轩两腮穿入钢钎,口中念念有词,前往黑龙潭,祈求雨水。
在《我们村的关老爷》一文中,作者写到了家乡的关帝庙,写了“激烈悲壮的祈雨方式”,也写了黑龙潭。内容和小说中基本能对应上,可以当作参考资料。
7. 朱先生的“垫棺作枕”之书
小说中,朱先生把他主编的县志作为垫棺作枕之书。
而对于陈忠实来说,《白鹿原》就是他为自己准备的“枕头”。他希望能写出一本小说,在他百年之后,能让他那双“从十四五岁就凝眸这文学的眼睛闭得踏实”。
8.白孝文的“好好活着”
重回白鹿村,离开之际,白孝文动情地对妻子说了一段话。
“好好活着!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
在《汽笛·布鞋·红腰带》中,作者写了他熬过苦难的一次次经历。不难想象,他是用艰难的生命体验换来的情感与智慧,倾注到小说人物的塑造中。当他几次深夜于井边徘徊时,是那声汽笛声,提醒了他,熬下去,坚持下去。
以上内容是近几个月阅读陈忠实散文时,常常想到小说内容,继而写出来的。不是为了揭秘《白鹿原》,更不是为了在小说和现实之间强加联系。只是觉得作者写作小说的不易。阅读三十几万字的《白鹿原》可能需要几天时间,但作者倾注了4年心血,而在此之前,他几十年丰富扎实的人生经历都为小说的写作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分享此文,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