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参考于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
提比略·格拉古的农地法,通过将富裕者一部分土地重新分配给贫穷者,目的是解决罗马日益增大的贫富差距,同时,它也有一个附带的好处,就是扩大了中产阶级的数量,继而将这个阶级的服兵役人数得以提升。
农地法颁布初期,元老院并没有太多阻扰,是因为当时小西庇阿正在西班牙平息叛乱,战事正酣,兵力补给是刚需,元老院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就通过了农地法,但随着叛乱的结束,军队人数便无关紧要了,元老院开始改变了想法。
顺带提下,曾经打败汉尼拔的那个西庇阿,我们习惯称之为大西庇阿,而小西庇阿是大西庇阿的养孙,第三次布匿战争中消灭迦太基的功绩便是出自小西庇阿之手,平息西班牙叛乱回国不久的小西庇阿,于公元前129年在家中去世,享年57岁。
接下来,经过十年的坎坷,农地法最终名存实亡。直到公元前124年,提比略·格拉古之弟盖约·格拉古当选为护民官,改革的事,重新被拿上了台面。
轰轰烈烈的改革
盖约·格拉古上任后,一连串提出了诸多改革方案,大抵有如下这些:
小麦法:由国家收购一部分小麦,再以低价出售给穷人们。
军队法:任何紧急情况下,都不得征调17岁以下的男子当兵;士兵使用的武器装备等开支不再从士兵军饷中扣除,而改为由国家负担。
公共事业法:考虑到逐渐普及的大规模农庄化经营,家庭自耕农已是迟暮,大力发展公共事业,一方面振兴基础建设,一方面也解决了就业问题。
殖民城市法:此前罗马建设的殖民城市,大多只为军事要塞之需,盖约·格拉古是第一个从经济角度建设殖民城市的政治家,他新建的殖民地,不仅扩大了土地的供给,也发展起了工商业等其他产业结构。
骑士阶级:上一篇中提到的骑士阶级,无法进入政界,只能从商,并一度成为财富的代表,盖约·格拉古提升了骑士阶级的社会地位,并给了他们一部分元老院席位。
陪审员改革法:提比略·格拉古曾为拉拢更多的支持者,提出要将陪审团成员从全部为元老院议员,改为一半元老院一半骑士阶级,盖约·格拉古则更为激进,将陪审团全部改为骑士阶级。
行省法:为解决这一系列改革的根本前提———资金,盖约·格拉古计划将较富裕的小亚细亚地区的税收作为改革的资金来源,又整顿了港口关税,提高了总体税款。
选举制度:罗马的投票程序中,一直是先由第一阶级投票,投完后如果已经达到了一半以上则投票结束,大多情况下,中下等阶级连投票机会都没有,盖约·格拉古的改革方案是,所有人同时投票。
盖约·格拉古与哥哥的内敛不同,他更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演讲激情澎湃,富有感染力,加上这一系列好评如潮的改革方案,他迅速积累起了一大批支持者,他能力出众,精力旺盛,一度成为罗马人心中新兴领袖的形象,群众基础不言而喻。
经过盖约·格拉古的不懈努力,与民众的大力支持,以上提案均得到了元老院的通过,但接下来的一个提案,才是真正高潮的开始。
公民权改革法
罗马公民权一向是个敏感问题,曾经位高权重的小西庇阿对此也是选择回避,而如今盖约·格拉古将在这里与元老院展开巅峰对决。
罗马的公民权分为几个层次,其一为罗马公民,享有从选举权到控告权的完整权利;其二为拉丁公民,只有部分权利;其三成为意大利人,是同盟国城市的人民;其四则是罗马下属各行省的人民。
本来罗马的公民权是很好获得的,这似乎显出罗马人的大气,其实是因为以前的公民权实在没有太多好处,罗马的公民承担比同盟国更多的兵役,相比拉丁公民和意大利人的从军花费报销,罗马公民只能自掏腰包,战利品方面则又是平等分配,这让罗马公民权实在没有太多吸引力。
但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公民权开始变成香饽饽。罗马公民的直接税被取消,战利品也变为全部归罗马公民,新入住罗马的外地人不再获得公民权,如此一系列政策后,“大气”的罗马人似乎变得“小气”起来。
盖约·格拉古的改革方案是:将拉丁公民享有的权利提升到和罗马公民一样,将意大利人享有的权利提升到和拉丁人一样。
这个方案的不严密之处在于,其实不论拉丁人还是意大利人,最终都能成为罗马公民。此法案对元老院来说,大量罗马公民权的发放,会导致罗马联盟的现有模式解体,继而影响到共和政体的稳固。对已享既得利益的罗马公民来说,有更多的人来分羹自然并不是一件乐于接受的事。
尽管如此,由于大部分的提案都还是受到了热烈拥护,盖约·格拉古仍然拥有着稳定的民众支持,他并借此成功获得了连任护民官的机会,相比他的哥哥在竞选连任护民官时发生的惨案,他算是幸运的。
新的一年执政期,盖约·格拉古将精力全部放在了迦太基城旧址的殖民地建设上,迦太基城一带本是富饶之地,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被破坏后一直处于荒芜中,盖约·格拉古选择在这里建设起了超越罗马以前所有殖民城市的新城。
局势扭转
一心建设新殖民地的盖约·格拉古直接将办公室搬到了迦太基,然而当他完成工作回到罗马时,等待他的却是他预料之外的。
这一年和连任的盖约·格拉古一起当选护民官的还有一人,叫李维乌斯·德鲁苏斯,此人成为了元老院操纵下的反盖约·格拉古运动的急先锋。他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比盖约·格拉古提案更加亲民的政策,再加上元老院的幕后操纵,他很快在民众中竖立起了一个“弱势群体保护人”和“清廉官员”的形象,获得了大量的群众支持。
回国的盖约·格拉古发现这一群众新倒向后,开始重新争取支持率,他的任期还有五个月,足够拉到第三次连任的选票。元老院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决定对其剩余任期的活动进行干扰。
恰巧在这一时期,迦太基殖民地建设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诡异的事,用于祭祀神灵的牺牲被狂风卷走,边界线的立杆也被狼群袭击。反对者们趁势大肆宣扬,迦太基是被诅咒之地,在这里居住的罗马人也会遭到诅咒,这一消息着实让罗马人产生了动摇。
终于,第三次护民官竞选中,盖约·格拉古失利。
元老院最终劝告
公元前121年,投票决定撤销迦太基殖民地建设的公民大会在卡匹托尔山举行,这个卡匹托尔山大家应该不陌生了,就是当年提比略·格拉古被打死的地方,这个时期这里好像确实不怎么太平,这次的公民大会,又有人被打死了。
一位祭祀仪式的工作人员,在捧着牺牲穿过盖约·格拉古支持者人群时,不知为何突然说了句:坏人们,快给好人让路。可想而知,他直接被当场打死。这一下,两派民众立刻紧张对峙起来,执政官更是煽动民众可以以暴制暴,庆幸的是,这时下起雨来,会议只好改为第二天。
第二天的会议上,被打死者的尸体被放在了元老院门前,接着,罗马史上第一次的“元老院最终劝告”出现,元老院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对于反国家行为者,无需审判即可处死。
我们知道元老院对国政大事不过只有“劝告”之权,而此时的元老院早已逾越了这个界限,可以亲自做出国家决策。
兄弟相会
元老院颁布这一决策后,还召集了元老院议员和骑士们全副武装集合,这一举动让盖约·格拉古的支持们躁动不安,他们没有去卡匹托尔山的公民大会,而是全部移到平民阶级常活动的阿文庭山。
盖约·格拉古的支持者们比他激进的多,他们筹集武装,准备和元老院做殊死一拼,而此时的盖约·格拉古已看透这一局势,只有满腔无奈与残余的悲愤。
元老院的军队很快拿下了阿文庭山上的抵抗者,并发出了盖约·格拉古等人的人头悬赏公告,一时间疯狂的杀戮蔓延开。
台伯河附近有一个小树林,当追兵赶到这里时,只看到了两具尸体。盖约·格拉古和一个奴隶一路逃跑到这里时,估计是眼看无路可走,只能选择了自尽。
盖约·格拉古的人头被放在罗马广场示众,其支持者们的尸体,如同提比略·格拉古当时的处理一样,全部扔进了台伯河。
回到原点
盖约·格拉古死后,农地法彻底夭折,格拉古兄弟的一系列政策大部分都被废除,土地的改革回到了原始的状态,财富的两端分化趋势已不可抵挡。
意大利学者马基雅弗利有一句名言:“没有武力做后盾的先行者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这一思想首先被格拉古兄弟验证,然后在70年后被凯撒再次验证。
格拉古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自身权力与力量的欠缺和元老院的阻扰是一方面,同时在共和时期,人们最害怕的就是国家分裂的出现,即贵族与平民两头独大的情况,为了保持元老院主导下的和平,恐怕人们就算对改革内容赞成,对改革的方式还是有所担忧的。
格拉古兄弟时代结束了,以此为里程碑,罗马继续在曲折反复的道路中前进着,马略与苏拉的时代即将来临。